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很多學生因害怕寫作而討厭作文課,即使把文章寫出來,也是篇幅短小、空洞無物,有的甚至干脆拷貝別人的作品。究其原因,我覺得這與我們平時的教學有很大的關系。多數情況下,學生都能敘事完整,但卻不能捕捉并描寫細節(jié),以至于文章缺乏文采。因此,指導學生巧用細節(jié)傳神韻,就成為了我們作文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在教學中,筆者是這樣做的:
一、利用教材,引導學生仿寫課文中的細節(jié)
學生寫作往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寫人則或帥或靚,寫景就山明水秀,既無個性,又不生動。因此,應充分發(fā)揮教材的示范作用,引領學生悉心揣摩文中獨具匠心的細節(jié)描寫,逐步掌握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并用之于自己的寫作中。課文中細節(jié)描寫的常見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運用富有生命力的詞語,對描寫對象作形象刻畫。如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可以讓學生想象“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的情景——“偷偷地”和“鉆”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了不經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同時,這樣寫使本來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通過這種引導,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并在寫作中自覺運用這種寫法。
二是運用簡筆勾勒,達到生動傳神的效果。以《孔乙己》為例,作者并沒有對孔乙己的語言作過多的贅述,但僅僅“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寥寥幾筆,就讓這個受科舉制度毒害極深的書呆子的個性特征躍然紙上。
三是前后呼應,加深影響。如莫泊桑的小說名篇《我的叔叔于勒》中寫父親菲利普看到船來,就總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讓讀者在這反復的語言中清晰地看到菲利普夫婦的內心世界,那里邊裝著的唯一的生活動力就是“錢”。正是這個隱秘,使他們的眼睛充滿了貪婪,使他們的周身,他們的一言一動、一顰一笑,都現出一副拜金的可憐相。
四是善用修辭,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如三毛在她的《膽小鬼》中描述她偷錢之后的心理:整個人變了,坐也不是,立也不是,好像生了病。其實,母親發(fā)現掉了錢,并沒有懷疑三毛,可是,她“樣子的確像在發(fā)高燒,口袋里的五塊錢就如湯里面滾燙的小排骨一樣,時時刻刻燙著我的腿?!庇帽扔鞯氖址ǎ鋸埖匦稳葩n票燙著腿的感覺,在客觀上當然不是事實,鈔票怎么會滾燙呢?可是在主觀感覺上,非如此還真不足以描繪她內心的緊張與不安。
五是恰當運用環(huán)境描寫。《孔乙己》中無論是社會環(huán)境描寫還是自然環(huán)境描寫都暗示了人物的生存環(huán)境,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提高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恰如其分地烘托了人物。
二、用心觀察,為細節(jié)描寫鋪路
藝術大師羅丹說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留心生活小事或某一瞬間對心靈的觸動,留意周圍人們的行為舉止,并堅持在每天的“一分鐘日記”中記下自己的感受。
三、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細節(jié)描寫
在教會學生細心觀察、抓典型細節(jié)、精煉選詞的基礎上,我又專門上了一節(jié)作文技法研討課,讓學生掌握了“細化動作,延長過程”“運用修辭,畫其神韻”“變換角度,增加層次”“類比聯想,添其內涵”四種刻畫細節(jié)的基本方法,并教育學生在完成習作后先自己修改,接著再小組內互改,聽取同學的建議后再次修改。俗話說得好:“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學生各自的觀察,是按照各人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進行的,難免粗疏或片面?;ピu和交流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開闊視野,促進整體寫作水平的提高。
實踐證明,通過指導學生細節(jié)描寫,可以讓他們用自己獨到的筆觸去描繪眼中的世界,用縝密的思維去分析生活,讓他們的語言個性在寫作中得到表現和完善。只要堅持,相信他們的作文,一定會因細節(jié)描寫而發(fā)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