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國大多數(shù)?。ㄊ?、區(qū))實行了平行志愿填報方式。盡管與原來的“梯度”志愿填報方式相比,學生更容易掌握、也更科學,但也存在著風險,這個風險主要是高分低就和高分落榜。填報志愿要在短短的一個星期左右時間內(nèi)完成,學生和家長難以作出選擇,加上班主任在指導學生填報志愿上的不得力,因而造成了許多學生盲目亂填的現(xiàn)狀。
筆者根據(jù)多年來填報高考志愿的經(jīng)驗,試圖去找到一個直觀的、可操作性的填報高考志愿模式,供廣大學生和家長參考。
第一步:設計表格(見表1)
注1:根據(jù)表中的內(nèi)容到本地教育考試院主辦的招考雜志、報紙上查找數(shù)據(jù)今年確定的招生學校以及專業(yè)信息,填好以下表格。
注2:綜合考慮以下三個因素,進行全面分析。
1. 高校實力。根據(jù)考生的要求,查找該高校的總體實力,或自然科學實力或社會科學實力或某學科實力。參照大學排行榜,分析高校實力,解決一個“值不值得去”的問題。
2. 三年招生計劃數(shù)。分析招生計劃數(shù),解決一個預測高校分數(shù)線“是增是減”的問題。一般來說,招生人數(shù)的穩(wěn)定,錄取分數(shù)線相對來說也會穩(wěn)定。
3. 前兩年最高分和最低分與該批次投檔線的差。用考生高出投檔線的分數(shù)與之平均值相比較,解決一個“能不能去”的問題。
第二步:分析模式說明
1. 畫四條數(shù)軸,每個志愿畫一條。
①
②
③
④
說明:①A1點代表前兩年最低分與( )本線的差的平均數(shù);②D1點代表前兩年最高分與( )本線的差的平均數(shù);③B1、C1兩點代表線段A1D1的三等分點。
2. 用考生高出( )本線的分數(shù)N與之比較
①第一志愿,N在A1附近
②第二志愿,N在B2附近
③第三志愿,N在C3附近
④第四志愿,N在D4附近
第三步:案例解讀
下面用以兩個上一本線考生志愿填報的案例進行解讀:
案例一:汪重旭,文史類考生,高考分數(shù)565,比一本線高出33分,錄取蘇州大學(實際投檔線564分)。
志愿分析表(見表2)
分析:
1. 高校實力。該生要求讀社會科學較好的高校,所以查找了社會科學較強的相應高校,已填入上表。
2. 招生計劃數(shù)。以上四所高校招生數(shù)與前兩年基本持平。
3. 前兩年最高分和最低分與一本線的差。從表中可以看出,由上而下基本上是按高到低排序,且有梯度。
用數(shù)軸分析如下:
(1)求出A1、D1、A2、D2、A3、D3、A4、D4的值
①A1=(28+33)=30.5
D1=(38+43)=40.5
②A2=(28+34)=31
D2=(33+38)=35.5
③A3=(25+28)=26.5
D3=(40+38)=39
④A4=(14+20)=17
D4=(26+28)=27
(2)畫出示意圖,在數(shù)軸上找到N點
①第一志愿,暨南大學
②第二志愿,蘇州大學
③第三志愿,中央民族大學
④第四志愿,西北大學
我們動態(tài)地去看數(shù)軸,不難發(fā)現(xiàn):
①N點越在左邊,表示錄取越難,N點越在右邊,表示錄取越易;
②由上而下,N點逐漸向右移動,說明錄取的把握性越來越大,也說明了志愿的梯度。
4. 高校所在的城市。該生對城市的要求較高,喜歡大城市和發(fā)達城市,廣州、蘇州、北京都很滿意。對西北大學所在城市西安不太滿意,但該高校實力較強,分數(shù)線相對來說較低,推薦作為保底志愿。
案例二:李明亮,理工類考生,高考分數(shù)594,比一本線高出63分,錄取華南理工大學(實際投檔線594分)。(見表3)。
分析:
1. 高校實力。該生要求讀理工類大學,所以查找了自然科學較強的相應高校,已填入上表。從表中可知,高校實力排序看似有些不妥,但北京理工大學所在城市考生向往,所以把北京理工大學排在第一。
2. 招生計劃數(shù)。以上四所高校招生數(shù)與前兩年基本持平。
3. 前兩年最高分和最低分與一本線的差。從表中可以看出,由上而下,按高分到低分排序,且有梯度。
用數(shù)軸分析如下:
(1)求出A1、D1、A2、D2、A3、D3、A4、D4的值
①A1=(65+63)=64
D1=(100+86)=93
②A2=(54+57)=55.5
D2=(76+77)=76.5
③A3=(43+49)=46
D3=(64+76)=70
④A4=(43+39)=41
D4=(65+62)=63.5
(2)畫出示意圖,在數(shù)軸上找到N點
①第一志愿,北京理工大學
②第二志愿,華南理工大學
③第三志愿,華東理工大學
④第四志愿,南京理工大學
由上圖可知,N點逐漸向右移動,說明錄取的把握性越來越大,也說明了志愿的梯度。
4. 高校所在的城市。該生對城市要求很高,非“北、上、廣”的高校不上,后推薦了一個城市也不錯的,高校實力也相應的南京理工大學,作為保底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