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小結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畫龍點睛的課堂小結,對于幫助學生總結重點、加深記憶、鞏固知識、活躍思維、發(fā)展興趣、拓寬視野、提高能力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課堂小結 鞏固知識 發(fā)展智力 提高能力
每節(jié)課臨近結束的幾分鐘,學生大腦異常疲勞,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學習熱情幾乎降至零點。教師如果不以精彩的方式結束授課,那么授課效果將會受到嚴重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設計出新穎、有趣、耐人尋味的結尾,不僅可以鞏固知識,而且還能再次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下面結合本人多年的數(shù)學教學經(jīng)驗,就小學數(shù)學課幾種結尾形式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討論式: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互相交流,提高認識。
例如,講授“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后,新授課完畢后教師出示:“根據(jù)要求填空: + = ”。①必須填最簡分數(shù);②看誰填得又對又多。學生積極思考、認真討論,得出許多答案,最后總結出規(guī)律。通過學生討論,查找缺陷,彌補漏洞,鞏固知識,升華認識。
二、糾錯式。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的錯誤認識誘發(fā)出來,及時給予糾正,加深理解。
例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節(jié)的教學,結尾教師出示:“把兩個棱長3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用正方體的表面積乘以2。這時,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摸一摸,觀察、思考、比較,最后領悟,根據(jù)表面積的意義列出正確的算式。
三、圖表式。通過圖形或表格的方式,引導、歸納、總結出當堂課所學知識,或揭示與以前所學知識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如教學“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后,教師在將要結束課程時設計表格,總結全課,通過算、讀、想等方法弄清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異同點。
四、總結式。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把一節(jié)課內(nèi)所學知識與以后學習的相關內(nèi)容,作提綱挈領式的小結。如教學“比例的意義和性質(zhì)”后,教師可以這樣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比例的性質(zhì)以及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在今后解正、反比例應用題時要經(jīng)常用到。希望同學們課后認真復習多做練習題,以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五、拓展式。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做適當?shù)臋M向拓展或延伸,進行聯(lián)想和思考,為今后的教學打基礎。
例如,教學“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后,教師在新授課完畢后出示:“ — ”讓學生計算,然后教師把上題改為“ - ”讓學生再計算,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今后學習“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做好鋪墊。
六、呼應式:即教師在導入新課時給學生設疑置惑,小結時解惑釋疑。
如教學“圓的認識”導入時設疑:為什么各種車輛輪胎是圓形的?學完本課你就明白了。到要結束課程時,教師歸納:今天我們學習了圓的認識,請說說車輛的輪胎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呢?它利用圓的什么性質(zhì)?課堂教學注意前后呼應,能使一堂課的教學有良好的成效。
七、懸念式。這種結尾是在教學本課知識的同時,教師通過設疑引出下節(jié)課要學的內(nèi)容。
例如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后,教師可以這樣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它們各有多大,還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面積。你們有沒有見過有誰用“1平方米”去測量面積嗎?(沒有),這說明這種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下節(jié)課我們來共同研究。
課堂小結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畫龍點睛的課尾小結,對于幫助學生總結重點、加深記憶、鞏固知識、活躍思維、發(fā)展興趣、拓寬視野、提高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