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初一,所學的科目猛然多了起來,許多同學都覺得學得很吃力。尤其是歷史,覺得好像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歷史書上有文字、地圖、照片、圖片、文獻資料等,也很讓人頭疼。其實,只要抓住重點,就毫不費力了。
第一,明確范圍。同學們應該知道,歷史學科考察范圍是:課文中的正文(宋體字排印)和歷史地圖,這是前言里已經(jīng)說明白的。其他的部分,了解即可,不在考試范圍內(nèi)。這樣,歷史學習的范圍問題就明確了,學習的重點就清楚了。
第二,要有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我們的學習事半功倍。首先,會用目錄。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先把目錄認真看了看,從脈絡上對本學期的學習內(nèi)容有了把握。其次,提前預習,按時復習。我喜歡在上歷史課前,提前看書,并把自己認為重點的內(nèi)容用鉛筆畫出來。這樣,不但對所學內(nèi)容有了初步印象,而且有些重點內(nèi)容當時就已經(jīng)記住。上歷史課時,再把老師講的重點補充出來,再一次復習了所學內(nèi)容加深了印象。按時復習,在每天休息前,把今天所學內(nèi)容復習一遍,可以鞏固記憶。另外,可以利用手里的教輔資料進行檢測復習,效果會更好。
第三,一定要把課聽好,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記好筆記。學生的學習時間主要在課堂上,所以利用好課上45分鐘時間很有必要;教師也是利用課上時間講授重點的,所以上課不能開小差。而補充筆記是教師對重點把握后的總結,也要有條理地記下來。尤其是歷史事件的意義和影響。
第四,不斷地記憶,善于梳理知識點。雖然我們都知道歷史是開卷考試,但一些基本知識還是要記憶的,可以為以后學習考試節(jié)省時間。把知識點按類別提前梳理好,有利于我們總結不同方面的歷史要點,形成清晰的歷史知識線索。學習上沒有捷徑可走,勤奮是唯一的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讓我們有學習的動力。但學習僅憑興趣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方法和好的習慣。我把自己的心得將給大家,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幫助。
(指導教師:左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