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在農(nóng)村中小學那種陳舊的一支粉筆一堂課,一張嘴巴一言堂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yīng)課堂教學的要求了。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wù)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師者,傳到授業(yè)解惑。但更要注重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那么,在我們語文教學中怎樣教會學生鑒賞課文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了解作家作品
文學的美來源于生活,文章亦是如此,生活中的美使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新思維彰顯活躍,這大概就是文學愛好者們的最高境界吧!為此,我認為鑒賞一篇課文,首先要了解作家生平、時代背景、著作成就,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主題思想有一定的作用。比如,鑒賞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課上讓學生說說對陶淵明的了解,通過交流,學生了解了陶淵明的時代背景、愛好情趣、思想感情和他文學著作。對鑒賞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積累生字生詞
積累和梳理是課文學習中必然要養(yǎng)成的習慣,語文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積累和梳理的過程。新課標明確指出: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yǎng)。具體做法是:
1、引導學生多運用工具書。
2、積累課文后面的生字生詞及課文中其它重要的詞語。
3、教師檢查預(yù)習情況。
4、學生齊讀生字生詞。
5、用作業(yè)本再積累詞語。
6、修正錯別字及語音。
積累和梳理生字生詞,咬文嚼字,也是體現(xiàn)語文教學中的“語文味”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為理清文章內(nèi)容作鋪墊,將逐漸提高表達能力。
三、把握主要內(nèi)容
鑒賞一篇課文的基本方法和途徑就是“讀”,以讀為本?!叭治恼缕叻肿x,涵詠功夫興味長”,“讀”是“思”的憑據(jù),是“悟”的前提,“讀”是“說”的儲備,是“寫”的基礎(chǔ)?!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能迅速有效地培養(yǎng)語感,多讀能促進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邃理解,多讀有利于識記生字、釋詞析句?!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可以領(lǐng)悟遣詞用語之妙,可以學習課文結(jié)構(gòu)之嚴密。
在教學中,教師不宜多講,可以引導學生多讀書,多讀勤思,熟讀精思。具體做法是:
1、凡事以學當先,教師檢查學生的預(yù)習情況(檢查學生是否解決了課后練習題,檢查學生是否在課文中有標記和批注)。
2、合作學習小組交流預(yù)習成果,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理清課文的結(jié)構(gòu)思路。
3、集體交流,教師歸納。比如鑒賞朱自清先生的課文《背影》,教師鼓勵學生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一共寫了幾次父親的背影?作者一共流了幾次淚水?通過交流,學生明白了主要寫什么,通過什么表現(xiàn)什么,學生明白該如何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四、感受主題思想
感受主題思想,還是要讀,尤其是一些重難點片段??梢哉f“文章不是無情物,句句景語皆情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精讀課文一些精彩片段,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寫作目的,從中可以感悟出作者的思想情懷。具體做法是:
1、找一找能揭示文章主題思想的句子。
2、讀一讀找出來的能表現(xiàn)主題思想的句子。
3、鼓勵學生發(fā)表見解,各抒己見。
4、教師歸納。
比如鑒賞魯迅先生的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研討與練習中有三種主題思想供參考:?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合作學習小組交流,集體交流,各抒己見,好似一場辯論大賽,說來都有道理,教師都可以給予肯定。
五、借鑒寫作手法
學習,就是學生學會了學習,把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學以致用,才是學語文的最高境界。具體做法是:
1、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有哪些寫作手法值得我們借鑒。
2、單元口語交際與寫作訓練手法。
3、各小組交流作品,欣賞作品,寫評語,推選佳作,評選范文三至五篇,交流范文。
比如鑒賞魯迅先生的課文《社戲》,結(jié)合看戲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來回憶兒時的快樂。袁宏道先生的課文《滿井游記》,運用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與多種修辭手法來抒發(fā)作者的心情。作文訓練中可以運用這些寫作方法來表現(xiàn)主題。
這樣引導初中學生鑒賞一篇課文,貫徹了教學的新理念,把讀、聽、說、寫有機結(jié)合,體現(xiàn)了新理念的“三維”目標,真正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點撥了學生會學的策略。更注重了學生的自學,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不但使學習過程有效,而且使學習者本身主動而自信,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