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千層屬(Callistemon R.Br)觀賞植物,原產(chǎn)于大洋洲澳大利亞,近來在華南地區(qū)的園林中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開始廣泛地應(yīng)用,并不斷引入更多新觀賞種類?,F(xiàn)廣州地區(qū)城市綠化中常用栽培種主要隸屬于Callistemon rigidus、Callistemon viminalis、Callistemon salignus、Callistemon citrinus和Callistemon pearsonii五個種,其中常見栽培種有串錢柳、美花紅千層、多花紅千層以及柳葉紅千層。本文對部分紅千層屬部分品種進行描述和區(qū)分,編制特征對比表和檢索表加以區(qū)分,并討論其園林應(yīng)用和前景。
關(guān)鍵詞:紅千層屬 園林應(yīng)用 識別特征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3-03-13
修回日期:2013-04-09
紅千層屬(Callistemon R.Br)為桃金娘科(Myrtaceae)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觀賞性強,本屬現(xiàn)有38個種,雜交種和栽培種更是數(shù)之不盡[1]。我國很早就有引種部分紅千層屬的觀賞植物但一直沒有形成規(guī)模,近年來國內(nèi)開始引入更多紅千層屬觀賞種類,并在園林綠化中廣泛種植,如美花紅千層和多花紅千層,常見于廣州城市道路綠化、公園等地方。在抗鹽堿生態(tài)植物品種中,紅千層屬是首選的優(yōu)良觀花樹種,已被上海、重慶、廣州、昆明、深圳等大城市列為綠化優(yōu)良新品種之一[2],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都把紅千層作為最重要花卉之一[3]。
然而,由于紅千層屬觀賞植物品種繁多且容易混淆,國內(nèi)苗圃市場引入又不系統(tǒng),多以商品名銷售,導(dǎo)致命名混亂。紅千層屬各觀賞植物形態(tài)、花期、花質(zhì)感有區(qū)別,在園林應(yīng)用中的方式也各有異,命名混亂致使其在園林設(shè)計、苗木培育與貿(mào)易中產(chǎn)生諸多不便,更影響到園林綠化美化效果。因此,對紅千層屬觀賞植物進行識別與區(qū)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1.紅千層屬的特征與地理分布
1.1紅千層屬的特征
紅千層屬(Callistemon R.Br)植物為隸屬于桃金娘科(Myrtaceae),主要以其葉和花的形態(tài)學(xué)特征作為命名和分類的依據(jù),拉丁語“Callistemon”(希臘語kallos美麗的+stemon雄蕊)的意義是指紅色雄蕊極美麗[4]。老枝銀白色,嫩枝紅棕色。單葉互生,葉披針形或線形,全緣,有柄或無柄,有透明腺點,富含芳香氣味,葉片壽命長,每片葉可維持3-6年不等[5],嫩枝和葉片披有白色柔毛。穗狀花序,生于枝頂?shù)ㄐ蝽敹擞醒?,還能繼續(xù)長成枝葉;苞片脫落性;無花梗;萼管卵形,萼齒5,脫落;花瓣5,圓形;雄蕊多數(shù),紅色、白色、黃色、紫紅或粉紅,分離或基部稍合生,常比花瓣長數(shù)倍,花藥背部著生,藥室平行,縱裂;子房下位,與萼管合生,3-4室。蒴果,頂部開裂;種子長條形,種皮薄,胚直[5, 6]。
因為圓柱形的穗狀花序酷似瓶刷,全部紅千層屬和很多白千層屬植物都被稱作瓶刷子樹(Bottlebrush),而這兩個相近的屬主要是根據(jù)一個花器官特點而分開的:雄蕊成束與否。白千層屬雄蕊和對應(yīng)的花絲共同與花瓣對生成束,而紅千層屬則通常分離呈環(huán)狀。
1.2紅千層屬的地理分布
紅千層屬植物起源于澳大利亞,大多數(shù)紅千層屬植物都分布在澳洲的東部和東南部,有兩個種分布在西澳洲的西南部和四個種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亞島;紅千層屬植物從熱帶的澳洲北部到溫帶的南部都可以生長,通常生長在濕潤的條件,如溪床沿路或者容易出現(xiàn)洪水的地方[7]。本文提到的紅千層屬植物多起源于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士州,主要是亞熱帶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自1789年植物學(xué)家Joseph Banks把C. citrinus引種到英國倫敦后,就在歐洲得到了迅速擴展[8]。但直到今天,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美國加州和佛羅里達州、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qū)也分布較多[5]。
2.紅千層屬部分觀賞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
2.1紅千層 Callistemon rigidus R.Br
英文名是Stiff Bottlebrush,種加詞‘rigidus’的意思是“堅挺的,堅硬的”[4],材質(zhì)堅硬是該種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栽培種中小型而堅硬的物種并不多。從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北部到新南威爾士南部都有分布[9],早在1800年就引種到英國。本種為直立小型或中型灌木;枝葉堅硬,葉堅硬,先端尖急,葉線狀披針形,灰綠色,密布小油腺點,嫩葉被絲狀絨毛;穗狀花序柱形,花絲深紅色,密集,花期春夏季(圖1);蒴果圓潤光滑,堅硬,寬碗狀,較大,排列密集。兼具良好的耐濕性和耐旱性;生長稍慢。適合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栽植。
2.2串錢柳 Callistemon viminalis G. Don.
英文名是Weeping Bottlebrush,種加詞‘viminalis’是“柔韌的長枝條”的意思[10]。枝條下垂,雄蕊基部連接成環(huán)形并成一整體脫落,是其主要識別特點[9]。原產(chǎn)地從新南威爾士州東北部到昆士蘭州東部[10],為密集小喬木;枝條拱狀或垂枝(圖2),嫩枝被絲狀絨毛; 葉披針形,柔軟,細長如柳;穗狀花序聚生枝頂,鮮紅色,花序排列較稀疏(圖3);蒴果木質(zhì),容易開裂掉落。能全年零星地開花,春夏是其盛花期。對土壤或環(huán)境要求不嚴(yán),高濕和極干旱地區(qū)均可生長[11],可栽植在水中。幼苗畏寒,喜陽,在干旱期需有規(guī)律地澆水。本種富含花蜜并對鳥類有吸引力[9]。適合我國華南地區(qū)栽植,現(xiàn)時在全球不少城市或花園中擔(dān)當(dāng)當(dāng)?shù)氐娘@花觀賞植物[12]。
多花紅千層 Callistemon viminalis ‘Hannah Ray’,也稱作垂枝紅千層,該種是串錢柳的一個栽培品種。高大灌木至小喬木。枝條下垂,葉長披針形,花大量,(圖4)繁殖必須以扦插來保持其性狀,摘掉凋謝的花朵能保持株型密集。本品種與串錢柳很相似,區(qū)別在于前者植株形態(tài)更為直立,矮生且花序較短。在我國廣東、浙江金華、昆明等地已有推廣種植[13]。
庫克船長Callistemon ‘Captain Cook’也是串錢柳的一個栽培品種。最開始以‘Compacta'售賣,后在慶祝James Cook船長發(fā)現(xiàn)澳洲東岸的第200周年紀(jì)念日期間被大力推廣而更改品種名為‘Captain Cook’ [14]。密集灌叢狀,是Callistemon viminalis的栽培矮生品種,一般只能長到2m,植株具半垂性,花期主要在春季,秋季花量少些,春秋兩季間偶有開花[9]。喜陽,不耐寒,花后施肥和修剪有助植株生長。該種植株較串錢柳更為低矮,普遍在1.8m左右,且盛花期時花序頂端一般不再繼續(xù)生長,花序通常幾頭簇生在枝的末梢,接近覆被花相,花感強烈(圖5)。適合我國華南地區(qū)栽植。
2.3柳葉紅千層Callistemon salignus
英文名是Pink Tips、Willow Bottlebrsh、White Bottlebrush,種加詞‘salignus’的意思是“柳狀的”[4]。白色紙質(zhì)樹皮,長披針形葉是其識別特征。
原產(chǎn)地從昆士蘭州東南部至維多利亞洲中部,多見于潮濕地區(qū)[10],為大型灌木或中型喬木。樹皮白,紙質(zhì);葉長披針形,淺綠色,葉脈明顯,多數(shù)油腺點,新葉鮮粉紅色,或微紅色;穗狀花序密集,一般為綠色或白色(圖6),也有粉紅色,紅色或淡紫色[9];木質(zhì)蒴果小,球狀,開口收窄,置陰涼處會開裂?;ㄆ谝话阍诖禾旌拖某?。能適應(yīng)各種土壤類型,耐寒和耐旱能力強[9]。適合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栽植。
2.4深紅紅千層Callistemon citrinus( C.lanceolatus)
該種英文名是crimson (深紅的) Bottlebrush,故名為深紅紅千層。種加詞‘Citrinus’的意思是“檸檬香味”[4]。產(chǎn)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洲、維多利亞洲和昆士蘭州南部,常見于潮濕或沼澤地區(qū)[10],中型灌木到小喬木,分枝多,葉先端漸尖,中脈明顯,嫩葉粉紅或紅色;穗狀花序深紅色,大量;花期春季,秋季偶可再度開花;該種易于雜交,且雜交后代性狀變化很大[9]。該種自從1788年由Joseph Banks引種到英國皇家植物園后,本種就常見于英格蘭周圍的苗圃,隨后該熱潮就蔓延到法國了[8]。適合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栽植。
美花紅千層 Callistemon citrinus‘Splendens’,也有叫硬枝紅千層,是該種在廣州地區(qū)常見的栽培品種(圖7、8),在新西蘭、加利福尼亞也是很普遍的[9]。叢生灌木,葉長圓形,枝葉堅硬;穗狀花序鮮紅色,密集,果實壇狀,長掛枝上不易開裂。適應(yīng)性強,稍耐霜凍,耐積水,較耐海濱環(huán)境,耐修剪?;ê蠹葱藜簦源倨湫轮ιL和開花。
2.5尖葉紅千層Callistemon pearsonii
英文名是Blackdown Bottlebrush,中名是尖葉紅千層,產(chǎn)昆士蘭州東部[11],為小型觀賞灌木,高約1.2m,冠幅較大。近基部分枝,枝開展,葉濃密,短小,堅硬,先端銳尖,嫩葉被絲狀絨毛。穗狀花序亮紅色,春季至初夏開放,花期長。耐霜寒,引鳥植物,定期修剪可使株型緊密[1]。適合我國長江流域以南栽植。
巖生紅千層Callistemon pearsonii 'Rocky Rambler'是該種的矮生栽培品種,低矮半匍匐植物,最多能達40cm高,冠幅可長至1m[1]。植株緊湊,葉暗綠色,長披針形(圖9、10)。引蜂引鳥植物[1],喜陽,花大量著生于枝末,花絲鮮紅色,雄蕊金黃色。該種是良好的巖生植物和庭院地被植物,或在海濱駁岸作鑲邊植物。
2.6紅千層屬雜交來源的栽培品種
帝王紅千層Callistemon ‘Kings Park Special’,亦可為Callistemon ‘Park Special’,可能是 C. viminalis和C. citrinus的雜交種[9],別名皇庭特選、皇園特選。叢生大灌木,葉長披針形,墨綠色,漸尖,老葉光滑無毛;穗狀花序多頭著生于分枝末端,鮮紅色(圖11)。春季和初夏開放。該種枝葉繁茂,分枝低,植株緊湊,樹形優(yōu)美,花鮮艷亮麗,且生長快速,適應(yīng)性強,耐輕霜凍,耐旱,稍耐海濱環(huán)境[15]。在澳洲常作行道樹和屏障樹。適合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栽植,在我國廣東、浙江金華、昆明等地已有推廣種植[13]。
小約翰Callistemon ‘Little John’,英文名為Dwarf bottlebrush,為澳洲常見栽培種[11],叢生小灌木,引鳥植物,冠幅約1m,高可達2m,生長速度慢[10]。葉長圓形,藍綠色,葉緣向葉背反拱,蓮座狀互生,排列整齊,嫩葉暗紅色或黃綠色,被絲狀絨毛(圖12)。穗狀花序短,深紅色,金黃色花藥明顯(圖13),整齊大量,花期春、秋季。果實杯狀,堅硬,長掛枝上不開裂,有明顯的檸檬香味。株型整齊密集(圖14),花葉觀賞性強,喜陽,栽植在假山、花缽或列植作灌木叢都有很好的效果[16]。適合我國華南地區(qū)栽植。
上述各品種的主要區(qū)別見表1和檢索表。
3.紅千層屬觀賞植物的園林應(yīng)用
上述各種植物株型颯爽美觀,小枝密集叢生,開花珍奇美艷,極富觀賞價值,且花期長,花數(shù)多,栽培容易,適應(yīng)性廣,見效快[17]。無論是自身獨立成景還是和周圍環(huán)境配合造景都能展現(xiàn)出美好的景觀效果,是良好的觀態(tài)、賞葉和賞花的園林植物。
3.1地被綠化材料
巖生紅千層和“小約翰”都是不可多得的低矮園林綠化材料,對生境適應(yīng)性強,耐干旱瘠薄,花感強烈,管理粗放,適合種植在巖石園、邊坡,或栽植在沙石點綴旱溪景觀或沙漠景觀,營造出充滿曠野的冷峻、荒涼氣息,體現(xiàn)出一種原始、自然、真實之美,
3.2園景樹
串錢柳、柳葉紅千層等小喬木樹形優(yōu)美,枝繁葉茂,葉色秀麗,且花大絢麗而奇特,滿樹繽紛,又耐旱耐瘠薄能力強,可作孤植樹或庭蔭樹,或叢植或幾棵葉色、形態(tài)各異的混合栽植形搭配其他喬灌木,成園中一景。美花紅千層、紅千層、帝王紅千層、庫克船長、多花紅千層等均為叢生灌木,具有分枝低,枝葉繁密的特點,尤其適合作屏障樹或綠籬;其中前二者樹形硬朗整齊,后三者則樹形舒展頗具野趣且花量特別大,花感強烈。本屬一些植物還可作蜜源,如美花紅千層、紅千層、串錢柳、巖生紅千層等可以招蜂引蝶,在樹林間常見有小鳥棲息活動,蜜蜂穿梭其中,有助于創(chuàng)造出生機勃勃的景觀。
3.3行道樹
串錢柳、柳葉紅千層樹冠整齊,冠幅大,抗逆性強,生長迅速,通過修剪低處老枝葉,能長成通直的主干[1],在澳洲常用作行道樹?;ㄆ谡r,滿樹紅花覆蓋,燦爛奪目,為城市增添一道不一樣的靚麗風(fēng)景。
3.4水邊綠化材料
紅千層屬植物中除了在耐干旱瘠薄方面有明顯的優(yōu)勢外,部分植物還具有耐海濱環(huán)境的特性。常見的是串錢柳在廣東就常用作點綴湖邊景觀,甚至可以直接栽植在水中,枝條柔美,隨風(fēng)輕拂如楊柳,;美花紅千層、多花紅千層在廣州珠江公園、中山市中山樹木園等也有配植在水邊;此外帝王紅千層、巖生紅千層也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觀賞性可栽植水邊。
3.5公路綠化帶材料
近年來,美花紅千層和多花紅千層、柳葉紅千層特別受到人們的青睞,常栽植在廣州的道路綠化帶,如廣州的環(huán)市東路、黃埔大道、中山八路、南沙新港大道、市南路、科韻路等均有美花紅千層或多花紅千層,多為列植;柳葉紅千層也偶有栽植在道路綠化帶中。此外,庫克船長、小約翰等均具有耐干旱瘠薄、樹冠整齊和花葉絢麗的特點,可考慮作為公路綠化的材料。
3.6盆栽
作為澳洲鄉(xiāng)土植物,本屬部分植物如庫克船長、小約翰、串錢柳、C. pallidus,也可作造型盆栽,其枝干虬曲蒼勁,枝葉繁茂,紅花密集,別有一番特色。澳洲國家植物園曾在2005-2008年期間舉辦過四次鄉(xiāng)土植物盆栽展覽[18],均有展出紅千層屬植物盆栽,并獲得不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Wrigley, J. W. Fagg, M. Australian Native Plants propagation,cultivation and use in landscaping[M]. Reed Books,1996:279-285.
[2] 李東亮. 紅千層引種栽培初報[J]. 廣東園林. 1989(4): 41-43.
[3] 李江琳. 世博會部分參展國特色植物選擇及其配置技術(shù)[D]. 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 2009.
[4] 丁廣奇,王學(xué)文. 植物學(xué)名解釋[M].科學(xué)出版社.1986.
[5] 李偉. 澳洲紅千層屬(Callistemon R.Br)植物的分子系統(tǒng)學(xué)探討[D]. 西南大學(xué), 2006.
[6] 中國科學(xué)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39卷)[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88:53.
[7] Australian National Botanic Garden (Bottlebrush-genus Callistemon) [Z].http://www.anbg.gov.au/
callistemon/.
[8] Callistemon - Early History of Cultivation[Z].http://anpsa.org.au/callis7.html.
[9] Elliot, W.R. Jones, D.L. Encyclopaedia of Australian Plants, Volume 2[J], Lothian, 1982:410-428.
[10] Australian Native Plants Society (Callistemon - Selected Species and Cultivars)[Z]. http://asgap.org.au/ callis4.html#cv-image.
[11] 艾尼·瓦遜, 托尼·羅德,包志毅,世界園林喬灌木[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157-161.
[12] 維基百科中文版[Z].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B2%E9%8C%A2%E6%9F%B3.
[13] 柏斌. 澳洲紅千層前景看好[J]. 中國花卉園藝. 2010(17): 44.
[14] Australian Native Plants Society (Callistemon 'Captain Cook') [Z], http://asgap.org.au/c-cook.html.
[15] List of Registered Cultivars derived from Australian native flora[Z].http://www.anbg.gov.au/acra/ descriptions/ acc227.html.
[16] B Sheat, G Schofield .Complete Gardening in Southern Africa[J]. Struik.1995:31-32.
[17] 園林綠化新寵 橙色紅千層[J]. 農(nóng)家科技. 2006(10): 9.
[18] Australian Native Plants as Bonsai[Z].http://www.nbpca.com.au/index.htm/..
審稿編輯:劉念 邢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