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慨,30歲是一個分水嶺,人在30歲以后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常說喝茶很浪費(fèi)時間,如果不能細(xì)察時間流逝、隨時匆忙、箭在弦上的人,他到底有沒有在珍惜時間呢?喝一杯茶,也是一杯茶的人生吧。
茶友南南前幾天赴臺灣拜會了一對茶人夫妻。這對茶人夫妻已是30年珍珠婚了,他們把這款茶從結(jié)婚一直留到30年后的今天。在臨別時,他們饋贈南南這一小罐茶葉,罐子上寫著“曾韻”二字。今晚的主角,便是這款有著30年時間沉淀的臺灣老茶。
打開紅花滿身的圓型鐵罐,里面的茶葉顯得與眾不同:干茶條索黑褐緊結(jié),略有枝梗,但奇特的是,茶身上卻已經(jīng)發(fā)了淡淡的金花。
白瓷蓋碗,過濾水,投茶約6克。
沖泡之前,讓沸水兩度浸潤碗身,以求溫度。老茶若不能以高溫;中泡,則失其味。
用心是第一要義,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茶道了。
時常想:能遇到用心喝茶的人,也是茶福啊。這世上的好茶太多了,但千里馬常有伯樂就少了。哪怕名氣很大,或者喝茶喝了很久,或者走了很多地方的人,都不一定能用心喝茶呢。
握水壺,凝神,低沖緩速注水,我們與它有一次怎樣的相遇呢?
雖是老茶,第一道也決定先喝一點(diǎn)點(diǎn)。是的,淡甜沒有雜味。茶隨著時間流逝已經(jīng)軟化,這是老茶特有的感覺。老茶存儲得好不好,最應(yīng)該從第一道的茶湯中去感受。從口感上看,這是一款干凈的老茶。
第二道,湯色亮橙如油,茶湯入口醇而能化,有老木的香味,甜蜜感之余,舌面依舊有一絲澀。茶在經(jīng)年的存儲過程中,應(yīng)沒有再焙火。此時發(fā)現(xiàn)身體略微發(fā)熱。
第三道,茶湯轉(zhuǎn)為紅橙。此時不想說話,怕一開口就打擾到品飲的感覺。茶湯略帶一絲咸味,湯水活而能化,入口即下,令人身體放松。察看葉底,似炭焙的巖茶,或許此茶已經(jīng)超過30年了。茶,取名為“曾韻”,這種韻,既有甜蜜,又有咸澀。
第四道,每一滴入口,滋味都飽滿有內(nèi)質(zhì)。之前滋味是一種沁的感覺,現(xiàn)在變得柔和了,口腔留有冰糖般的清甜。
第五道,湯色不變,水很細(xì)甜,還依舊有略咸的感覺。這茶,與大海會不會有什么交遇呢?這是家的感覺,也是茶湯與血液相融的滋味,全身熱度明顯。再看葉底,并無炭化,略顯黑紫,似有脫胎漆般的質(zhì)感。
第六道,夜色已黑,茶湯令人期待。這一道茶湯入口,略顯木質(zhì)感。想是時光的味道,或是看透世事后的恬淡。人如菊,恬淡可愛,這樣的享受適合在夜晚,淡而有韻,舌底生津。
第七道,久浸,入口更能沖擊上顎,兩頰生津。停一停,關(guān)注一下自己的心。飲一杯白開水,感覺今晚的水還不是最好,略有遺憾。
第八道,滋味未變,冰涼感更顯。兩個人在一起,需要有什么樣的愛戀與熱度?老茶是一位哲學(xué)家,告訴我們從恬淡中感受極細(xì)的情意。古人云:情深不壽。唯此淡淡蜜韻,恰如其分,正適執(zhí)子之手。
第九道,一直保持高溫注水。此時茶湯木質(zhì)香顯現(xiàn),滋味變得厚重,可謂峰回路轉(zhuǎn),兩頰生津不斷。
所以決定再喝一道。
第十道,在蓋碗底浸上開水,以增水溫。茶湯仍舊溫厚醇和,湯色已從最初的紅艷慢慢轉(zhuǎn)為橙黃。依舊是淡蜜有韻,葉底肥厚更有活性,看得出在殺青時留下的蛤蟆背。
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夜晚,與其說飲一道老茶,倒不如說在感受一對茶人的人生故事。莫非茶與主人之間還存有某種隱約的關(guān)聯(lián)?
我交待大家都不要倒葉底,想著這道茶,在第二天一早的時候,我還來繼續(xù)。
第二天,茶仍舊清甜,這是一次回程的路,茶湯飽滿,不出水味,看似平淡,老而彌真。
就這樣喝了兩道,算是完整地體驗(yàn)了這道老茶蘊(yùn)藏的生機(jī),也略略感受到老茶的故事與滋味。如果前一天的晚上,茶曾經(jīng)述說過那些過往的悲喜,那么今早,茶似乎在昭示未來,它充滿希望,并且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