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因工作需要,分別去了趟德國和俄羅斯。德國去過好幾次了,在法蘭克福、沃爾夫斯堡以及首都柏林等城市都短暫停留過,游走過。但德國給我留下的印象,除了那幾扇斑駁的柏林墻和猶太人紀念碑群令我有些感觸之外,其它東西好像沒什么特別的記憶。當然,德國的汽車工業(yè)另當別論,世界頂級汽車品牌幾乎都誕生在這個國度。
而俄羅斯,這個東歐的國家,也許是第一次去的原因,那些300年前的巴洛克風格的城市建筑群以及遍地的大教堂和博物館都令我有些興奮。特別是自駕車穿梭在各大城市以及街道之間,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也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在此,給大家說說俄羅斯與汽車有關的那些事。
汽車工業(yè)對俄羅斯來說,好像不是特別重要,遠遠比不上他的航天和航海工業(yè)那么牛逼。本土的汽車品牌只有伏爾加和拉達,都是屬于低端消費品牌。伏特加基本已絕跡。拉達汽車滿大街都是,從私家車到各種公務用車。因為這里沒有汽車報廢制度,加之貧富差距也同樣較大,所以街頭有許多古董級的老爺車在奔跑,拉達品牌車型十代同堂的現(xiàn)象也不足為奇。置身這里,隨時都有穿越時光隧道的感覺。
俄羅斯和很許多歐洲國家一樣,高速路和城市道路幾乎都不限速,汽車可以敞開跑。在首都莫斯科,只有車流量高峰時間,在主干道上設置的電子屏會臨時性提醒限速。正是因為沒有限速的規(guī)定,所以俄羅斯人開車非常生猛,開得比飛機還快,起步還要“燒胎”,這在車輛相對較少的圣彼得堡尤其明顯。在很多路口,只要綠燈一亮,輪胎的抓地聲不絕于耳。來到列寧山上的莫斯科大學附近,據(jù)說這里是富人居住區(qū),豪車云集,周邊道路飆車的現(xiàn)象尤其嚴重,過馬路必須得小心翼翼。不過,因為這里的交通參與者——機動車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規(guī)則,所以交通事故率并不高,街面上也很少有交通警察出現(xiàn)。
機動車亂停亂放是俄羅斯各個城市的一大特色。不論是首都莫斯科,還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或者是有“威尼斯”美譽的上沃洛喬克,除政府規(guī)定的極少數(shù)街道或重要廣場不能停車之外,所有的街邊兩旁都可以停車,而且免費,真是太愜意了。加上俄羅斯能源豐富,石油相對便宜,93號汽油大概在28盧布左右,相當于人民幣5塊多,所以養(yǎng)車成本瞬間下降一大截。
首都莫斯科堵車現(xiàn)象比北京還要嚴重,不知道是否與亂停亂放有直接關聯(lián)。不過,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里的汽車基本上是一個月才洗一次,特別是冬天,長期冰雪天氣,許多車臟得有些慘不忍睹。據(jù)說政府有明文規(guī)定,不能私自洗車,違者遭舉報將會罰款,具體原因不得而知,反正就是不讓自己動手洗。
隨著經(jīng)濟的復蘇和發(fā)展,有“金磚四國”之稱的俄羅斯,這幾年的汽車消費市場增長也非???。和中國車市非常像,全世界的品牌車型在這里都賣得很好,其中包括中國的長城、奇瑞、吉利以及力帆等汽車品牌。不過,歐美汽車品牌在這里的市場占有率最高,特別是福特汽車。從美元和歐元在這里大行其道就可以看出,俄羅斯人對美國和歐洲的品牌以及文化認可度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