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除了蘋果iPhone還風光依舊,諾基亞、黑莓、HTC等手機廠商頻頻傳來負面消息,市場競爭過于激烈導致企業(yè)盈利下滑。賣手機不賺錢了,那賣手機天線還能賺錢嗎?
惠州碩貝德無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碩貝德)主營非智能手機天線業(yè)務,它的招股書告訴我們:賺錢,而且很賺錢?!锻顿Y者報》研究后發(fā)現(xiàn):碩貝德業(yè)績高增長背后,的確有其兼具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
公司5月25日發(fā)布公告,其IPO發(fā)行價確定為14.30元/股,對應2011年攤薄后市盈率37.63倍?!锻顿Y者報》提醒廣大中小投資者要看清楚碩貝德是在跟誰做生意,與大客戶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曖昧”關系。
天時:手機行業(yè)爆發(fā)給力
2009年至2011年碩貝德營業(yè)收入分別為0.80億元、1.66億元、2.50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9.73%、108.41%、50.81%。短短三年,公司就從一個年營收不足5000萬元的手機零配件小廠變身為一家極具成長性的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
報告期內其扣除非經(jīng)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分別為1074萬元、2606萬元、3518萬元(因外資轉內資補繳所得稅391萬元,2010年公司扣非后凈利潤高于扣非前),由此可見2010年對公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其營收和利潤都上升超過一倍。
我們發(fā)現(xiàn)金融危機后下游手機行業(yè)出現(xiàn)爆發(fā)性增長,讓公司覺得很給力。來自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的數(shù)據(jù)顯示:2007年至2010年中國手機產量分別為5.49億部、5.60億部、6.18億部、9.98億部。由此可見金融危機前國內手機制造行業(yè)不溫不火,但2010年其增長率高達61.49%。
報告期內碩貝德第一大客戶一直為中興通訊,第二大客戶一直為TCL通信,2009年兩大客戶合計銷售占比一度高達63%。以中興通訊和TCL移動為例,2010年中興通訊的手機出貨量為5180萬部,較上年同比增長94%;TCL通信的手機出貨量為3408萬部,較上年增長112%。
工信部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國內手機產量為11.15億部,同比增長率僅為11.70%。而2011年碩貝德營業(yè)收入增速雖大幅下調,但仍高于50%。我們分析了公司手機天線產品的單價,從中發(fā)現(xiàn)了異常。
電子配件產品通常有其正常的價格下降規(guī)律(以摩爾定律最為知名),但碩貝德手機天線卻越賣越貴,我們通過銷量及銷售收入計算得出2009年至2011年碩貝德手機天線的單價分別為1.228元、1.259元、1.430元。2010年公司手機天線需求急劇擴大,單價僅上升不到3%,2011年增速放緩,單價反倒是上升了14%。
我們同樣計算了報告期內公司筆記本電腦天線和AP天線(Access Point 接入點天線)單價,分別從3.201元下降至2.243元、4.142元下降至2.121元,這兩類產品的價格走勢與手機天線價格走勢相背離。
正是在TCL通信和中興通信這兩大客戶(均為手機天線客戶)的力挺之下,碩貝德生產的電子配件產品的價格才能越賣越貴,與基本常識不符,這其中難道有什么貓膩?
地利:惠州TCL拉了老員工一把
中興通訊、TCL通信手機出貨量在全球位居前十,為何他們都會選擇碩貝德這樣一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供應商呢,并且碩貝德長期都是這兩大客戶排名第一的供應商?
公司與TCL的合作深度看似比中興通訊更為密切,已經(jīng)連續(xù)4年成為其最大供應商。這就是說在碩貝德還是一家營收不足5000萬元的小廠時候,其已與TCL通信展開密切合作。
碩貝德與TCL通信同處惠州,可謂有地利之便。但是我們翻閱這些即將通過IPO實現(xiàn)暴富收益的個人股東履歷時,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玄機。公司眾多董事、監(jiān)事、高管、核心技術人員均曾就職于TCL相關業(yè)務部門。碩貝德與TCL通信不僅有地利之便,還有人脈之便,兩家的關系并不那么簡單。
碩貝德董事長朱坤華曾任TCL通訊技術人員、工程師和高管;董事、總經(jīng)理溫巧夫曾任TCL通訊電子工程師、主任級職員,TCL通信高管和TCL金能電池高管;財務總監(jiān)李斌曾任TCL財務經(jīng)理和會計部部長;質量總監(jiān)王海波曾任TCL金能電池高管……
原來朱坤華、溫巧夫等人是在看到手機業(yè)發(fā)展前景后,從TCL通訊下海,就地辦廠,做手機天線,給老東家做配套生意起家的,難怪合作關系如此緊密。
人和:邀中興通訊PE入股搞關系
如果說碩貝德與TCL合作的人情味更濃一些,那么它與中興通訊之間就顯得金錢味更濃,更為“赤裸”一些。碩貝德選擇邀請PE入股回報和鎖定中興通訊,雙方相互利用,各取所需的意圖更為明顯。
2011年1月7日,碩貝德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同意中和春生向碩貝德增資763萬元,持股2.8571%,入股價格為3.81元/股。而碩貝德早在2010年就完成風投注資及企業(yè)改制,為何在上市前再生枝節(jié),要上一筆自己并不那么需要的錢呢?
要知道,通過2010年的苦心經(jīng)營和股東增資,碩貝德的貨幣資金已經(jīng)從2009年底的68萬元上升至2010年底的4423萬元,并不急需這區(qū)區(qū)763萬元。但是《投資者報》提醒中小投資者看一看這家獨來獨往的PE背后的股東是誰?
我們查閱相關資料顯示:中和春生成立于2010年11月18日,距其入股碩貝德不足兩個月。
其注冊地址在深圳市南山區(qū)中興通訊綜合大樓,管理人為深圳中興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興通訊子公司),第一大股東也為中興通訊。
由此中和春生火線入股碩貝德的利益關系不言自明,是碩貝德主動示好,還是中興通信趁火打劫就不那么重要了。這可能是一個兩廂情愿的選擇,關鍵是入股能夠保證碩貝德繼續(xù)獲得中興通訊的高價訂單,而中興通訊則可以堤內損失堤外補,2011年大幅上漲的手機天線單價或是最好的證明。
5月25日碩貝德公布招股價格,14.30元的IPO招股價是中和春生入股價3.81元的375%。IPO發(fā)行市盈率連連下挫之時,中興通訊入股不足17個月,扣除成本,仍獲利275%。
中和春生突擊入股獲利,但對碩貝德還算厚道,其承諾相應股份與公司大股東一起,在公司上市三年之后才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