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暉個展
11月24日“曹暉”同名個展在偏鋒新藝術空間開幕。從本次展覽的新作品 “如果我是” 、“Oh, No”、“不要忘記我”中,我們看到了曹暉在雕塑語言方面的品質(zhì):從最形式化的硬標準中汲取靈感,并將其成為雕塑語言中感性的一部分。曹暉的興趣在于通過運用荒誕方式形成強迫式觀看;被切割的形體可能是一個看不到細節(jié)的整體,或者又是一個只見細節(jié)不見整體的物體。 通過制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徒勞,來剝離情感效力在作品解讀中的特權(quán)。(木木)
折象:王彥萍作品展
11月21日,由王萌策展的“折象:王彥萍作品展(1992-2012)”,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以早期的“幻象”圖像和最新的“折象”視覺為兩大單元,展示了藝術家這20年的水墨探索和風格轉(zhuǎn)換。在王彥萍的最新作品中,“屏風”是其最重要的元素和語言,是其關注、使用的核心對象。她借助于折疊式屏風特有的扇面“起承”、“折疊”功能,呈現(xiàn)了藝術家眼中具有中國文化特征的、具有神秘感的“屏風心理”。在畫面中,中國古代家具被巧妙安排在屏風的轉(zhuǎn)折圖像中,發(fā)展成具有藝術家個人心得的“折象視覺”。而藝術家畫室、靜物和室內(nèi)外感受則統(tǒng)統(tǒng)被藝術家統(tǒng)籌安排在煥發(fā)東方意蘊的畫面中,使得畫面豐滿、層次豐富,具有濃郁的個人風格。(張瑜洋)
央美造型藝術研究所油畫高研班(2010-2012)創(chuàng)作匯報展
11月23日下午3時,“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油畫高研班(2010-2012)創(chuàng)作匯報展”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油畫創(chuàng)作高級研修班27名學員的創(chuàng)作作品。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油畫高研班由詹建俊、靳尚誼、全山石、鐘涵等教授組成導師組,由丁一林教授任主任。在兩年的教學過程中,導師們組織了素描、油畫、構(gòu)圖訓練、美術史論講座、以及創(chuàng)作過程各階段的研究討論,并親自帶領學員們遠赴歐洲各大美術館觀摩大師原作,從各方面推進學員對于油畫本體語言的掌握與創(chuàng)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參展作品在注重對傳統(tǒng)油畫本體語言傳承的同時,注入了創(chuàng)新的元素。開幕當天,多位先生的出席和指導,令開幕式成為一個教學現(xiàn)場。(王宏州)
“I LOVE AIJING:艾敬綜合藝術展”
11月19日,經(jīng)過兩年多籌備的“I LOVE AIJING:艾敬綜合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分別在國家博物館南二、南三兩個廳中展出,展出面積近兩千平米。
本次展覽是國博自重裝開館以來首次推出的當代藝術家的綜合藝術展覽,由副館長陳履生擔任策展人。艾敬的藝術關注的是人類永恒共通的主題—“愛”,她用自己對愛的理解,支撐她的創(chuàng)作,不斷努力挖掘和拓展,并用當代的語言方式使之呈現(xiàn)出來,使用最為平常的方式來表現(xiàn)宏大敘事結(jié)構(gòu)中的種種關聯(lián),她放棄了錯綜復雜的敘述,使用“女性特有的精致與委婉”,讓其作品除了視覺沖擊力帶給人的震撼與感動之外,還蘊含著無盡的韻味。艾敬曾經(jīng)作為歌手為人熟知,她的跨界身份也使得其藝術實踐備受關注。(王宏州)
“已知/未知”四人三聯(lián)展
12月3日,由章易兮與羅忠學聯(lián)袂策劃的展覽“已知/未知”—陳潔、孟后鈞、李易紋、黃朔菲四人三聯(lián)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行展前新聞發(fā)布會?,F(xiàn)場展示了四位藝術家的數(shù)件代表作,有架上繪畫、裝置及雕塑。四位藝術家均屬于80年代左右的青年藝術家,近年大批以推廣、扶持青年藝術家為名的各種展覽層出不窮,著名策展人、評論家黃篤表示,要大力支持好的、年輕的藝術家,勇于挖掘和發(fā)現(xiàn)新的未來之星。對此策展人也表示:“在這個藝術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的時代,藝術家百花齊放,我們要做好的展覽,為推廣、扶持青年藝術家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弊髌氛褂[于新年后1月3日正式開幕,四個個展將以四個主題為線索展依次展出,展覽截止2013年1月30日。(許晶)
Tawwa Wattuya 個展“即逝的懷舊”
12月8日,藝術家Tawwa Wattuya 個展“即逝的懷舊”于楊畫廊開幕。此次展覽為藝術家在中國舉辦的首次個展。
Wattuya是一位極具敏感的藝術家,縱觀其作品,對社會與文化的探索貫穿于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不同于之前以泰國社會為主題的藝術創(chuàng)作,這次展覽所展出的作品均以中國文化符號作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如作品中的女兵、兵馬俑、孫悟空,觀音菩薩等,通過這些富有中國特色符號的作品,闡述他對中國的文化、社會制度的觀察、審視。屆時,藝術家也提示我們應該對本國家的文化歷史進行再次解讀。(張瑜洋)
住園生心—朱明弢作品展
12月1日,由張思永策劃的“住園生心—朱明弢作品展”,在北京798藝術區(qū)千年時間畫廊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了朱明弢近作,在這些作品中,單一的色彩,縱深的壓縮感,具體物象的遮掩處理都表明這些作品不再是一幅單純的風景繪畫。朦朧的距離將園林的實景存在引申為意象切片,既保證了園林的形象的不被損耗,又回避了畫家個體精神主觀的焦慮病癥。畫面中的園林最終被表現(xiàn)為脫離社會環(huán)境和敘述語境的一個孤立的圖像存在。因此,朱明弢圖像中的園林是東方文化象征的雙重假象,是一種集體記憶與精神追溯的當代對接,從一個真實的模仿到另一個記憶中的虛幻。在給人一種舊有集體文化記憶的同時,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又衍生出當下視角干預的現(xiàn)代性。(張瑜洋)
黑白東西:朱乃正藝術思行研究展
12月15日,《黑白東西:朱乃正藝術思行研究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儀式,此次展覽主要展出了水墨畫、書法、油畫等作品,朱乃正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觀眾看到自己數(shù)十年來在黑白世界中對東西文化的探索。
朱乃正先生是中央美院代表性的老一輩藝術家、教育家,“黑白東西”展覽集中反映了朱美術創(chuàng)造和美術教育實踐的成果,是對藝術“思”與“行”的結(jié)晶?!昂诎讝|西”一語雙關,“黑白”是從中國傳統(tǒng)筆墨出發(fā)的定義,所謂墨分五色,黑白之間意蘊深遠,“東西”既表示東西方的繪畫技法和風格,亦是朱乃正對自己作品的謙稱“小東西”。朱乃正始終堅持著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對藝術、人生、社會的深刻思考;他用“黑白”這兩個對比鮮明的色彩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人生和社會;用“東西”優(yōu)秀文化豐富自己、開辟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道路,“靜心教學、潛心創(chuàng)作,不斷研究探索”,是許多美院前輩在教學工作中一貫的堅持。
朱乃正以其小油畫寫生的精湛色彩及深遠的情調(diào)為世人所知,如《金色季節(jié)》、《青海長云》、《國魂》等作品,早已得到美術界的認可和推崇。《黑白東西:朱乃正藝術思行研究展》包含了朱乃正從學院素描習作到油畫風景、水墨和書法等臨摹、創(chuàng)作共一百多件作品,跨越從50年代至今約60年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王宏州)
芮雪瑩水彩畫作品展
12月1日,“瑞雪迎春—芮雪瑩水彩畫作品展”在北京798藝術區(qū)悅·美術館隆重開幕。芮雪瑩數(shù)十年在認真教學之余,醉心創(chuàng)作、堅持自己藝術夢想實屬可貴。此次展覽是芮雪瑩的首次個展,亦成為常州高職院進軍京城畫壇的第一人。在北國邊陲長年生活的經(jīng)歷,那些冰天雪地給了她堅毅從容的性格,而江南水鄉(xiāng)的家園,那綿綿的煙雨……給了她細膩柔腕的氣質(zhì),故而在她的作品里既可以看到她對生她養(yǎng)她的北國的思念,亦可以看到滋她潤她的南國柔情。(張瑜洋)
對位—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新銳作品展
12月3日,由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會展覽部主辦的展覽“對位”在中央美術學院多功能廳拉開帷幕,“對位”是專門針對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舉辦的作品推介展,同時也是“Exchange”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致力于建立一個屬于中央美院研究生自己的平臺,展示研究生們的最新創(chuàng)作生態(tài)與最高創(chuàng)作水平。展覽展出了各系在校研究生的多幅優(yōu)秀創(chuàng)作作品,并邀請業(yè)界知名的畫廊主、媒體、策展人、批評家等,與參展同學一同觀展、交流,以增加優(yōu)秀在校研究生作品與社會大眾接觸的機會,為藝術市場提供新鮮血液與更多元豐富的選擇?!皩ξ弧币矠樗囆g市場了解當下的年輕的藝術生態(tài)提供了資料和交流的平臺。
在藝術市場日益年輕化的浪潮之下,作為國內(nèi)首屈一指的美術學院,央美此次展覽無疑為在校研究生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和與觀眾互動交流的機會,積極引導年輕藝術家正確認識藝術與市場的關系。(王宏州)
影子—張峰雕塑個展
11月17日,由張英超策劃的“影子—張峰雕塑個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以展出張峰近年來的雕塑新作為主。張峰的雕塑游刃于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視錯覺中,將“影子”轉(zhuǎn)化為雕塑的一部分,打破了雕塑主體本身與光影的相互關系,擴展了雕塑本身的空間維度。同時,張峰的藝術語言蘊含著中國藝術的“意”與“形”的特殊辯證思維。在似與不似之間,達到了“氣韻生動”的理想狀態(tài)。(張瑜洋)
異介同元—王倩文當代藝術展
由中華文化促進會發(fā)起的“異介同元—王倩文當代藝術展”展出了王倩文三個系列的作品。早期西方式樣的“抽象繪畫”,極具強烈的后現(xiàn)代性波譜式的抽象藝術,以及顯示出中國民間紋樣藝術或中國古典元素藝術的中國風系列作品。她的繪畫時而分形自然、情感濃烈、色彩奔涌,具有非常強烈的對比感;時而又溫潤波折、細膩入微而讓人難以斷定??梢娝且晃欢嗝嫘员憩F(xiàn)的藝術家。(張瑜洋)
中國油畫院課題組學術研究展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和鳳凰畫材集團聯(lián)合主辦的“澄懷觀道·藝術鳳凰:造型與品格的表現(xiàn)力研究—中國油畫院課題組學術研究展”,是“中國油畫院課題組”自2011年成立以來舉辦的第二屆展覽,展出該組31位成員今年內(nèi)創(chuàng)作的200余件作品。課題組研究計劃共為期四年,從繪畫藝術的本體元素入手,對造型、色彩、構(gòu)成這三大繪畫要素的共性規(guī)律進行深層探索,并由個性化的認識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課題組的藝術活動以共同交流、集體研究、獨立創(chuàng)作的方式進行,既分又合,既獨立又共鳴。籍此彰顯了以獨立之精神介入現(xiàn)實,面對當代;以自由之思想承接傳統(tǒng),召喚經(jīng)典的宗旨。(張瑜洋)
重讀山水—羅民力油畫作品展
11月17日,北京視覺經(jīng)典美術館推出了以“重讀山水”命名的羅民力油畫作品展。此次展覽展出了藝術家羅民力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作品30余幅,“重讀山水”無疑將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山水題材重新解讀、重構(gòu)。藝術家用獨特的繪畫語言與視角將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融入了油畫作品中,他的作品色彩非常柔和、差別也非常細微,充滿了微妙的感情和深入的思考。(奈西)
孫建光風景油畫寫生作品展
繪畫,最初的含義是“一種在二維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臨摹自然的藝術”,在當代藝術紛繁復雜的今天,繪畫早已遠離了他最初的含義,然而在2012年的冬天,北京798藝術區(qū)這個當代藝術扎堆的地方,有一個展覽卻讓人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從繪畫出發(fā),回到繪畫,這就是第零空間在11月24日推出的新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家、美術評論家李方平博士策劃的《孫建光風景油畫寫生作品展》。
這是一個質(zhì)樸的展覽,沒有令人苦思的觀念,沒有令人炫目的技巧,有的只是藝術家飽含深情的筆觸,多年堅持寫生的那腔熱忱,雖是風景寫生,但作品并不是簡單的臨摹,每一張作品都蘊含著藝術家那代人對世界獨有的人文關懷。孫建光先生畫作所描繪的北國春華秋實、冬雪夏雨的無垠風光,飽含了藝術家多年來對故土,對繪畫的那份執(zhí)著與熱愛。(王宏州)
夏國個展:美麗新世界
12月9日,由戴卓群策展的“美麗新世界:夏國個展”于798白盒子藝術館開幕。此次展覽集中推出青年藝術家夏國最新創(chuàng)作的9件裝置、2幅繪畫以及1件繪畫裝置作品組成。展覽主題“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義自赫胥黎的反烏托邦小說,“Brave”是一個雙關語,褒義指向美好、勇敢、大膽,貶義可以聯(lián)想到莽撞、胡來。燈光既能給人帶來一種絢爛、美好,同時又可能是一種誘惑、陷阱。一件令人尋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業(yè)空間常用的追光led產(chǎn)品,直接將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fā)et your soul catch up”繞纏成可遙控變換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fā)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請慢點走,讓你的靈魂跟上你的身體”,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藝術家意識深處去人類化的憤怒和借工業(yè)生產(chǎn)之方式進行消費主義批判的決絕立場。(王靜)
問題樹—肖勇個展
12月8日,由顧振清策劃的“問題樹—肖勇個展”在798藝術區(qū)視空間開幕。肖勇早期的作品以超級寫實為繪畫語言。在與好友藝術家徐小國的爭論和探討過程中,一改繪畫語言,由延續(xù)他人的語言追求進而開始了自己獨立的繪畫語言探索。肖勇的作品,畫面上呈現(xiàn)了對物體完整外觀的消解,圖像呈現(xiàn)斑駁、迷蒙的景象。物體由片狀的色塊構(gòu)成,仿佛被剝離、腐蝕。從2009年底,他開始以這種方式創(chuàng)作后,藝術家的關注點就得以越來越明晰的呈現(xiàn):觀者與作品之間產(chǎn)生的交流關系;認知經(jīng)驗與反常視覺感受產(chǎn)生的關系;當代癥候群的各種光怪陸離的現(xiàn)象,現(xiàn)實中充斥的方便快捷和隨之共生的空虛、疏離、焦躁感……據(jù)策展人顧振清介紹,他將邀請肖勇去參加2013年9月份馬來西亞博覽會中國館的展覽。(張瑜洋)
“光芒必臨”—周理真?zhèn)€展亮相古廟
11月22日,來自南美的華裔藝術家周理真的個人畫展“光芒必臨”在北京古廟東景園開幕。現(xiàn)場共展出了藝術家“光芒”系列的21幅作品,畫面應用了非常規(guī)的色彩關系和表面分層,采用了隱喻、符號、重復等手法,有著豐富閱歷的她將個人的經(jīng)歷和冥想之夢滲入其中,畫中多次出現(xiàn)漢字“光”,它以詩歌方式排列,與美學銜接,賦予了畫面新的意義。對于“光芒必臨”,藝術家表示:這絕不是一個奢望,或者一個希望,亦或者一個想法。這是一個宣言,無論個人喜惡,你看到或者看不到,光芒必臨。此次展覽后,周理真的個人畫展還有望進行全國巡展。(奈西)
何不水墨:探討水墨的思考方式
12月8日,李津的個展“李津·今日·盛宴”和“何不水墨—徐冰、劉丹、王天德、馮斌個案觀察”四藝術家聯(lián)展同時在今日美術館開幕,使得水墨話題再度被熱議。盡管有著各自不同的藝術氣質(zhì)和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五位藝術家也并非全都以水墨為媒介展開創(chuàng)作,兩場展覽卻以展現(xiàn)藝術家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態(tài)度,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場多元景觀并置的創(chuàng)作討論。
據(jù)“何不水墨”的策展人沈揆一介紹,徐冰、劉丹、王天德和馮斌這四位藝術家的作品都有強烈的個人觀念和清晰的個人風格,但無疑都與“水墨”有著某種聯(lián)系。“他們無論是在觀念的表達、題材的選擇、媒材的運用、技法的拓展都表現(xiàn)出驚人的可塑性與包容性?!薄昂尾凰闭钩隽诵毂摹督孀訄@山水卷》、王天德的《孤山》、《數(shù)碼》以及馮斌的《舞》等作品,以及極少在國內(nèi)展出的劉丹的《小辭典》、《向日葵》等。藝術家們將中國畫傳統(tǒng)以及“筆墨”、“臨摹”等中國水墨核心概念的思考引入全新的觀看方式和價值,這些創(chuàng)作對深陷當代化迷局的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者們,或能提供全新的思路?!昂尾凰庇缮蜣褚弧⒗钚≠徊邉?,今日美術館主辦,山藝術·北京林正藝術空間協(xié)辦。(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