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稱:雙桃佩飾
時代:清代
藏品特征:寬7.7厘米,高3.8厘米,局部最薄0.2厘米,青白玉,質(zhì)地細膩、溫潤,雕有兩只帶有莖葉的仙桃,仙桃用料較飽滿,局部雕刻精細。正面雕有八片莖葉,莖葉的頂部帶有紅皮,刀法簡潔,鏤空細致光滑,線條流暢,莖雕得圓潤,葉子琢磨得細致精薄。
相關(guān)背景資料: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桃》:“神農(nóng)經(jīng)曰: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臨死日服之,其尸畢天地不朽”?!段饔斡洝防镆灿畜刺夷荛L壽的精彩描寫。自古以來,桃被作為福壽吉祥的象征,人們認為桃子是仙家的果實,吃了可以長壽,所以桃又有仙桃、壽果的美稱。桃子常用于繪畫、雕刻、建筑、家具中,與蝙蝠、松鶴在一起表示福壽延年、健康長壽等美好寓意。自古以來,多用桃來祈福,也用壽桃、壽面等形式來祝賀生辰。
藏品名稱:吉慶有余(吉磬有魚)掛件
時代:清代
藏品特征:高5.2厘米,寬4.3厘米,厚0.7厘米,青白玉。腰佩上端雕飾一素面磬形,磬下方兩邊雕有卷曲小云頭紋,下方雕有相對兩條鯉魚,魚身為網(wǎng)格紋,魚鰭刻多條陰刻線,中間雕有一荷花。背面與正面為相同紋飾。通常用線穗佩戴于男士腰間。
相關(guān)背景資料:磬,《尚書·益稷》中,即謂“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這里的“石”即“石磬”,說明石磬在當時已作為原始樂舞的一種擊節(jié)樂器。內(nèi)蒙古赤峰山區(qū)三座店山城遺址、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喇家遺址、金沙遺址等都出土早期石磬。磬,作為禮器出現(xiàn)在祭祀活動中是有記載的,周代就設(shè)有磬師。中國古磬大體有兩種,懸一面獨奏者為“持磬”,懸多個合奏者為“編磬”。磬,由石、玉、金屬等材料制成,音質(zhì)清亮悅耳。磬為“五瑞”之一,也為“八寶”之一,“磬”同“慶”同音,有歡慶喜慶之意,是吉祥之物。“磬”與“魚”組合在一起,寓為吉慶有余。
藏品名稱:松鶴延年穿帶扣
時代:民國
藏品特征:高6.1厘米,寬3.4厘米,厚1.3厘米,青白玉。整件器物外觀為平面花瓶式,寓意平安,下面雕有如意云頭紋的底座,上面雕刻為一只雙耳瓶形,口沿外撇,正面頸部刻蕉葉紋,頸口有一陰刻弦紋,腹部左刻一松樹,樹下刻有一只行步的仙鶴。背面為光素,有一寬形穿帶口,帶內(nèi)長為4.1厘米,帶口內(nèi)寬2.9厘米,帶口高為0.9厘米,穿在長衫腰帶之上。
相關(guān)背景資料:傳說晉時,遼東的丁令威學道后化成鶴仙?!渡窬秤洝酚涊d,相傳漢時,曾有一對慕道夫婦,在石室中修道隱居后化白鶴仙去。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喜用松、柏、石、桃、龜、鶴等表示長壽。鶴在鳥類中屬長壽鳥,一般壽命在60—70年。松,在自然狀態(tài)下能生長幾千年甚至上萬年,有記載美國生長最久的松樹為5000多年。松鶴都是長壽的代表,后來引申為松鶴延年和松鶴長春的吉祥祝福,衍生出許多吉祥的圖案來,成為中國傳統(tǒng)紋飾中的吉祥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