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金沙江下游北岸,東界宜賓,西連雷波、馬邊,北接沐川,南與云南省隔江相望。自然與歷史選擇了屏山,其似畫如屏,碧水青山,既有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復雜的地形地貌,水利資源又十分豐富。生態(tài)呈現(xiàn)多樣性,保留了較為完好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捌辽矫椤背辞嗝?。就從這金沙江畔開始飄香……
“屏山名珠”孕育於魅力的屏山,其茶文化源遠流長。種茶歷史溯及先秦。據(jù)《華陽國志》載,公元134年,屏山始種茶樹。茶從自然物質(zhì)進入文化領域,多有文人學士飲茶之風興起。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宜賓的茶文化,為發(fā)展屏山好茶奠定了文化基礎。黃庭堅於此地留下《晚飲鎖江庭》一詩:“酒杯未覺浮蟻滑。茶鼎已作蒼蠅鳴。歸時共須落日盡。亦嫌持蓋仆屢更”。黃庭堅以茶會友,留下一壁“曲水流暢”,為宜賓茶文化平添了幾分秀色。此外,屏山縣廣為流傳的《采茶歌》、《十二月采茶歌》、《月亮出來茶籽生》、《茶籽種得寬》、《西尼山上一兜茶》等,以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傳遞著千百年屏山的茶文化,反映了勤勞質(zhì)樸的民情民俗,豐富了屏山茶文化的人文內(nèi)涵。
“屏山名珠”屬於炒青茶類,從唐代開始,便采用蒸汽殺青的方法制作團茶,到了宋代又進而改為蒸青散茶,到了明代,炒青制法逐漸代替了蒸青制法。屏山炒青,代表屏山地方名品,已作為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而“屏山名珠”為屏山炒青中的頂級名茶,由於其傳承了歷史名優(yōu)“珠形”茶的特色,創(chuàng)新了傳統(tǒng)“珠形”茶外形制作工藝,因而結(jié)合了綠茶色、香、味、形的完美。翡翠名珠、雪羽名珠、龍珠呈祥等三個系列產(chǎn)品,其基本風格是呈顆粒狀,外形緊結(jié)、表面積小,色澤翠綠,點綴著一些肥壯隱毫的茶芽,其芽葉完整。滋味鮮醇且細致柔和,湯色、葉底黃綠明亮,猶如“綠色的珍珠”。
屏山尋蹤,自然要品飲“屏山名珠”。
當溫暖的陽光透過玻璃,心也靜了下來,一飲朋友贈送的“屏山名珠”,感受其獨特的韻味,隨記與愛茶之士分享。
翡翠名珠:為屏山高山茶區(qū)(特定區(qū)域)於清明前后所產(chǎn)的鮮嫩芽葉精制,再經(jīng)過精心挑選而成,深得屏山山水之意趣。外形顆粒緊實、色澤翠綠,白毫顯而不露,形神如翡翠;內(nèi)質(zhì)香氣清香帶栗香,滋味鮮醇,湯中留香,香與味渾然一體,乃“屏山名珠”之珍品。
雪羽名珠:為屏山高山茶區(qū)所產(chǎn)多毫型品種鮮嫩芽葉精制后精選而成。外形顆粒緊結(jié)、顯白毫而露翠綠,如雪羽之潔美。形神兼得。細細體味,唯覺唇齒留香,乃“屏山名珠”之上品。
龍珠呈祥:為屏山高山茶區(qū)所產(chǎn)鮮嫩芽葉精制后精選而成,其色、香、味、形俱佳,在沖泡之時顆粒緩緩展開,如龍含珠,富有貴氣,堪稱“屏山名珠”之貴品?!捌辽矫椤庇伸锻庑晤w粒緊結(jié),因此沖泡溫度較一般條形綠茶略高。當茶葉在杯中展姿時需要自由的空間,而使投茶量比一般綠茶要少;在顆粒成形過程中細胞受阻,內(nèi)含物質(zhì)浸出較慢,因此經(jīng)久耐泡。在沖泡“屏山名珠”時,稱取2克茶,放入150毫升的透明玻璃杯。選用玻璃杯沖泡“屏山名珠”茶,一方面增加透明度,便於我們賞茶觀姿;另一方面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鮮嫩色澤和清鮮滋味。水沸后,水溫約降至90℃時,沖入杯中沖泡、品飲。
“屏山名珠”被純凈的溫水潤澤之后,顆顆“綠色的珍珠”在透明的玻璃杯中躍動了起來,似一個個充滿生機的精靈,而后緩緩展開舞姿,體態(tài)舒展,尤為優(yōu)美。完整的芽葉舒展在杯中,浸泡片刻,大部分茶葉沉醉杯底,但水面不免“漫步”著花朵形的芽葉,富有美感。細啜一口,鮮醇且細致柔和,葉底黃綠明亮。
與朋友品飲了“屏山名珠”之后,感觸良多,故請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茶學專家教授分享并指點。解析“屏山名珠”的工藝,它不僅尊崇傳統(tǒng)手法,而且還吸納了現(xiàn)代工藝。
“屏山名珠”借鑒顆粒形名茶“炒圓”和烏龍茶“包揉”以及“雙鍋曲毫”整形等進行制作。其制作分為攤青、殺青、初揉、初炒、包揉、曲毫整形、攤晾走水和干燥提香等工序。在原料上,選擇屏山本山的原生茶種,手工采摘精細,級別不同采摘的標準也不同,但總體要求芽葉肥壯而挺直,魚葉、病蟲葉等一概不要。采回的鮮葉首先進行攤青處理,以散發(fā)青草氣,俗稱“走水留香”。爾后殺青,破壞酶活性的同時保持茶葉鮮活的翠綠色。殺青后進行初揉,使茶葉收攏、茶汁溢出。初炒使茶葉進一步失去水分的同時轉(zhuǎn)變茶香。接下來是“屏山名珠”品質(zhì)形成的關(guān)鍵工序一炒圓(即借鑒傳統(tǒng)的制作手法壓、擠、推、滾、翻、轉(zhuǎn)等的原理,通過現(xiàn)代工藝技術(shù)“包揉”和“雙鍋曲毫”炒制成圓)。茶葉失水到一定程度,進行包揉(即通過茶葉受到各個方向相互之間的力,這種作用力在不破壞葉片的同時使茶葉逐步形成蝦條狀,再進入雙鍋曲亳機進行炒圓做形,這樣在保持炒青茶特色的同時可以提高做茶的效率)。攤晾走水(使茶葉冷卻。內(nèi)部水分均勻)。干燥階段為了兼顧外形和內(nèi)質(zhì),采用烘炒結(jié)合的方法,到是干半小時適當提高溫度,以發(fā)展香氣。即提香。
通過以上系列工序的巧妙結(jié)合,形成“屏山名珠”形珍如珠,香高悠長。味醇甘爽。湯清葉碧的品質(zh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