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了更好的整合資源,合并高校應運而生。高校在合并時,應當在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監(jiān)督指導下,對其財產、債權、債務等進行全面清查,編制財產目錄和債權、債務清單,提出財產作價依據和債權、債務處理辦法,做好國有資產的移交、接收、劃轉和管理工作,并妥善處理各項遺留問題。財務管理是高等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很多高校合并后普遍存在隊伍龐大、人員結構不合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以及資產、債權、債務分擔不均等問題。本文對合并高校進行財務清算的問題進行自己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財務,原則,管理
一、高校合并時應當遵循的原則
1、加強財務清算期間的資產管理。為了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防止國有資產的損失和流失,財務清算機構和合并高校應當在財務清算期間,加強對各項清算資產的管理,未經有關部門的批準,不得擅自處置單位的各項資產。在清理資產時,應將清查日的財產情況編制出清單。
2、正確評價合并高校財務狀況。對合并高校進行財務清算時,財務清算機構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規(guī)定,如實、正確地反映合并高校的各項財產、債權、債務及財務管理狀況,為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合并高校應對本單位截至清查日為止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清查,并根據清查結果編制財務報表。對財務清算中發(fā)現高校的違反財務制度和財經法律的行為,如將預算內資金轉為預算外資金,截留應上繳收入、貪污浪費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財務清算機構應當根據國家規(guī)定,提出處理意見,進行適當的處理;觸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門依法懲處,以維護財經紀律的嚴肅性。
3、清理債權、債務。高校對各項存款、借款、應付、暫收、暫付、以撥代支等款項,要分別與開戶銀行以及有關單位和個人核對清楚,在財務清算前要積極催收、追索其擁有的債權,及時、足額償還其債務。進行財務清算前合并高校應力求做到經濟手續(xù)清、債權債務清。對確認不能償還的債務,合并高校要辦理好移交手續(xù),由接收單位繼續(xù)清償。
4、財務清算報告的審批。財務清算機構在財務清算結束后,將編寫的財務清算報告連同財務清算期間的財務收支報表和各種財務賬冊,一起報送主管部門。主管部門審核后,再報財政部門批準。重要的報同級政府核準。
二、合并高校在財務清算方面存在的問題
1、賬目不統(tǒng)一及固定資產購置重復。目前高校資產設備賬目大部分都做過統(tǒng)計,但大都只是粗略的統(tǒng)計,有的高校只是將其作為輔助賬目,合并高校賬目更難以理清。相關部門的資產主要也是做經濟統(tǒng)計,不重視資產設備的數量統(tǒng)計。統(tǒng)計過后不能定期的更新賬目,造成賬目與實際不符。固定資產購置盲目,閑置浪費嚴重。高校在合并期間,校區(qū)與校區(qū)之間除了設備重復以外,還存在盲目購進的現象。
2、統(tǒng)計不準確。高校對資金的管理已日趨完善,各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但合并高校由于賬目不清,對于資產和設備的管理卻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很多資產和設備由于種種原因無法統(tǒng)計,各種管理制度也相應的缺乏,責任劃分不明確,造成了統(tǒng)計無法及時有效的反映高校實時資產設備狀態(tài),造成資產統(tǒng)計不準確。
3、在人員問題上出現人員超編嚴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以及人員學習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淡薄等問題。特別是財會人員,現有財會人員在財務崗位工作多年,業(yè)務熟練,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能夠較好地應對自己所從事的崗位。但該年齡層次人員一般比較安于現狀,工作中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弱,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進度慢,不深入。同時,隊伍中缺乏新生力量,缺乏動力,沒有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導致整體隊伍知識更新緩慢。同事補充引進財務人員困難,高校合并已造成高校行政人員超編,高校管理者為解決這一問題制定了嚴格的人員管理機制,行政人員原則上只出不進。財會人員屬于專業(yè)技術人員,在崗人員一般不愿意放棄自己的專業(yè),轉行到其它領域,人員基本不流動,且高校采取逐年壓縮行政人員的人事政策,引進新生力量基本不可能。
4、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專業(yè)管理人員,造成無形資產流失。沒有建立專門的校級固定資產管理機構,代表學校監(jiān)督各級各類固定資產;同時沒有相應的職能部門,對劃歸本部門管理的固定資產負責,接受學校統(tǒng)一領導和對歸屬其管理的固定資產進行監(jiān)管;沒有要求使用部門對其使用、維修情況等做好記錄,對購置及處理、報廢提出申
請。沒有形成責任到人,集中管理和統(tǒng)一協(xié)調的管理模式。國家《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頒布之后,高校都成立了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雖然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人員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意識得到提升,但最為關鍵的管理制度建設和專業(yè)人員沒有配套。不少院校領導認為,資產管理無非就是固定資產登記、調撥,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所以,資產管理部門配備的人員大部分是非專業(yè)人員。管理制度的缺失導致合并高校在國有資產管理中對自身定位不明、職能界定不清、資產的控制權力混亂、利益分配不合理、執(zhí)行不力等現象。
三、合并高校在財務清算后應進行的清算結果處理
1、財務清算后的賬務處理。為了保證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對于財務清算中發(fā)現的各種盤盈、盤虧,應即時進行記錄,即使在調查核實、等待處理的過程中,也應作為待處理的盤盈盤虧在賬面上加以反映,以便使財產物資的賬面余額能與實際結存數相符。在經過批準作出處理后,再按批準的意見轉賬,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對于各種結算款項,如在清查中發(fā)現差錯,應即時調整賬目。對于確定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應按規(guī)定手續(xù)經過批準后作為壞賬損失予以轉銷。
2、財務清算后資產的處理。合并的高校,其全部資產移交新組建的高校或接收高校,合并后多余的資產由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核準,進行處理。經費預算指標原則以人員比例計算,由新、原所在高校商定,并由財政部門或其授權部門從原高校收回相應經費預算指標,下達到新的高校。劃出資產的高校,對劃轉的資產、負債進行初審,提出審核意見,并附上資產清查的有關資料,向同級財政部門提出申請。財政部門審核后作出正式批復,并同時下達國有資產劃轉通知書。資產劃出、劃入高校憑國有資產劃轉通知書辦理國有資產交接手續(xù)。交接雙方應簽署資產交接文件,并由資產劃入高校將交接文件報同級財政部門。財政部門視移交資產的情況,必要時可派人對資產移交工作直接進行監(jiān)督。(作者單位: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