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菊冠(09-166F1)是以自交不親和系08-351與自交不親和系08-679配制而成的翻心黃類早熟一代雜交種。該品種生育期60~65 d,中樁直筒舒心型,球內葉及球頂均為鮮黃色,遇低溫不易變白,球高27~33 cm,球粗14~18 cm,單球質量2.2~2.8 kg,人工接種TuMV魯2株系病情指數(shù)為1.5,高抗病毒病,兼抗霜霉病、軟腐病、干燒心等多種病害,適宜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晚春、夏秋以及秋冬季栽培。
關鍵詞: 大白菜; 黃心; 早熟; 多抗性; 多季節(jié)栽培
1 育種目標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大白菜的品質與營養(yǎng)要求愈來愈高,目前我國廣大育種工作者育成富含類胡蘿卜素的橘紅心大白菜系列化新品種得到迅速推廣,彩色大白菜被廣大生產(chǎn)和消費者所青睞[1~3]。我國是大白菜的起源中心,具有豐富的品種資源,其中北京翻心黃、連云港小獅子頭、山東滕州黃心等品種資源具有直筒舒心翻黃心等特點[4],為彩色大白菜類型之一而亦受市場歡迎;上世紀80—90年代利用該類地方品種資源育成的北京小雜55、小雜56以及雙獅等品種迅速推廣至全國各地,成為我國多地早熟以及中熟類大白菜主栽品種[5~6]。然而隨著人們對大白菜品質要求提高以及病蟲害的發(fā)展,其表現(xiàn)為抗病性降低、球徑細、幫窄而厚、單球質量較小等,上述品種愈來愈不適應市場發(fā)展的需求[7]。為此山東春秋大白菜育種研究中心從2000年開始進行了該類型種質資源創(chuàng)新與新品種選育種工作,把多抗、早熟、球粗、高產(chǎn)、直筒舒心翻黃心、適合我國多季栽培作為主要育種目標。
2 選育經(jīng)過
2.1 親本的選育及特征特性
2.1.1 母本的選育及特性 母本08-351是由高抗TuMV自交系03-158與從日本引進品種香華山東菜雜交后經(jīng)連續(xù)5代自交分離篩選獲得的高抗病毒病,兼抗霜霉病、軟腐病等多種病害的中熟、葉面光滑無毛刺、球內葉黃色、青幫、直筒舒心自交不親和系。香華山東菜為直筒舒心翻心黃、球內葉亦為黃色、球粗、生育期75~80 d,商品性狀極優(yōu)、但高感病毒病,在山東即使晚播至8月下旬亦會嚴重減產(chǎn)甚至絕產(chǎn)。03-158是由高抗病毒病的合抱翻心黃類自交系00-20與從日本引進合抱類黃心一代雜交種天福85雜交后經(jīng)連續(xù)3代自交篩選獲得的中樁扣抱、黃心、生育期80 d左右、高抗三大病害的優(yōu)良自交系。00-20是由矮樁疊包、高抗病毒病兼抗霜霉病、軟腐病等晚熟自交系河89-102與北京小雜56雜交后經(jīng)連續(xù)5代自交篩選獲得的合抱、生育期85~90 d、包心較松、黃心、高抗三大病害的自交不親和系。通過連續(xù)多代添加雜交、結合人工接種病毒病和多季多年生態(tài)篩選,逐級逐代的改良了抗原的劣質經(jīng)濟性狀,育成的08-351聚合了香華山東菜、北京小雜56、河89-102等多個材料優(yōu)良性狀,具有生育期短至70~75 d、高抗病毒病、兼抗霜霉病、軟腐病等、直筒舒心、球內葉黃色、青幫、球粗18 cm左右、球高30~35 cm、植株緊湊等特點。
2.1.2 父本的選育及特性 08-679是由高抗TuMV合抱、舒心、翻黃心自交系04-161與韓國引進黃心品種Cr東方皇冠雜交后經(jīng)連續(xù)4代自交篩選育成。04-161是從日本引進品種天福85與00-20雜交后經(jīng)連續(xù)4代自交篩選獲得的高抗三大病害的黃心自交系,其生育期80 d左右,與03-158為姊妹系。08-679為矮樁合抱舒心翻心黃、葉色黃綠、球內葉亦為黃色、極早熟、人工接種TuMV魯2株系病情指數(shù)為0.7,耐熱耐抽薹較強,球高20 cm、球粗10~13 cm,在山東于3月底露地覆膜直播,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0、3.7、0,球高21 cm、球粗10~12 cm、單球質量0.9 kg、短縮莖4.3 cm、生育期50~55 d;秋季播種三大病害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0、10.2、0,單球質量1.2 kg。
2.2 選育過程
2009年共測配組合305個,其中09-166(08-351×08-679)具有凈菜率高、抗病性突出、早熟性強、商品性狀超過進口黃心品種香華山東菜等優(yōu)點而成為中選組合(圖1)。2010年進行了小面積試制種;2010—2011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1年進行大面積制種;2010—2012年進行全國區(qū)域化品種比較試驗;幾年結果表現(xiàn)抗病性穩(wěn)定,較國內外同類品種小雜55、小雜56、香華山東菜等表現(xiàn)經(jīng)濟性狀優(yōu)良、增產(chǎn)顯著。2011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
3 試驗結果
3.1 品種比較試驗
3.1.1 不同品種產(chǎn)量比較試驗 2010—2011 年在山東春秋大白菜育種研究中心試驗地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 對照品種為小雜56(對照1)和香華山東菜(對照2)。試驗分2個秋季和1個春季。試驗小區(qū)面積30 m2, 隨機區(qū)組排列, 3次重復,成熟后測產(chǎn),并于收獲前5~7 d調查病害。2010年播期為8月2日,667 m2平均種植密度為3 300株, 菊冠折合667 m2 凈菜產(chǎn)量7 935.1 kg,較對照1小雜56增產(chǎn)30.97%,增產(chǎn)極顯著;較對照2香華山東菜增產(chǎn)205.83%,亦達極顯著。香華山東菜主要表現(xiàn)病毒病嚴重導致嚴重減產(chǎn)。2011年播期為4月10日,667 m2種植3 500株,小區(qū)面積為3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對照品種為小雜56,采用起壟栽培,地膜覆蓋直播,栽培管理同普通大白菜。菊冠平均單球質量約2.10 kg,較對照1小雜56增產(chǎn)41.81%,增產(chǎn)達極顯著; 2011年秋季菊冠平均折合667 m2 凈菜產(chǎn)量7 777.2 kg,較對照1小雜56增產(chǎn)24.35%,增產(chǎn)極顯著;較對照2香華山東菜增產(chǎn)96.19%,亦達極顯著。3個茬口的試驗,菊冠三大病害率顯著低于2個對照品種(表1)。
3.2 不同品種多點生產(chǎn)試驗
2010—2011年分別在濟南、大理、沈陽、貴陽、連云港等地進行了多點品種區(qū)域化試驗,試驗面積為0.5~1 hm2,播種期均為當?shù)厍锒蟀撞苏2テ?,對照品種為小雜56,均為起壟栽培,667 m2種植3 300株。其他栽培管理參照當?shù)叵?、秋大白菜正常管理?/p>
2年試驗菊冠在5個地區(qū)的單株凈質量在1.85~2.78 kg,而對照品種為1.13~1.95 kg,對照在各點均較菊冠小。菊冠在各個試驗點均表現(xiàn)高抗病毒病,兼抗霜霉病、軟腐病等,上述三大病害的病情指數(shù)在0~15.11;對照品種北京小雜56三大病害病情指數(shù)在0~24.33,在各個試驗點對照品種三大病害均高于菊冠。菊冠在各個試驗點凈菜率在58.3 %~63.2%, 667 m2凈菜產(chǎn)量5 986.9~8 567.1 kg,較對照品種北京小雜56增產(chǎn)34.48%~77.31%。菊冠單株高在27~33 cm,球徑在14~18 cm(表2)。該組合表現(xiàn)出顯著的抗病、增產(chǎn)潛力,2011—2012年在全國推廣,亦表現(xiàn)較好的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效果,深受歡迎。
4 品種特征特性
菊冠全生育期60~65 d,中樁直筒舒心,內扣外翻黃心,外葉黃綠色,球內葉鮮黃色。球高27~33 cm, 球徑14~18 cm, 單球質量2.2~2.8 kg, 凈菜率60%左右, 每667 m2凈菜產(chǎn)量5 986.9~8 567.1 kg。高抗TuMV,兼抗霜霉病、軟腐病和干燒心等多種病害, 品質佳。經(jīng)苗期人工接種TuMV魯2株系,菊冠病毒病病情指數(shù)為1.5,達高抗級。
5 栽培技術要點
菊冠在山東地區(qū)春夏季露地覆膜直播適期為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上旬—7月初收獲。其他地區(qū)應根據(jù)當?shù)貧夂驐l件提早或推遲播種;注意春播不宜過早以防先期抽薹開花。該品種適宜溫度為13~32 ℃為宜。山東夏秋季露地直播, 播種期為7月下旬—8月中下旬,采用高壟栽培, 每667 m2 種植3 000~ 3 800株。定植前每667 m2施優(yōu)質腐熟的農(nóng)家肥5 000 kg,或充分腐熟的雞糞1 000 kg、三元復合肥20 kg作基肥。蓮座期適當控水蹲苗7~10 d, 待結球期再水肥齊攻, 注意保持壟面見干見濕,以防軟腐病發(fā)生危害。追肥分2次進行,連座期至包心初期可每667 m2 追施尿素10 kg。進入結球期后, 每667 m2 再隨水追施硫酸銨20 kg。生育中前期要及時中耕除草, 同時注意防治蚜蟲、跳甲、小菜蛾等的危害, 并適時收獲, 收獲前7 d 停止?jié)菜斋@后須預冷后再冷藏包裝上市。
參考文獻
[1] 蘇學軍,徐茂俊. 彩色大白菜新品種紅抗1、2 號的選育[J ]. 中國瓜菜,2005(4): 25-27.
[2] 蘇學軍,徐茂俊等 ;橘紅心娃娃菜新品種九千娃娃菜1號的選育[J]. 中國瓜菜,2011(6): 29-31.
[3] 張立志,張魯剛.大白菜球葉顏色育種研究進展[J]. 中國瓜菜,2011,24(2): 38-41.
[4] 劉宜生. 中國大白菜[M].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8.
[5] 陳廣, 陶國華,徐家炳. 早熟大白菜新品‘北京小雜56號’[J]. 中國蔬菜, 1989(4): 13-15.
[6] 北京小雜55號白菜[J]. 蔬菜, 1985(3): 19.
[7] 余陽俊,張鳳蘭,張德雙,趙岫云等. 早中熟大白菜新品種京秋黃心70選育[J]. 中國蔬菜,2010(16):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