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架式動力機器基礎設計是煉油、冶金及電力行業(yè)結構設計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主風機機組、發(fā)電機機組、鼓風機機組等的功率越來越大,對機器基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動力機器基礎計算的要求越來越精細。
關鍵詞:STAAD.Pro 動力機器基礎 動力計算 應用
中圖分類號:TH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2(b)-0098-01
1 模型的建立
本文以山東某化工有限公司20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主風機機組為計算實例(該項目已投產,并且在使用過程中狀況良好),基礎頂板高6.5 m,長12.25 m,寬4.2 m,板厚1 m,柱3列,每列2根,縱向柱距分別為5.8 m和5.65 m,橫向間距為4.2 m,混凝土等級C30。機組設計參見表1,荷載作用點位置見圖1。
1.1 框架模型
梁柱框架結構可通過主菜單(幾何—運行結構向導)根據跨度、開間、層高一步完成,也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點、線等命令完成。
1.2 頂板模型
在STAAD中板單元通過節(jié)點與其它構件相連,同時擾力以及附加質量作用在節(jié)點上,因此頂板的分塊要同時考慮梁柱節(jié)點、擾力及附加質量作用點、頂板洞口位置。建模時,可利用不規(guī)則坐標來實現,把原點選在某一節(jié)點上。以第一開間為例,先把原點設在頂板的左上角,根據荷載作用點和洞的位置填寫X、Z方向的間距,填寫數據時,數據間用空格隔開,逐個建立各個四邊形板單元。在逐點畫出形成板單元時,四個角點要沿順時針(或逆時針)順序畫出。
1.3 構件特性指定
1.4 支座指定
選中8個柱腳節(jié)點,指定為固定。
2 荷載輸入
2.1 時程作用的建立
2.2 振動工況的建立
3 計算結果
執(zhí)行分析后,在后處理模式下動力主頁中有模式、時程函數、時間-速度、時間-加速度四個主頁面。
在模式子頁面中檢查三個方向的質量參與系數總和是否達到90%,如沒有達到90%,需要調整參與計算的振型數,以使質量參與系數總和達到90%。
在時間-速度子頁面中,選擇控制點,就會顯示三個方向的速度曲線。如節(jié)點16的速度曲線(圖2,以X方向為例),由圖中可以看出穩(wěn)定后X方向的振動速度約為0.2 mm/s,滿足廠家要求的2.5 mm/s。
4 結語
通過工程計算實踐證明,STAAD.Pro空間建模方便、計算模型合理、結果直接詳細,非常適合于構架式動力機器基礎動力計算,建立三維實體模型并進行動力仿真數值分析,并能直觀的表示出不同振型下的振動情況,為大型構架式動力機器的發(fā)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yè)部.GB-50040-96,動力機器基礎設計規(guī)范[S].北京;北京計劃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