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對某銀行金融機構(以下簡稱A銀行)某一年度的債券投資業(yè)務進行審計時發(fā)現,A銀行除進行了正常的債券投資業(yè)務外,還與另一外資銀行(以下簡稱B銀行)頻繁進行債券互換業(yè)務,鑒于銀行業(yè)對買入債券的品種、規(guī)模、結構等均有嚴格考評指標,同時為了揭開其中奧秘,筆者對A、B兩銀行間發(fā)生的所有債券互換交易業(yè)務展開了全面、詳細的審計,終于發(fā)現了其中的玄機。
債券互換交易基本情況:A、B兩銀行在同一年度間先后進行了4次債券互換交易,互換時間分別為2月20日至3月28日、4月2日至6月26日、7月11日至9月25日、10月8日至12月19日。A銀行享受國家稅收優(yōu)惠政策:企業(yè)所得稅處于免稅期間,繳納的營業(yè)稅可以獲取等額補助;而B銀行不享受稅收優(yōu)惠政策。
A銀行持有的債券信息基本情況如下表:
B銀行持有的債券信息基本情況如下表:
如果A、B兩銀行之間不進行債券互換交易,則A銀行年度收益為37 715 000元,即債券持有期間獲得的國債利息收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企業(yè)的下列收入為免稅收入:(一)國債利息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yè)稅暫行條例》第五條“納稅人的營業(yè)額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下列情形除外:……(四)外匯、有價證券、期貨等金融商品買賣業(yè)務,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后的余額為營業(yè)額”的規(guī)定,國債利息收入免繳企業(yè)所得稅,債券持有期間獲得的利息收入不需繳納營業(yè)稅,A銀行無任何稅收負擔。
同樣,如果A、B兩銀行之間不進行債券互換交易,則B銀行年度收益為60 184 300元,即債券持有期間獲得的非國債利息收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第六條“企業(yè)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五)利息收入;……”規(guī)定,B銀行需負擔稅率為25%的企業(yè)所得稅15 046 075元,而債券持有期間獲得的利息收入不需繳納營業(yè)稅,B銀行稅收負擔為15 046 075元企業(yè)所得稅。
然而審計發(fā)現,A、B兩銀行在同一年度間通過4次債券互換交易后,情況發(fā)生巨大變化。因債券互換品種繁多,交易過程復雜,現將債券互換前后最終結果用表格方式反映如下:
通過債券互換交易,A銀行收益變?yōu)?0 553 031.87元,即自身國債利息收入965 000元,換入非國債利息收入21 960 000元,債券互換交易后獲得債券買賣價差收益17 628 031.87元,與債券互換前相比收益增加2 838 031.87元;B銀行收益變?yōu)?7 346 268.13元,即換入國債利息收入36 750 000元,自身非國債利息收入38 224 300元,債券互換交易造成債券買賣價差損失17 628 031.87元,與債券互換前相比收益減少2 838 031.87元。
經過頻繁的債券互換交易后,名義上是A銀行收益2 838 031.87元、B銀行虧損2 838 031.87元,但是若將彼此承擔的稅收情況考慮進來,則情況就完全不同,筆者認為這正是A、B銀行間頻繁進行債券互換交易的根本目的所在。
債券互換交易后,A銀行因債券買賣產生①價差收益17 628 031.87元,需負擔5.5%營業(yè)稅及附加969 541.75元,②非國債利息收入與債券買賣價差收益合計39 588 031.87元,需負擔25%企業(yè)所得稅9 897 007.97元,A銀行通過債券互換交易增加稅收負擔10 866 549.72元,其中營業(yè)稅已通過等額補助收回,企業(yè)所得稅由于處于免稅期也免予繳納,實際負擔稅金為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88 140.16元,最終實際收益為2 749 891.71元。
債券互換交易后,B銀行因債券買賣產生①價差損失17 628 031.87元,即B銀行通過債券互換抬高了債券成本,今后賣出債券時可以減少買賣價差收入17 628 031.87元,從而減少5.5%營業(yè)稅及附加969 541.75元;②自身非國債利息收入38 224 300元、換入國債利息收入36 750 000元;其自身非國債利息收入38 224 300元扣除買賣價差損失17 628 031.87元后需繳納25%企業(yè)所得稅5 149 067.03元,B銀行通過債券互換交易后較原稅收負擔15 046 075元相比減少稅金高達10 866 549.72元(營業(yè)稅及附加969 541.75元、企業(yè)所得稅9 897 007.97元),扣除債券互換交易損失-2 838 031.87元,最終實際收益為8 028 517.85元。最終,A、B兩銀行通過債券互換交易方式瓜分國家稅款達上千萬元。
債券互換就是同時買入和賣出具有相近特性的兩個以上債券品種,從而獲取收益級差的行為。通過對債券或債券組合在水平分析期中的收益率預測來主動地互換債券,從而主動地經營一組債券資產。不同債券品種在利息、違約風險、期限(長期)、流動性、稅收特性、可回購條款等方面的差別,決定了債券互換的可行性和潛在獲利可能。在進行積極債券組合管理時使用債券互換有多種目的,但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債券互換提高組合的收益率,通過用定價過低的債券來替換掉定價過高的債券,或是用收益率較高的債券來替換掉收益率較低的債券來提高收益率。而上述債券互換交易并不是基于對收益率進行預測從而主動經營債券資產,其根本目的在于以合法的債券互換交易形式瓜分國家稅款。
(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