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龍鳳是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寄寓了中華民族美好的愿望。適逢今年是龍年,筆者以龍鳳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龍鳳呈祥》,以石灣陶塑的質(zhì)樸粗獷來體現(xiàn)龍與鳳的和合之美。
關鍵詞:龍鳳文化;石灣陶塑;和美
1 前言
2012年是中國農(nóng)歷龍年,作為中華民族象征的“龍”所代表的力量、智慧和團結等精神,一直植根于每一個中國人作為“龍的傳人”的特殊情結。
中國人對龍的喜愛源于原始的圖騰崇拜。遠古圖騰時代,不同部落在歷史發(fā)展、部落聯(lián)合的過程中,將象征各自部落的魚、鷹、虎、牛、蛇、鹿、兔等多種圖騰融合,塑造出龍的形象。因此,龍也有象征民族統(tǒng)一興旺的寓意。
龍的實質(zhì)是中華民族先祖對自然力的神化。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創(chuàng)造、演進和升華,龍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的廣義圖騰、精神象征、文化標志和情感紐帶。隨著時代變遷,龍的身上被不斷賦予各種美好的含義,象征吉瑞、昌盛、智慧和力量,蘊含著騰飛、振奮、開拓、變化等內(nèi)涵。
眾所周知,與龍相般配的是鳳。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和龍一樣為漢族的民族圖騰。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故有成語“有鳳來儀”,以此比喻吉祥的征兆和祥瑞的感應。鳳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征,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于龍,用于皇后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
而以“龍鳳”為題材的藝術作品更是不勝枚舉,剪紙、繪畫、雕塑……可以說,龍與鳳已經(jīng)滲透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無獨有偶,在陶瓷界,有一種窯,呈長條形,依山坡而建,由下自上,如龍似蛇,故名“龍窯”。佛山石灣的南風古灶就是保存完好的龍窯代表。作為石灣公仔誕生的搖籃,南風古灶已經(jīng)成為了佛山的文化地標。
今年,感應天時,筆者塑造了一件《龍鳳呈祥》的石灣公仔,表達一下對龍鳳精神的感悟和龍鳳文化的熱愛。
2 《龍鳳呈祥》的作品特色
中國人對龍鳳都很熟悉,如何讓人記住專屬于筆者的“龍鳳”,筆者在創(chuàng)作之初頗費了一番思量。獨一無二的造型能給人以最強的視覺沖擊力,筆者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能表現(xiàn)這一點。
升龍蜿蜒盤旋,盡管曲折,上升的趨勢卻一以貫之。升龍周圍飾以蒸騰的云紋,使人聯(lián)想到蛟龍攜雷掣電、叱咤風云的輝煌。龍與鳳相對而視,就像一對和悅的夫妻;作品中部龍伸出龍爪,握緊一珠。
鳳凰著重勾出鳳的頭、頸、身、足、翼、尾和毛。鳳頭高昂,鳳頸頎挺,鳳翼開展,鳳尾翹起,有高蹈不群之勢,有清越超凡之感!如果說龍是力的象征,鳳是美的化身,沒有鳳的龍是孤獨的,沒有龍的鳳是凄清的。龍鳳配合在一起,作品就顯得“和美”了。
在塑造鳳凰的時候,筆者借鑒了前人的經(jīng)驗?!傍P有三長,眼長、腿長、尾長”,并要“首如錦雞,頭如藤云,翅如仙鶴”。這是明清工藝美術作品上鳳鳥紋樣的特征,筆者在作品中都有表現(xiàn)出來。
3 “龍鳳藝術”與石灣陶藝
龍鳳藝術,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所共同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化藝術遺產(chǎn),是中國各族人民大融合的歷史見證。它于歷史和民族的最淵遠和最深的底層,構建起中華民族的氣質(zhì)和審美意識,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心理結構基礎,不斷滋潤著中華民族的藝術長青之樹,對世界美術的發(fā)展起了極其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當龍鳳藝術與石灣陶藝相結合的時候,自然會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石灣公仔以“粗獷質(zhì)樸”而聞名于世,而龍鳳藝術發(fā)展到今日已經(jīng)到達極致的境地。如何讓這一“粗”一“精”共冶一爐,給石灣的陶藝界提出了很好的課題,不少陶藝大師對此也有自己不同的見解。
筆者個人的做法是讓作品主體“精”,旁飾“粗”,達到二者的結合。龍鳳藝術的藝術精髓,在其表現(xiàn)過程中,百“精”不厭其煩。筆者用極其細致的手法去塑造龍鳳的細部,如眼睛、牙齒、羽毛等等,就像“工筆畫”。至于作為環(huán)境襯托的云紋、海水紋,筆者則采用大寫意的手法來表現(xiàn),粗獷豪放,特立獨行,這些手法是石灣公仔所擅長的。
如此一來,作品既具備了石灣公仔的神韻,又足以表現(xiàn)龍鳳的精美,相得益彰。
4 發(fā)揚光大“龍鳳精神”
龍鳳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兩翼,它們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精神,如果從龍鳳文化原始的象征拓展開去,是否可以將它們的文化含義排成兩個相對的系列,龍:天、帝、父、權利、兇悍、戰(zhàn)斗、偉力、進取、崇高、威嚴、至尊等等;鳳: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謙讓、優(yōu)美、親舍、至貴等等。
龍鳳的精神其實也可以乾坤二卦來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龍代表中華民族剛毅、進取、萬難不屈的一面;鳳則代表中華民族仁慈、寬厚、智慧靈動的一面。
龍鳳文化相對、互補、相滲、互含、合一,演化出中華文化的大千世界。可以說,在龍鳳身上,寄寓了中華民族自帝王將相到市井百姓全部人的人生理想。龍與鳳像兩面鮮亮的旗幟,高揚在中華民族漫長而奮進的歷史征途上。
龍文化的精髓是“合力”,鳳文化的精髓是“和美”。自遠古到當今,龍鳳習俗都因體現(xiàn)著“陰陽和諧”的理念而互滲互補、相輔相成。當前,國家在倡導和諧文化,與以“合力和美”為精髓的龍鳳文化與和諧文化具有本質(zhì)上的一致性。龍鳳文化既可以為和諧文化、和諧社會提供民俗基礎、智慧參照和精神支持,也可以作為和諧文化、和諧社會的象征和載體承古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