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名山醫(yī)巫閭山雄峙于遼寧省西部,是遼西走廊的天然屏障,南北長200多公里,東西寬150公里,南至渤海,北至遼河中上游。
遼代時期的九位皇帝,有三位皆葬于醫(yī)巫閭山。其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景觀歷史悠久,風格獨特?,F開發(fā)的15處旅游風景區(qū),處處山峰聳立,怪石林立,巖洞泉壑,飛瀑石棚。奇詭多姿的石形山貌,猶如琳瑯滿目的地質博物館,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在這塊孕育北方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祥地中,最負盛名的是青巖寺景區(qū)。景區(qū)位于北鎮(zhèn)市常興店鎮(zhèn)境內,醫(yī)巫閭山中麓。始建于北魏,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史稱千秋萬古寺,明代易名青巖寺。這是一處融宗教與旅游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名勝區(qū)。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蔚為壯麗。
沿整潔的山道行進,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山門上的“青巖寺”三個鎦金大字。站在山門處,可望見由趙樸初先生書寫的“青巖圣景”四個紅色大字鎏刻在懸崖絕壁之上,在燦爛陽光的普照下,熠熠生輝,奪人眼目。十八至二十五歲美麗少女駕駛的仿明清式電瓶車,將游人迎接到大雄寶殿下院,爾后由此進入各景點。
圣水院是走進青巖寺景區(qū)所看到的第一座大型佛殿,因有圣水井而得名。甘冽的泉水從石縫中涌出,據說此泉水具有治病養(yǎng)顏,強身健體之功效。圣水院左臨小溪,右依崇山,院中雕有滴水觀音立身佛像一尊。游人至此燃一炷香,飲一杯圣水,頓有賞心悅目、情趣悠生之感。在圣水院的后山,建有高大的露天彌勒佛一尊,他右手托金元寶,左手持佛珠,面露笑容,似在喜迎著八方的游客。
從圣水院拾階而上,眼前聳立著一座高大的宮殿,這便是青巖寺著名的大雄寶殿。這是一座典型的仿明清重檐式建筑,大殿長22米,寬4米,高15米,室內塑有三佛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及十八羅漢像。下方建有兩座大型的漢白玉和花崗巖浮雕,面朝東方的第一座浮雕刻有波羅密心經,共計320平方米,用漢白玉雕刻而成。面朝北方的第二座浮雕雕刻的是歪脖老母傳說,共計304平方米,是用閭山特有的花崗巖雕刻而成,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
登上青巖山,穿過山門,便能看見氣勢宏大的羅漢山。遠遠望去,一尊尊巨大的羅漢威嚴而立,500羅漢均由漢白玉雕刻而成,造型極富變化,眾羅漢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有怒目的金剛,沉思的比丘,赤腳的行者,袒腹的彌陀,皆形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據景區(qū)管理處負責人介紹,這500尊漢白玉雕像都是信士捐贈的。在羅漢山頂端,建有普賢菩薩的坐騎,佛教的吉祥物—古象一尊。在500羅漢的簇擁下,一尊漢白釋迦牟尼佛像坐落于羅漢山中央。眾游客虔心朝拜,以求夙愿。
羅漢山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挺拔青翠,直沖云霄。兩樹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錯,極富情趣,似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并立搭肩,共訴衷腸。當地人謂其名:戀人松。據說,這是一對曾歷經苦難而終成眷屬的戀人親手所栽。他們的相戀遭到了一個可惡老地主的破壞,無奈之下,決定跑到青巖寺跳崖殉情。這時聞訊趕來的老地主撲向跳崖的姑娘,不料,地主掉下懸崖摔死了,而這對情侶沒有死,被一朵五彩云送到了青巖寺上院。當他們得知自己被觀音菩薩所救后,成婚那天親手栽種了這對戀人松。以示他們生生世世永相戀。千百年來,它們枝葉相映,互遮風霜,情意綿綿。
沿整齊潔凈的山道盤階而上,走過登善亭,導游將我們帶進了藥師佛殿,殿內供奉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與左右兩邊的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并稱為東方三圣,又稱藥師三圣。據說藥師佛曾發(fā)下十二條宏大的志愿,要祛除人間一切病魔,令人們身心安康。
由此向西南嶺望去,可看見一個幽深的石洞,那是老虎洞。據介紹,洞口寬約5米,洞深10米,屬天然形成,有一個人造“猛虎”廝守洞中。在清朝以前,閭山青巖寺一代常有老虎出沒,現如今老虎早已絕跡。但望著那黑黝黝的虎洞,猶有望而生畏之感。
青巖寺上院有天然泉水三處。東邊的一處名曰“龍飲澗”,是峰頂上的一股泉水飛流而下形成的瀑布,落入澗中水池內。古人在澗壁上刻有“玉龍飲澗”、“天與甘露”和“圣水池”摩崖。雖年深日久,但還可以依稀辨認。西側還有一泉,從上部懸崖石縫中流入井底,為寺僧食用井,俗稱“寶井”,這兩處泉水,為滲山水,甘冽可口,冬不封凍,四季不涸。在這懸?guī)r陡壁間,有雙泉水無味無害,雖不能消災治病,但搓手洗臉,可風塵頓消,沉淀后可食用。
回望著飛流而下的龍飲澗瀑布,在嘖嘖的贊嘆聲中,我們隨眾游客跨入了十不全亭。此廳內供奉的是一尊殘疾佛像,稱為“十不全”,他是民間神祗,原是英俊健康之青年,因看到民間多疾病,立志學醫(yī),在自己身上試針試藥,受盡折磨成了一個殘疾人。為了紀念他敢于為中國醫(yī)藥獻身的精神,故而千百年來民間百姓奉以香火以示紀念。
青巖寺最高處稱為上院,此處供奉的“歪脖老母”,最具宗教文化色彩。據《東北古跡軼聞》記載:“南海潮落,現一青石佛像,請至青巖山云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畢,佛像之頸即歪,眾皆駭,從容移入。吃驚老佛顯圣,皆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崩夏付词且蛔烊患尤斯よ彸傻氖矗瓷?米,洞口高1.8米,洞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像,通稱“觀音老母”,因稱此洞為“觀音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崗巖雕成,奇妙的是各地寺廟觀音像眾多,不論坐像或站像,頭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觀音像,頭向一側傾斜,故稱“歪脖老母”。“老母”端坐在神臺上,神態(tài)端詳,目視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態(tài)。石像雕工精湛,造藝頗深,兩旁塑有善財童子和龍女像,人們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達人們祈求幸福安樂,消除災惡的愿望。
青巖寺景區(qū)奇松多,除戀人松外,青巖山后山有一蒼松奇特挺拔,獨具神韻,樹齡足有六百年以上,尊為“神松”。不遠處還有一株古松,盤根虬干,樹枝參天,兩人合抱而圍,其手尚不能相搭,人稱萬年松。西坡還有一古松,根部被山洪沖露,橫臥于地上,形成蒼龍臥坡之勢,被稱為“臥龍松”。神奇的自然風貌,實叫人拍手稱絕。
歸途中,我一直深深陶醉在青巖寺優(yōu)雅旖旎的山岳風光中。悠揚的佛音時時縈繞在耳際,那氣勢軒昂的宗教仿古建筑,那些為祈禱幸福和吉祥的游客們,以及那些簇擁著戀人松癡情地纏紅絲帶,渴求甜蜜愛情的善男信女們,從他們顧目流盼的眉宇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遼北人民一種和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