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澤東的民生思想主要包括:人民的利益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出發(fā)點;人民群眾是解決民生問題的主體;發(fā)展生產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動力;統(tǒng)籌兼顧是解決民生問題的指導原則四個方面。毛澤東的民生思想為當前我國民生建設留下諸多啟示,對我國現(xiàn)階段的民生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毛澤東 民生思想 民生建設 當代啟示
在中國革命實踐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 毛澤東結合中國的實際探索民生問題,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生理論。認真學習和研究毛澤東民生思想,對于深入開展新時期的民生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毛澤東民生思想的主要內容
民生的解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期間提出了一系列有關民生的思想,形成了一整套關于民生的理論框架。
(一)人民的利益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出發(fā)點
1945年8月,毛澤東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文中指出,“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錯誤,一定要改正?!盵1]同年l0月,《在抗大七分校的講話》又指出,“我們都是站在一條線上為人民服務,都準備犧牲性命為全國人民謀利益?!盵2]可見,維護人民利益是毛澤東解決民生問題偉大實踐的出發(fā)點。
(二)人民群眾是解決民生問題的主體
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毛澤東明確提出了“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著名論斷,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3]因此,毛澤東十分重視發(fā)揮人民的主體作用。要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必須“發(fā)動群眾,改造政權,組織武裝,解決土地問題,掌握工商業(yè)?!盵4]
(三)發(fā)展生產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動力
毛澤東一直把發(fā)展生產作為保證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的基礎性工作。他指出:“發(fā)展生產的目的是一方面改善人民的生活,一方面支援人民解放戰(zhàn)爭?!盵5]強調:“如果我們在生產工作上無知,不能很快的學會生產工作,不能使生產事業(yè)盡可能迅速地恢復和發(fā)展,獲得確實的成績,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那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們就會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盵6]
(四)統(tǒng)籌兼顧是解決民生問題的指導原則
統(tǒng)籌兼顧是毛澤東在處理革命、建設與改善民生關系時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1941年,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上演說時指出:“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各項政策,都是為著團結一切抗戰(zhàn)的人民,顧及一切抗日的階級,”“使全國人民都有說話的機會,都要有衣穿,都有飯吃,有事做,有書讀,總之,要各得其所?!盵7]。毛澤東認為“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8]因為“無論只顧哪一頭,都是不利于社會主義,不利于無產階級專政的。”[9]
二、毛澤東民生思想對當代民生建設的啟示
毛澤東民生思想博大精深,對當代民生建設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一)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始終放到政治性高度
毛澤東曾強調:“要把衣、食、住、用、行五個字安排好,這是六億五千萬人民安定不安定的問題。”[10]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鄧小平告誡我們:“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11]江澤民指出,共產黨員“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胡錦濤指出“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實踐證明,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我們黨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才能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取得輝煌成就。
(二)必須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解決民生問題
縱觀毛澤東在改善民生實踐中的探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人民性這一特征得到了最全面的體現(xiàn)。毛澤東強調:“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fā)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chuàng)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yè)”。[12]新世紀新階段,我們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也要充分相信群眾,堅決依靠廣大民眾,時刻將民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必須用發(fā)展的手段解決民生問題
民生問題是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問題,“核心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包括人的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升,生命價值、健康價值、尊嚴價值等越來越受到重視”。[13]發(fā)展經濟是改善民生的根本基礎,改善民生是發(fā)展經濟的最終目的。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因此我們必須更加注重科學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實現(xiàn)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四)必須實現(xiàn)社會公平公正
在新時期,堅持民生至上就必須把社會公平公正放到更突出的位置,貫徹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讓全體社會成員都公平地享有經濟發(fā)展的成果。黨的十七大報告關于社會建設的突出特點,就是針對當前我國社會貧富差距拉大,以及社會各個領域存在的不公平現(xiàn)象而提出的,強調要依法保證全體成員公平參與,著力在社會制度和社會規(guī)則上,保障全體人民共同享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新成果。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8.
[2]毛澤東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
[3]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4]毛澤東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0.
[5]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1.
[6]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8.
[7]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8.
[8]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72.
[9]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74.
[10]毛澤東選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7.
[1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
[12]毛澤東選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57.
[13]鄭功成,關注民生-鄭功成教授訪談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