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在結(jié)束一天的工作后,關上電腦,走出家門,沒有目的地閑逛。
有時候是在鬧嚷嚷的菜市場,我跟在一位大媽后面,看她一邊細致地把紅盈盈的番茄挑來挑去,一邊和菜販還價斗嘴。菜販也不惱,笑著耐心解釋;我又晃到賣肉的案前,看那個粗壯的漢子,一邊和鄰鋪講著段子,一邊手起刀落骨肉分離,人家要一斤,他一刀下去,絕不會多出半兩。還有那個賣豆角的女人,她已經(jīng)賣完了兩簍子豆角,此刻正認真地數(shù)著手里的錢,那些零碎的毛票在她的手里興奮地抖動著,像一群飛舞的蝶。
有時候逛到橋頭的夜市,我會挨著地攤一個一個看下去,從茶杯鞋墊到針頭線腦,再到做工粗糙的各種飾品和色彩俗艷的衣服,也不一定買,看看,摸摸,遇上喜歡的東西,偏認真地挑出一堆的毛病,看攤主急得面紅耳赤,自己就在心里偷著樂。有時看到面目和善的攤主,就湊上去,裝模作樣地砍價,一番唇槍舌劍,砍得攤主直翻白眼,氣哼哼地不再理我,我便很“沒趣”地起身離開,奔向下一個地攤。
有時候我會閑閑地走過路邊的廣場,街燈下,音樂響起,一群大媽大嬸排著整齊的縱隊,伴著音樂翩翩起舞。這些白天在菜市場為一角兩角斤斤計較的凡人,此刻在夜色下,雙臂舒展,腰肢扭轉(zhuǎn),宛如婀娜多姿飛天的仙女。街那邊,一對老夫妻坐在地上打撲克,老頭贏了牌,要來刮老太太的鼻子,老太太笑著往旁邊躲……走累了,就在街頭聽賣藝老人拉二胡,無論是凄婉還是歡快,都會認真地鼓掌,只為他們對生活不息的期望。
有時候我也不走遠,就在小區(qū)里慢慢溜達。小區(qū)花園里,悠然信步的大爺,躲在一角喁喁細語的戀人,爭著溜滑梯的孩子,還有那群大媽,她們圍在一起,夸誰家的女婿孝順養(yǎng)了閨女又賺回個兒子,誰家的孫女聰明3歲就能唱豫劇《花木蘭》……我并不停腳,從這一棟樓走到另一棟樓,看向一個個亮著的窗口:這一家海藍色的窗簾悄然拉著,那一家蔥花爆鍋的香味彌漫了整條小街;再往前走,迎面的窗玻璃上貼著雙喜的窗花,新婚的喜氣從窗戶里溢出來,蜜甜的滋味黏黏地追著人走……
我喜歡就這樣沒有目的地,行走在喧嚷而美麗的塵世間。無論是雞飛狗跳的菜市場,還是熱鬧嘈雜的夜市,抑或是安寧平靜的小區(qū),那種活色生香的生活氛圍,會讓我的心很安寧地沉靜下去。
我喜歡觀察這些普通人的生活,他們不灰暗不頹廢不抱怨,平庸而自足,繁忙而快樂,對生活永遠充滿了熱情和期望。我把自己溶入到他們中間,把心放得很低很低,便覺得有幸福,如雨后的春筍,在我的生命里拔節(jié)生長,一茬兒接一茬兒,不息不止。(責編/詩坤shiku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