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室,是一間小小的咖啡館。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便心生好奇,簡簡單單兩個字,別致文藝,似帶著些古意,偏又讓你猜不出是什么意思。直到后來才明白:介室平凡,不過是兩個人的渺小蝸居;但介室也溫暖,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幾,都被時光打磨出泛黃的肌理,那是生活最真實的質(zhì)感……
一介陋室,隨遇而安
蘇暖,人如其名,溫婉如江南,帶著杏花煙雨的清麗與靈性。她是介室的女主人,第一眼見到她時,就想起安妮寶貝筆下那些素面朝天,有著一頭海藻般長發(fā),干凈文藝的女子。聰慧卻淡泊,善良而又多愁善感。在瑞安城關(guān)的小沙巷里,她把自己和青春,交付給了一處40平方米不到的老宅子。
在此之前,蘇暖和男朋友在景德鎮(zhèn)開了個陶瓷網(wǎng)店,非常忙,忙到連學(xué)習(xí)制陶也抽不出時間。也許是擔(dān)心這樣的忙碌會磨滅掉對生活的激情,也許是厭倦了日復(fù)一日的單調(diào)乏味,總之,某年某月某日,兩人突然決意出走,恰巧在瑞安的老街小巷之間找到了久違的感動與欣喜,于是便隨遇而安地留在此地。
介室原本是兩人的陶藝工作室,租來之后兩人親力親為,拆掉老式尖木屋頂?shù)牡蹴斪龀梢粋€小閣樓,幾件老椅子改成小榻便可席地而臥,四處淘來老舊的木質(zhì)家具,再將自造的柴燒陶器插上自種的花、摘來的枝條樹葉,一方小小的溫暖空間就此成形。
之所以叫介室,源自蘇暖對“介”的偏愛。在她眼中,這個字眼藏著兩個含義:一是很渺小的意思,就像我們每一個人,就像小小的介室咖啡館;二是介的字形剛好是兩個“個”字的拼合,那么介室就是兩個人的房子。
兩個人的咖啡館
蘇暖的男朋友喜歡喝咖啡,可惜秀美而安逸的瑞安小城里難以尋到合意的口味,兩人只得自力更生,自煮咖啡自聞香。某日,有朋友來工作室做客,閑聊之間提起:既然有地方有好咖啡,何不當(dāng)咖啡館?從此就有了只在周末開放的介室cafe,賣自己手沖的咖啡和若干小點,靜待良朋知己前來,閑談漫飲。
一介陋室,安靜地呆在小巷深處,既不宣傳也不廣告,一切隨其自然。我曾好奇地問:這樣的放任自流,近乎不聞不問地坐等客人上門,咖啡館能掙錢嗎?蘇暖只是一笑,風(fēng)輕云淡:“其實并不靠賣咖啡來賺錢,生意好與不好都無所謂,這樣的現(xiàn)狀挺好的。你看介室只有兩桌的位子,也是為了圖個清靜。”
也許只有這樣淡泊的心態(tài),方能品味生活的真意。在蘇暖眼中,平淡的日子處處藏著驚喜。所以她收留流浪貓,一只取名叫阿貍,一只叫小短腿,看它們在介室里撒嬌打鬧,一邊心下歡喜,一邊又擔(dān)心它們打壞家里的陶器。又或者在回家的路上撿一枝修剪下來的香樟枝條,滿心歡喜扛回家來,插在院子里的老壇子里,有雨的時候于葉上聽雨,夜來便伴著炭火劈啪的聲音細嗅空氣中淡淡的漳香……
芥埴里的老手藝
如果說介室咖啡只是蘇暖與朋友分享的生活,那么芥埴就是她和男朋友的工作。“開這個網(wǎng)店,最初只是想在業(yè)余時間賣點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喜歡陶瓷,他喜歡植物,所以就賣點花器花盆之類的。這也是芥埴名字的由來——芥是草木,埴是泥土,所以芥埴就是一個賣花器花盆的店?!?/p>
柴燒是蘇暖最喜歡的技藝,松柏枝燃燒時釋放的柏油及混合物附著在器皿上形成的天然釉色,讓她愛不釋手。于是,去福建的龍窯口燒窯也成為蘇暖最熱衷的事情。盡管每次入窯,她的花器只占了其中很小部分,但她依然樂此不疲,每一次去都像是一次旅行。尤其是稻田初收的時節(jié),梯田上都是金燦燦的一片,龍窯在山間田旁靜臥,蘇暖便覺得自己的人生也如此靜謐而美麗。
和蘇暖有相同品位的人不少,所以芥埴常常會有買家蹲點守著新貨上架。其中有一位喜種蘭花,與蘇暖相談甚歡。介室開業(yè)的時候他剛好到溫州參加蘭花節(jié),便順道過來瑞安,那天下午他就成為了介室的第一個客人。有人傾蓋如故,有人白首如新,人與人的緣分向來奇妙,而蘇暖就是在工作與生活中順其自然地邂逅緣分。這些緣分也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許是為之欣喜的物件,以及她所中意的民間老手藝……
其實芥埴不僅僅只售花器,蘇暖喜歡旅游,四處游玩過程中碰見心動的民間老手藝和物件,就想著以自己的方式留住這份即將消逝的傳統(tǒng),所以芥埴還售賣各種瑞安特產(chǎn)和手工藝品。民間、本土、傳統(tǒng)是他們選貨的方向,配上由她親自設(shè)計,自稱為“原湯化原食”,簡樸古雅的文藝范兒包裝,許多我們司空見慣的老物件便成為動人的風(fēng)景。
活字自有心
在來瑞安之前,蘇暖就知道那里有中國僅存的木活字印刷技藝,所以一到瑞安就迫不及待地去見識這個古老的手藝。當(dāng)她了解到瑞安木活字傳承艱難,溫州地區(qū)現(xiàn)在也只有三四個老師傅會這門手藝時,她在感動惋惜之余就想著為這門傳承千百年的老手藝做點什么。
芥埴只是個小小的網(wǎng)店,但并不妨礙蘇暖用自己的方式,為木活字印刷術(shù)的傳承略盡綿力。這個溫婉聰慧的小女子有自己的想法,她以為人們總在感傷傳統(tǒng)的流逝,但挽救即將消逝的傳統(tǒng)技藝,光靠建博物館、申遺之類的方式是不夠的,傳統(tǒng)技藝只有走入生活才能煥發(fā)生機“‘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更在親民’,我想,工藝之道亦復(fù)如是。”
將木活字重新包裝在芥埴出售,裝飾品也好,文化用品也罷,甚至玩具也行,總之要讓木活字能重新走入生活。這就是蘇暖簡單明了的小心思。于是,木活字成了芥埴的“主打產(chǎn)品”,在每一筆交易里精心記錄下木活字手藝人工作的點滴、傳承斷代的現(xiàn)狀。
不過要是自己做相當(dāng)不現(xiàn)實,首先得花門年學(xué)寫繁體字反寫,熟記木活字各派祖輩相傳的刻字口訣,接著練習(xí)刻字,也需要很多年的積累。所以蘇暖專程到最后的木活字印刷村——瑞安東源忖,請出了村子里公認的“第一把刀”張老爺子。從此,正宗的瑞安木活字在蘇暖別出心裁的包裝和經(jīng)營下,通過芥埴,通過網(wǎng)絡(lu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關(guān)注。
每次去請張老爺子刻字時,蘇暖就在旁邊用刻廢的字坯跟著老爺子學(xué)架勢。幾個月過去,漸漸成了忘年交。而因為蘇暖的關(guān)系,越來越多的網(wǎng)友都對老爺子和木活字非常關(guān)心,對此老爺子很是感激。2013年春節(jié),老爺子特地寫了一句新年賀詞相贈:“守歲刻刀前,來年贈君春”。
這句話在蘇暖看來大有深意——歲尾年末,一把喑藏一個冬天的老刻刀將再次發(fā)亮,也許它將在來年雕出一整個春天……
興之所至,心安即行
過年之前,蘇暖在芥埴之外又開了一間新網(wǎng)店,取名“南食召”。店鋪的介紹極有古意——“甌地-隅之拙味,不敢調(diào)和南北之口腹,但愿溫暖賓朋之心脾?!?/p>
瑞安是個江海貫穿、群山環(huán)繞的好地方,澎閏了這里的五谷蔬菜分外香甜有味,富足的食物就有了各式的儲藏和吃法。而南食召,便專賣南方家鄉(xiāng)蔬果食材。沒有華麗的真空包裝,蘇暖精挑細選,用古樸的牛皮紙跟麻繩包裝瑞安的蔬菜干、手工紗面、古法沙糖或手造姜酒,只是一見,便讓家鄉(xiāng)味兒從腦海深處滿溢出來。
“縱四時輪轉(zhuǎn),唯愿有植可蔭身心,有蔬可安口腹。”很多時候,活著和吃是一個道理。古人講“適口為珍”,生活也是如此。并非每個人都得為錦衣玉食、豪宅名車活著,適合自己的生活才彌足珍貴。而介室、芥埴以及南食召,無疑就是蘇暖想要的。就像早上醒來見到窗外陽光燦爛,便想要伸個懶腰,走到窗前深呼吸一口清新空氣一樣,想到了,就去做了。一切自然而然,不刻意,不勉強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的歡喜。
對于未來,蘇暖不想高瞻遠矚,只想順其自然。“我們所受的教育和所處的環(huán)境里,有種東西特別可怕,就是凡事都要談做大做強,剛開個小店就幻想著如何產(chǎn)業(yè)化,個人比較排斥這種價值觀。我覺得再小的事,只要專心持之以恒去做,想著如何把它做好做透,這件事就會放出光芒?!?/p>
所以,哪怕是黑著眼圈熬夜打包商品,哪怕是為了采購食材走到腳軟,蘇暖始終面帶笑意,波瀾不驚。因為在她眼中,開店賣東西那是業(yè)余愛好,她的職業(yè)其實是生活。而生活本無定式,無論你所求為何,心安即行,自在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