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踩石子成了人們又一健身潮,尤其是中老年人。如今,不少工廠公司的入口處,鋪一段鵝卵石路,讓員工上下班赤腳走10分鐘:另外獲悉,有的游泳池也將原先平滑的磁磚底改為凸凹不平的卵石底,為的是讓踏石愛好者在揮臂暢游之余,美美地在水中“踏石”放松一下。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刺激足底部能使末梢神經(jīng)敏感度增強,使自主神經(jī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得到調節(jié),使頭腦感到輕快,記憶力增強,耳聰目明,思考敏捷。其次,刺激足底部除反射性地引起局部動脈和靜脈的擴張外,還會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生一種良性的溫和刺激,促進大腦皮層進入抑制狀態(tài),使人早入夢鄉(xiāng),睡得香甜。另外,刺激足底部可使該部的表層淺靜脈擴張,血液循環(huán)增強,從而將局部堆積的代謝產物迅速排泄掉,減少酸性產物如疲勞物質乳酸的聚集,輸送更多的氧和養(yǎng)料。使疲勞得到較快解除,并能防止肢體關節(jié)酸痛麻木。
踩石子時要全身放松,盡量排除雜念,平定情緒,每天踩1~2次,每次踩15~30分鐘為宜,若能堅持數(shù)月,對防治失眠癥大有裨益。
踩石鍛煉通常是到公園的卵石小徑上進行,如因種種原因不便前去,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在家中進行,如自制踏石板或采集鵝卵石,每日早晚赤腳在上面有節(jié)奏地踩踏,效果則會更好些。目前有人仿照踏石板的原理另做“卵石路”,在木板或鞋底上,根據(jù)腳底不同穴位的位置,黏結橡膠皮小凸塊,一邊看電視,一邊把腳放上去踩動,娛樂和保健及防治失眠兼而達之。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較嚴重的出血性疾病和各種急性傳染病以及較嚴重的心臟、肝臟、腎臟疾病等,包括婦女月經(jīng)期、妊娠期等,不宜進行。過飽、過饑以及極度疲勞和洗澡后1小時之內慎行。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骨質疏松的人,在“踩”時當心崴腳而導致腳踝骨和股骨頸骨折。
泡腳去失眠
睡前,用熱水泡泡腳,按摩按摩足趾、足心、足背,您會覺得全身四肢百骸,猶如一股暖流在穿梭,全身輕松,閉上眼睛就想睡覺。因為熱水泡腳,加上按摩,能溫通經(jīng)脈,調和氣血陰陽,使氣機通暢。有關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腳底內側從足根到大趾的連線上分別對應著身體的頭、頸、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腸、腎、腰、下腹、腿,足等,當溫燙,揉搓足背時,其作用會影響到全身各部分,從而對人體整體實施調節(jié),達到促進睡眠。防治疾病的目的。
那么。怎樣泡腳才能使人入睡快、睡得香呢?其一,水要似燙非燙,水量以浸沒足背為度:其二,要用雙手搓揉雙腳,特別是足趾、足心,使之發(fā)熱,這樣也使雙手得到溫暖與按摩:其三,時間要在5分鐘左右,但不能讓水冷下來;其四,洗后用毛巾將腳揩干,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