我國大蒜資源豐富,山東省金鄉(xiāng)、蒼山、齊河等縣已經(jīng)成為我國著名的大蒜特產區(qū)。由于大蒜本身具有殺菌效果,病理性病害發(fā)生不嚴重,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往往出現(xiàn)不可逆轉的生理性病害,不僅嚴重影響到大蒜的產量,而且造成大蒜商品品質下降。正確認識并及時防治大蒜生理性病害,是確保其高產優(yōu)質的關鍵。
一、小頭、獨瓣蒜
1. 發(fā)生原因 大蒜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是對土壤的酸堿度較為敏感,土壤過酸,導致根系生長不良,根端變粗,停止延長生長;土壤過堿,不僅小頭、獨瓣蒜增多,且種瓣極易腐爛。
2. 防治技術措施 常年種植大蒜的地塊,可根據(jù)植株長勢判斷土壤的酸堿性,有條件的地方最好用pH值試紙測定土壤酸堿度,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技術措施。如酸性土壤耕作前每畝施用生石灰75~100千克,堿性土壤每畝施用木質素菌肥40~60千克。
二、裂頭散瓣蒜
1. 發(fā)生原因
①播期不合理。播期過早,蒜頭膨大盛期植株出現(xiàn)早衰,下部葉片枯黃,蒜頭外圍的葉鞘提早干枯,蒜頭膨大時極易將葉鞘脹破,出現(xiàn)散瓣現(xiàn)象;播種過晚,花芽分化時,葉片較少,蒜頭膨大時也容易將葉鞘脹破。
②田間管理措施不當。大蒜收獲前15天左右,澆水過多,或者降水較為頻繁,排水不良的地塊因田間積水,土壤濕度大,地溫高,包被蒜頭的葉鞘容易腐爛,形成散瓣。
③地下水位高。在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的地塊種植大蒜,由于土壤通透性差,排水不暢,葉鞘的地下部分腐爛,引起裂頭散瓣。
④采收方法或時期不當。過早收獲蒜薹或抽取蒜薹時蒜薹從基部斷裂,造成蒜頭中間空虛,也容易出現(xiàn)散瓣;蒜頭采收過遲,外皮少而薄,土壤濕度大時,包被蒜頭的葉鞘腐爛,出現(xiàn)裂頭散瓣。
⑤蒜頭收獲后天氣不好。蒜頭收獲后遭遇連陰雨天氣,導致不能及時晾曬,莖盤極易腐爛出現(xiàn)散瓣現(xiàn)象。
⑥品種自身原因。有些大蒜品種包被蒜瓣的外皮薄而脆,在收獲或者儲藏過程中很容易破碎出現(xiàn)散瓣。
2. 防治技術 一是選用合適的大蒜品種,如蒼山大蒜、蘇聯(lián)2號等,并合理安排播期,適時播種是大蒜獲得高產優(yōu)質的重要措施之一,山東地區(qū)一般年份最佳播期為9月20日前后,確保越冬時有5~6片葉,株高30厘米。二是加強田間管理。2月底至3月上旬澆1次返青水,植株長勢弱的地塊,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3月下旬及時澆退母發(fā)棵水,結合澆水進行第二次追肥,每畝施用尿素11~13千克、磷酸二銨3~5千克;收獲前7天停止?jié)菜绯霈F(xiàn)較大的降水,要做到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三是選好采收時間。采收蒜薹最好選擇晴天的中午或者午后進行;收獲20天后,葉片變成灰綠色,此時要及時采收蒜頭,采收后遇到連陰雨天氣,應將蒜頭放在雨淋不到的架子上晾干。
三、抽薹不良
1. 發(fā)生原因 主要由環(huán)境不適或栽培管理不當造成的。儲藏期間已經(jīng)解除休眠的蒜瓣,或者播種后的幼苗期需要30~40天0~10℃低溫才能分化成花芽,如果遇到高溫和長日照條件,花芽和鱗芽感受的低溫不足不能正常分化,就會產生不抽薹或者不完全抽薹的植株。另外,從海拔高的地方引種也會出現(xiàn)不抽薹現(xiàn)象。
2. 防治技術 氣溫較高的年份,可適當提前播種,或者采取不覆蓋地膜栽培措施;嚴把引種關,從高緯度往低緯度引種時,可對蒜種采取0~10℃低溫處理,處理時間一般不少于30天。
四、面包蒜
蒜頭收獲后經(jīng)日曬,鱗芽中數(shù)層肥厚的鱗片開始脫水形成膜狀,整個鱗莖用手捏感覺松軟似面包,菜農稱之為“面包蒜”,此種蒜頭既無商品價值也無食用價值。
1. 發(fā)生原因 面包蒜是大蒜鱗芽分化異常而未能膨大成蒜瓣的畸形鱗莖?;手忻つ吭黾拥视昧?,不施用鉀肥或施用鉀肥量少,或者追施氮肥時過早、量過大是形成面包蒜的主要原因。此外,種植密度越大,面包蒜率越低,反之越高;在氮肥的施用上,施用氯化鉀比施用硫酸鉀面包蒜出現(xiàn)概率高。
2. 防治技術 大力推廣配方施肥技術,每畝施用腐熟的優(yōu)質有機肥5000千克、木質素菌肥120千克、尿素20千克、50%硫酸鉀35~40千克、磷酸二銨40千克、硫酸鋅1.5千克、硫酸亞鐵2.0千克。后期追肥時,切忌單一追施尿素,可采用富含多種元素的沖施肥。大蒜之鄉(xiāng)——金鄉(xiāng)種植經(jīng)驗表明:大蒜株行距以15厘米×18厘米為宜,每畝種植2.5萬株左右。
五、二次生長
1. 發(fā)生類型 此類蒜頭成畸形,蒜瓣排列錯亂,且極易松散脫落,常見的有外層型、內層型和氣生鱗莖型。
2. 發(fā)生原因 一是品種原因:有些品種因遺傳原因往往出現(xiàn)二次生長;蒜種在冷儲過程中因受低溫影響,誘發(fā)二次生長。二是播期過早:實踐證明,播期過早,土壤濕度大,大蒜易出現(xiàn)二次生長。三是蒜瓣太?。翰シN時使用的蒜瓣小、播種密度過稀。四是管理不當:如鱗芽分化以后,灌水次數(shù)多、灌水量大,土壤濕度大,大蒜返青后追施氮肥量過大,采用地膜覆蓋后整個生育進程提前,這幾種情況大蒜二次生長概率都大。五是氣候條件不適。
3. 防治技術 一是大蒜產區(qū)一定要嚴把引種關,從外地引種時,最好進行小面積試驗,淘汰容易發(fā)生二次生長的大蒜品種。二是蒜種儲藏場所應保持25℃以上的溫度和75%以下的空氣濕度。三是合理安排播期,容易發(fā)生外層型二次生長的品種應適期晚播,容易發(fā)生內層型二次生長的品種適期早播。四是根據(jù)不同的生產目的,選用大小適宜的蒜瓣播種,并采用適宜的種植密度。五是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合理安排氮、磷、鉀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比例;用速效氮肥做追肥時忌多次多量施用,特別是在大蒜返青期,要少施或者不施速效氮肥;花芽和鱗芽分化期,不要多次大量灌水,大雨過后防止田間積水。
(作者聯(lián)系地址:王振學 山東省鄒城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郵編:273500;王慶廣 山東省齊河縣職業(yè)中專 郵編:2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