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越來越快,為此必須采用機械化施工。它不僅節(jié)約勞動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從施工管理的意義和要求,機械化施工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機械化施工的管理決策方法等方面闡述了如何加強機械化施工管理及其意義。
關鍵詞:機械化施工 施工管理 管理決策方法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基礎設施建設——工業(yè)和民用建筑、鐵路和公路運輸、水利和電力、礦山、港口等的建設將不斷增加。為了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必須采用機械化施工。為此,必須加強機械化施工管理。機械化施工管理是機械設備管理和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機結合,其主要內容有施工計劃管理、生產管理、技術管理和經營管理。
一、施工機械管理的意義和要求
現(xiàn)代工程機械的特點是大型化、液壓化、高速化、連續(xù)化和自動化,結構復雜,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高度集中,同時又是資金密集的裝備。因此,對于現(xiàn)代化的機械設備,必須采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管理,才能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現(xiàn)代設備管理,按照設備綜合工程學的觀點,就是對設備運動的全過程實施全面管理,即從科學研究、設計、制造,到設備的購置、安裝、投產,以及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的使用、維修、更新改造,直到設備報廢的全過程實施管理。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兩種運動形態(tài),一是設備的實物運動形態(tài),它包括選購、驗收、安裝、調試、使用、維修和更新改造等;二是價值的運動形態(tài),它包括設備的最初投資、運行費用、維修費用,折舊、更新、改造資金的籌集和支出等。對于前者要實施技術管理,對于后者應進行經濟管理,最終是要取得兩個成果,即技術成果和經濟成果。也就是說,一方面要求設備經常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另一方面要求節(jié)約設備維修和管理費用的支出。
二、機械化施工的目的和要求
機械化施工,或稱施工機械化,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施工機械化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是介于施工機械、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之間的一門邊緣科學。它大致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1.提高施工機械化程度
凡是在工程施工中可以使用機械和機具的工作,都應盡量使用機械和機具來代替手工勞動,目的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節(jié)省勞動力,加快建設速度,提高工程質量,降低材料的消耗和成本,最終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這包括三個內容:(1)以機械代替手工勞動。(2)選擇合適的機械。選擇不當,不但不能發(fā)揮機械的正常效用,影響工程進度,反而會增加使用費用,達不到機械化生產的目的。(3)合理配置機械。配置不合理,將直接影響到能否發(fā)揮機械化施工的作用,一個工程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配置多少臺施工機械以及主輔機械配置比例的大小等。
2.優(yōu)化施工組織計劃
施工機械化并不只是簡單地將體力勞動改變?yōu)闄C械作業(yè)。因為采用機械化施工并不會自動降低成本,它決定于穩(wěn)妥的施工計劃和科學的施工組織。為此要采用現(xiàn)代管理技術,以定量化的方法,制定各種施工方案,并以最優(yōu)的方案組織施工,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降低施工成本。
3.采用先進的機械
隨著工程技術的發(fā)展和國家建設速度的要求,要不斷開發(fā)新的機械以取代使用中的舊機械,才能不斷提高生產率。
4.確保機械正常運轉
做到科學管理,正確使用,定期保養(yǎng)和及時維修。
5.良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采用機械化施工,要能夠節(jié)省人力,減輕勞動強度,降低工程造價,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質量。
以上五方面必須有機結合,才能實現(xiàn)施工機械化。近年來,施工機械化在大型土石方工程,混凝土澆筑工程,鐵道與公路橋梁基礎及隧道工程中都有著較大的發(fā)展。在縮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質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三、機械化施工的管理決策方法
隨著現(xiàn)代化建設規(guī)模的擴大和投資的增加,許多重大工程項目及一些中、小型建設項目為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對建設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藝等方面往往需要提出若干個可行的方案,然后加以分析、對比和決策,最后提出最優(yōu)方案,再付諸實施。因此,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制定各種規(guī)劃時經常需要進行決策分析,這比考慮具體施工方案本身具有更普遍、更重要的意義。
按決策分析過程的不同,決策分為靜態(tài)型、動態(tài)型和博弈型幾種。在靜態(tài)決策中又有確定型、非確定型和風險型之分,風險型決策往往受到更多的關注,并應用于實際問題的分析。確定型決策的特點是在已經擬定的目標下,具有兩個以上的方案及相應的損益值。由于狀態(tài)變量是確定的,因此只要比較各個方案的損益值,選取符合目標函數(shù)值最大或者最小的方案,即為最優(yōu)方案。非確定型決策的特點是對所要決策問題的概率是未知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進行決策,但是由于實際需要,人們?yōu)榱私鉀Q這類問題,提出了若干推定和假設的方法,其中有:最小最大法、最大最大法、中間最大法、平均值最大法。風險型決策的特點是,在已經擬定的目標下,要具備兩個以上的方案和兩個以上的狀態(tài),并且每種狀態(tài)都應具有其概率和損益值。當已知各種狀態(tài)的概率分配和損益函數(shù)時,即可求得各方案的損益期望值,其中的最大值即為最優(yōu)方案。由于采用這種思路來決策常含有一定的風險,故稱之為風險型決策。
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按施工方案平衡施工程序時,還會遇到多個項目同時施工,而現(xiàn)有的施工機械或勞動力又滿足不了需要,這時,就要通過一定的決策手段來考慮如何安排更為合理。如究竟是增加設備和人力以適應幾個項目同時施工,還是先干某個項目,再干另外幾個項目,有關這類選擇,可以通過窗口決策的方法加以分析。
窗口決策的特點是既能使管理者直接參與各種方案的對比分析,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與決策能力,又能遵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計算,從而得到必要的定量概念。同時,由于基本上采用圖上作業(yè),無需復雜的數(shù)學模型即可比較簡捷地求得結果,這些結果并不一定都是最優(yōu)解,而是相對擇優(yōu),或者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以求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因此用于實際工作中頗具成效。運用窗口決策,通常要以網絡流程圖為基礎,并將同時施工的項目,每個項目的工序、工期和資源數(shù)量等都安排出來,然后進行決策。
參考文獻:
[1]王治軍.淺談機械設備的管理與維修保養(yǎng).
[2]楊懷樹,韓振富.淺談路面機械設備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