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吳思先生創(chuàng)名的\"潛規(guī)則\"一詞,已與\"團購\"、\"云計算\"、\"山寨\"等熱詞一起,收入今年7月15面世的《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
對於詞典收這個詞我沒有異議,因為它的確已經相當通行,以致名詞被當作動詞用起來了。記得前年龍應臺到大陸參加南方周末報社辦的\"中國夢\"活動時問我的同事,說某人\"被潛規(guī)則\"了是什麼意思?
新詞典是怎麼解釋\"潛規(guī)則\"的我還沒有見到,大概不會與吳思的定義有多大的出入。吳思先生的學術功底我是很佩服的,他對社會行為的分析、歸納和對\"潛規(guī)則\"概念的提煉、界定,都有理有據,對我們認識反面的中國特色(用柏楊的話說叫\(zhòng)"中國醬缸\",用吳思的話叫\(zhòng)"官家主義\")很有幫助。
不過,從一開始我就不大認同\"潛規(guī)則\"的命名。因為我們這些從上世紀80年代弗洛依德熱中過來的人,早有\(zhòng)"潛意識\"一詞先入為主。而佛洛德所說的潛意識,是一種與理性相對立的、人類本能性的存在,又叫\(zhòng)"下意識\",即不知不覺中支配我們言行而我們并沒有意識到的意識體。而所謂\"潛規(guī)則\",既已成為在一定圈子乃至相當范圍里實際通行的\"規(guī)則\"(共識、不成文的約定),只有不通人情世故的\"外星人\"、局外人、天真漢,被視為SB的人才不曉得,哪里還談得上\"潛\"不\"潛\"呢,分明浮上了世面(或市面)嘛!
如果說多年以前,官場商場職場情場里蠅營狗茍的那些把戲,剛剛成為一部分奉行的\"規(guī)則\",尚羞羞答答,還遮遮掩掩,如潛水艇時沉時浮,在若隱若現之間,吳思先生命名為\"潛規(guī)則\"還可算描述了現實;那麼,到如今,在一些地方(比如某個縣某個市,某家國企)買官賣官已然明碼實價,招投標的回扣比例已成為入門常識,\"潛規(guī)則\"還能用\"潛\"描述嗎?
隨手舉些近期的案例吧:《民主與法制時報》7月24日報導浙江交通系統(tǒng)腐敗窩案說,客運班線報批在\"潛規(guī)則\"盛行情況下,即使是大企業(yè)或知名企業(yè)也不得不向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張平平行賄才能中標。據《檢察日報》7月25日文,南京某大學副校長披露,高校的\"點招\(zhòng)"指標,大約在各高校招生計畫數的5%以內;點招名額=權力+關系+金錢;南京某高校去年僅\"點招\(zhòng)"費就超過5000萬元;據《南方周末》8月2日報導,防火門生產亂象叢生,擁有防火證的公司公然打廣告,招攬出賣防火證的生意,幫無防火證企業(yè)生產偽劣產品過關……你看,這些搞\"潛規(guī)則\"的人,明火執(zhí)仗,哪里有一點電視連續(xù)劇《潛伏》里中共情報人員\"孫紅雷\"和\"姚晨\"躡跡潛蹤的模樣?
從詞義角度看,潛對浮、隱對顯、實對虛、實(又)對名。\"潛規(guī)則\"分明是\"現規(guī)則\"了--\"現\"是\"浮現\"、\"顯現\"的現,也是\"現行\(zhòng)"的現,\"現實\"的現;它們甚至讓載諸法律和檔的規(guī)則成了擺設和幌子,即有名無實的虛規(guī)則,因而\"潛規(guī)則\"應該叫\(zhòng)"實規(guī)則\"、\"真規(guī)則\"。
那麼,一些賣官的縣委書記、張平平這種收賄的官員不是落馬了嗎?這就是說,他們搞的那一套畢竟像潛伏特工,是見不得陽光的呀。此言有理。但這只是一方面,只表明買官賣官、招標吃回扣、審批收賄這些行為,畢竟沒有修成正果,還沒有成為光明正大的合法的社會規(guī)則。
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看到,有些\"潛規(guī)則\"已然被社會承認,甚至無所避諱地進入了官方檔。以公款接待為例。1980年,商業(yè)部長王磊在\"豐澤園\"吃飯,菜價124.92元,他只付了19.52元;此事被飯莊職工陳愛武告到中紀委,結果王磊被中紀委通報批評,還公諸《中國青年報》。30多年來,關於公款吃喝標準\"四菜一湯\"的系列檔成了歷史笑話,\"三公消費\"惹得民怨鼎沸,但是,結果呢?據《人民日報》7月31日報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說,對上級來人的\"公務接待早就變成了幾乎全部由地方兜起來,無法按照原定標準去控制。\"我所敬佩的一位網名\"御史在途\"的省紀委官員說,上級來人不搞公款招待是不現實的。他話音未落,溫州市紀委下發(fā)的關於控制公務接待的檔,就明確表示,只能控制本市干部吃喝,對上級來人的公款接待不受此文件約束。除了中央,每一級都有上級,接待上級來人總要陪客吧?嘖嘖嘖,公款吃喝就這樣合法化,無往不勝了!
把\"潛規(guī)則\"叫\(zhòng)"現規(guī)則\",從好處說,意味著不承認它們的永久性,視它們是現如今無可奈何的產物,隨時可以\"廢\"了它們。但這畢竟承認了它們是現實的,在有人看來\"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其對社會價值觀的腐蝕作用不可小覷。因此,我覺得不如將\"潛規(guī)則\"叫作\"奸規(guī)則\"--不忠實於原則和法規(guī),而偷奸?;鉢"對策\"鉆空子,上下其手的辦法與路徑。舉凡諂上媚權、弄權謀私、官商勾結、買官賣官、做假賬報虛數,諸如此類,一切蠅營狗茍沾腥覓葷的歪門邪道,都叫\(zhòng)"奸規(guī)則\",如何?
\"潛規(guī)則\"一詞既已有約定俗成的解釋,我在這里摳它一摳,并無取而代之之意,只是覺得清濁忠奸的價值標準不容淆亂,且寫份備忘錄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