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銀器在唐代基礎(chǔ)上不斷創(chuàng)新,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器形玲瓏奇巧,新穎雅致,紋飾富有生活氣息,并折射出仿古思潮,藝術(shù)風(fēng)格幽雅含蓄。宋代銀器的使用普及至市井街巷、尋常人家,民間還開設(shè)了專門制作銀器的銀鋪,產(chǎn)品多鏨刻銀鋪業(yè)主名號,加深了銀器世俗化和商品化的色彩。
1981年10月,鎮(zhèn)江地區(qū)溧陽縣平橋鄉(xiāng)小平橋生產(chǎn)隊社員在荷花塘挖沙時,發(fā)現(xiàn)一個南宋銀器窖藏,此處為一宋代居住遺址,窖藏埋于居址下深0.5米處的生土中,用陶罐盛放銀器,罐口覆蓋一塊磚,銀器共計27件,都為酒器。上期雜志對窖藏出土的銀酒器中的盤盞、散盞作了簡單介紹,本期介紹祝壽用酒器、果盆、果盤等器物。
三、祝壽用酒器
“壽比蟠桃”桃形鎏金銀杯,呈帶枝葉的半桃形,口沿內(nèi)鏨刻一周卷草紋帶。枝葉形態(tài)逼真,枝干斷面上還精心鏨刻出多圈年輪,以示蟠桃的年歲古老。底部模壓篆書“壽比蟠桃”四字,外口沿刻“李四郎”款。紋飾、枝葉及器底題銘處均鎏金。高3.8厘米、口徑8—10厘米(圖10)。此杯杯心“壽比蟠桃”四字標(biāo)明了用途,用作勸杯的桃形杯是在祝壽風(fēng)氣下發(fā)展起來的流行樣式,用于上壽酒,亦即壽筵上的敬酒。
龜游蓮葉紋銀果盤,板沿,淺腹,平底。盤壁為蓮瓣紋,底心為龜游蓮葉紋,葉心為一只龜,四條鯉魚圍繞蓮葉在游動,間以水藻紋。高1.5厘米、口徑17.2厘米、底徑12.2厘米(圖11)。作為祝壽用器,宋時又流行“龜游蓮葉”為題材的杯、盞,酒器中果盤也采用這一題材。
四、果盆、果盤、果菜碟
宋時酒器中還有果盆、果盤與果菜碟,席間勸盤中裝有各種果品,就用途來說,盆、盤、碟可用作盛放鮮果與肉脯之類。
凸花雙魚紋鎏金銀果盆2件,形制大小相同。板沿,圓弧腹,平底。板沿上鏨刻卷草紋,底心鏨刻凸花雙魚紋,間以水草紋。高4.6厘米、口徑17.4厘米、底徑10.2厘米(圖12)。
果盤裝飾紋樣也與席間常見的果品相關(guān),如凸花瑞果圖鎏金銀盤,寬沿、淺腹、平底。沿面鏨刻一周三角形條帶紋。盤心打造出浮雕般的瓜、桃、石榴,三果之間點綴二對荔枝以及繁茂枝葉。高1.4厘米,口徑16.5厘米,底徑13厘米(圖13)。
花卉紋銀碟9只,形制大小相同。敞口,深腹,平底。沿內(nèi)鏨刻一周四瓣花紋帶,碟心分別刻有品種各異的折枝花:山茶花、芙蓉花、荷花、牡丹花、梔子花、秋葵花和梅竹等。外底部皆刻“張四郎”款。高1.2厘米、口徑8.4厘米、底徑6厘米(圖14)。
五、貯酒器
作為貯酒之器的梅瓶,在《碎金》中被稱為“酒經(jīng)”。酒經(jīng)又作“酒經(jīng)”、“酒京”、“長瓶”、“經(jīng)瓶”,宋人趙令疇《侯鯖錄》卷三載:“陶人之為器,有酒經(jīng)焉。晉安人盛酒以瓦壺,其制,小頸、環(huán)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宋時經(jīng)瓶常與盤盞、酒注組合。窖藏中出土一件如意云頭紋銀瓶,喇叭形蓋,口部殘缺,瓶體修長,溜肩,腹部斜收,平底。瓶身及蓋為如意云頭紋。高約20厘米、口徑約1.9厘米、底徑5.2厘米(圖15)。
窖藏出土的酒器,包括了酒具與食具,也就是酒筵上的各種用具,是一套完整的酒器。宋代銀酒器的使用普及到市民社會,街巷酒樓各類銀酒器齊備。其紋飾題材來源于生活,具有很強的寫實性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從銀器的制作工藝看,運用打、鏨、軋、焊等技法,具有藝術(shù)效果的夾層技法,為宋代以前金銀器制作中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