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是指拋開舊的,創(chuàng)造新的,即是有創(chuàng)造性,有新意。在高中新課程改革時期,在新的教育觀念之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已成為語文學科必須參與完成的任務和目標之一。
作文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園地,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觀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來,打破思維定勢,不墨守成規(guī),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寫人所未寫,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有新意。
高考作文在發(fā)展等級中設立“有創(chuàng)新”的條目,目的正是想通過一個側面鼓勵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蚴且娊庑路f,或是材料新鮮,或是構思精巧,或是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或是有個性色彩,這些方面都是可能涵蓋“創(chuàng)新”因素的地方。所以在高中作文教學中凡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地方,我們就應該給予極大的重視和鼓勵。
為進一步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高考作文在題目要求中提出了“三自”政策,即立意自定,文體自定,題目自擬。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進行立意創(chuàng)新。
引導學生根據材料的特點,用由形及神、由此及彼、由事及理等方法,挖掘出一個有統攝作用的精神閃光點,作為立意的第一要素。例如有這樣的材料:在一口淺井里,住著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一只從海里來的大龜。青蛙對海龜夸口說:“你看,我住在這里多快樂呀!”青蛙形容道:“我安靜時泡在水里,開心時在泥漿里散步,多自由自在!”青蛙邀請海龜下去玩,可是海龜卻只能伸進去一只腳。海龜搖了搖頭,往后退了一步,跟青蛙講起了大海的情形。“海的廣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來丈?!薄盁o論水災還是干旱,都影響不到海水,住在那樣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樂呢!”井蛙聽了海龜的一番話,再也沒話可說了。由形及神:由青蛙的形象——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凡事要目光遠大,謙虛謹慎,善于從多角度看問題,要開拓思路,多學習,不可坐井觀天,否則可能一事無成 。由此及彼:由青蛙的形象——自己因閉門造車,見識短淺,思路狹窄而導致無所成就的反面事例。立意:敢于打破禁錮自己的條條框框,跳出限制自己發(fā)展的桎梏,不要鼠目寸光,不要貪圖眼前利益,要立足長遠,開拓思路,放飛思想,善于學習,才能增長知識,見多識廣,有所建樹。
還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對材料的獨特體驗、見解、評價納入到文章中,不重復他人的看法,甚至反其道而言,這樣就能給“新”平添許多色彩。如話題:文化快餐。正面可以這樣立意:文化快餐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快捷、方便,讓我們收獲容量大、信息多,可以很快地豐富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使我們盡早地適應社會。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緊扣題旨的前提下,道常人所未道,發(fā)常人所未發(fā),從比較新穎的角度切入立論,使人耳目一新,也就可以這樣反面立意:直面現實,對當今(下轉3-6版中縫)(上接6版《在寫作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社會的文化快餐現象作含蓄的批評,表達一種憂思。指出“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撐,一個民族就很難立足于世界”,“閱讀厚重的書籍,感受厚重文化,你也會變得厚重起來”。這就是以獨特的體驗、深刻的見解、中肯的評價使文章的立意勝人一籌。
有些作文材料的要素或話題是抽象、虛幻的概念,有些作文話題是具體、實在的物象。要使立意創(chuàng)新的方法就是虛題實寫、實題虛升。虛題實寫,就是把抽象、虛幻的概念化成具體、實在的物象來寫。采用實題虛升的方法,就是遇到具體物象作話題的時候,把具體物象上升到抽象的道理,提升主題。
確定立意時還要把握時代的脈搏,看看是否體現出時代氣息、時代精神,反映出現實存在的問題。在作文中只要立意創(chuàng)新,并且將立意創(chuàng)新與選材創(chuàng)新、構思創(chuàng)新、語言創(chuàng)新有機地結合起來,重視選材,重視思維,重視謀篇,重視語言,寫出來的文章就能走出平庸、獨辟蹊徑、不落俗套,令作文不隨人后,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