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婿并不像傳統(tǒng)的手藝人或是一般印象中的設計師,她的語速很快,你可以想象她在陶瓷學院教課時或是與人在桌前商談時的場景,而當你踏進她的工作室,才會感受到她的設計師身份,陶院教授和另作工作室負責人及設計師正是張婧婧的幾個重要身份。
張靖婧本科和研究生都在陶瓷學院就讀,也曾在澳大利亞南澳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做了一年訪問學者,讀研究生的時候,主要做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紅由來已久,側重點更在于平面與繪畫上,但一直以來,張婧婧對空間中的線條非常敏感,她也想要讓作品更加有張力,而且因為擅長英語,跟國外接觸廣泛,因此受一些西方藝術家的影響比較多。所以她一直非常關注自己的設計過程,而不僅僅只是著眼于結果,她想要在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時候,東西做壞了,變了形,她依舊覺得很美,但那時她也沒想到怎么利用這些別人眼中的失敗品。偶爾有一次,她把這種變了形的,或者是扭曲的“殘品”,繼續(xù)在上面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其實也是實驗性的,然后慢慢有了感覺,把它切割,這樣不停的再重組,扭曲”,這就是空間張力感十足的弧系列。
當你第一次看到張婧婧的弧系列時,你不會想象這是出自中國設計師之手,卷曲的陶瓷薄片在空間形成一個并不閉合的圓圈造型,這種現(xiàn)代的藝術造型對于中國傳統(tǒng)陶瓷來說像個西方的“外來者”。而這卻源于一次次偶然的“意外”以及張婧婧獨特的眼光?!拔艺J為自己是介于東西方之間的一個點,不是純東方,也不是純西方。我希望從西方的作品里吸收一些養(yǎng)分,但是我又希望我的東西里面還是有一些中國的元素在里面,我不會純西化,也不會純傳統(tǒng)?!边@就是她的創(chuàng)作觀念,傳統(tǒng)固然是一條安全路線,但對于有創(chuàng)作欲的人來說,這才危險。
張婧婧說自己與一些設計師的不同是,她在商業(yè)上的積極拓展。張婧靖項目做的比較多,不像那種一般設計師先做產(chǎn)品,做完產(chǎn)品再銷售的形式,這也是最常見的設計師經(jīng)營模式,但對于像張婧婧這樣的成熟設計師而言,做項目或是更好的選擇,會讓設計師更加從容,“因為我這里并不是那種工廠性質的,我也不愿意太多的人來,因為我這工作基本上還是我自己的一個空間,所以我也想要相對于比較屬于自己的那種感覺的,我不喜歡整天工人一堆一堆的在工作室,這樣自己就安靜不下來做東西”。
設計師與商人的角色在她身上融合的非常巧妙。有了訂單,她才會根據(jù)這些需求來制作相應的設計,而不是有了東西再去銷售,如今她的客戶包括幾大酒店,香港希爾頓、廣州喜來登、上海麗思卡爾頓等等,弧系列深得客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