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依照時間表即將退潮而去,初秋季節(jié)里,籃球撲面而來,NBA先導,CBA跟進,這是每年不變的程序,我們都在其間一道運轉(zhuǎn)著。其實,一項運動怎可能僅以季節(jié)定義,NBA竭盡全力在美國市場鋪陳開自我推廣攻勢時,評論家們不忘了帶上一句,源自夏日倫敦的一股成功氣息,沒錯,那是在說夢之隊的奧運大捷。CBA也想前溯一個季節(jié),可惜了。
籃球季,還是有些小興奮的。單就傳播而言,等到CBA開戰(zhàn),中國大多數(shù)的電視體育頻道將被籃球轉(zhuǎn)播所占據(jù),甚至可以用“吞噬”一詞,早晨上午NBA,晚間黃金檔位則被CBA牢牢卡住。一個頻道清晰劃分開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一周上午和晚間總計14個時間段,NBA伙同CBA在常態(tài)豐沛期就將占據(jù)至少三分之二,高峰期甚至可以達至10個以上?;@球,的確很強勢,再加上無處不在的新媒體滲透,2012~2013年可以想見的一片鶯歌燕舞。NBA新賽季第一個比賽日的對陣可謂精心設計,還好颶風對其沒有直接摧毀性影響,在中國的電視市場上贏得了極好的收視??梢宰C明,對于籃球,市場還是處于饑渴之中,這一個賽季該是一個好年份。
上賽季的CBA猝不及防地制造了職業(yè)聯(lián)賽繁盛之高點,受益于NBA的停擺,得益于多年積累之適時釋放。本賽季,點位提升了,期待多了,無論最后的決戰(zhàn)是不是在一個超級強隊和一個超級都市之間的較量,個把巨星是否將繼續(xù)閃亮,關鍵在于所有實際參與者對于職業(yè)體育的前景又有了扎實的積累。當然,投資者對于CBA現(xiàn)行運行的抱怨,我們不太能夠聽得真切,但時下的風尚就是,向體育投入所得到的回饋較之以往更實在,更具有社會震撼感了。這個邏輯背后一定有泡沫隱藏,投資者比我們更知道泡沫在哪里,有些賬他們已經(jīng)提前算好了,有個加加減減的過程。
幾分興奮,幾分熱烈,但是CBA一如中超,其根基看似植入市場,逐漸蔓延開來,可其命脈依舊由行政掌握。所謂CBA該有兩個的,第一個有名的專指職業(yè)聯(lián)賽,另外一個則是“中國籃球協(xié)會”與“籃管中心”的結合體,先有后一個CBA,才有前一個CBA。歷史行至當代,變革之聲山響,傳言版本多重,但是行政化的市場運行牽絆在一起的模式一時之間太難分離。CBA開賽前的體能測試一度遭到詬病,行政干預市場最不受好評,可是站在CBA的立場上那個CBA可是親兒子,事無巨細,理所當然,而CBA聯(lián)賽的爺爺遠遠也在看著,他可剛剛教訓完作爸爸的在奧運中運籌不利,爸爸管教兒子給爺爺看,全心全力,甚至有些時候還飽含感情。
沒有太多人敢于或者迷戀于逆潮流而動,但是如此這般的祖孫三代模式一日不改,那個CBA一定還會有些非市場甚至是非籃球的舉動,足球乃至其他項目不也如此嘛。歡度籃球季的時候,與隱憂同行,用市場和時代的力量慢慢改變,中國體育的實際進步與變化都會蘊含其中,我們也等著仔細品味過程中的摩擦與碰撞,這一季籃球投資人的音量可以再大一些。
(作者系中央電視臺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