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方人的視野中,有關(guān)竹子的精神傳奇數(shù)千年來一直高蹈在歷史的天空。 竹子不但使中國文化得以彰顯,竹子還以綿密的竹節(jié)與韌性,與我們的脊柱構(gòu)成了某種意味深長的聯(lián)系。被竹子密密圍合的四川,人們的智慧與技藝所演繹出來的繁復(fù)竹藝,可算是對竹子養(yǎng)育之恩的一種報答。這突出在幾個產(chǎn)竹區(qū):川東梁平大竹、川南長寧江安、川西崇慶邛崍。春夏之際,我在大竹縣五峰山下,可以清楚聽見竹筍的拔節(jié)之聲。
此地在唐武則天久視元年即公元700年始置縣,因“竹地竹多、竹大”而得名。大竹縣并非僻壤,在沒有公路的時代,因急事需出入成都,就不是走水路,而是在萬縣或涪陵登岸,翻越山嶺,經(jīng)大竹縣到遂寧再趨成都。1879年,一代大儒王闿運應(yīng)四川總督丁寶楨之邀來到成都擔任尊經(jīng)書院山長。他正是經(jīng)過大竹縣黃泥塝來到成都的,從此使得蜀中學(xué)風(fēng)大盛,名家輩出。
春雨籠罩下的五峰山空無一人,細微的雨聲與嫩竹嘎嘎作響的拔節(jié)之聲相互纏繞,讓一座空山充盈著自然的韻律。穿行其中,竹影婆娑,仿佛有一個背影以絕世輕功踏葉而舞。我想起了那個讓本地人難以忘懷的人:破山禪師。
在明朝萬歷二十四年(1597年)的陰歷六月十九這天,五峰山下的雙拱鄉(xiāng)蹇家碥,一個男孩呱呱出世,父親為其取名蹇棟宇。名字寄托了鄉(xiāng)下人的希望。棟宇18歲時結(jié)婚,19歲生日的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怪夢——慈眉善目的長者告訴他:有兩個友人明天午時將在五峰山上的小石林與你相會,你務(wù)必要去。記住,這是天機,你不能將這事泄露給任何人。
翌日,棟宇獨奔五峰山小石林而去。棟宇以前經(jīng)常在五峰山上游玩,對五峰山上的每個地名爛熟于胸。來到小石林,果然看到一僧一尼閉目打坐。以前這里并沒什么和尚與尼姑??!棟宇正自驚疑時,緊接著發(fā)生的事更讓他吃驚不已。和尚開口:“海明你來了,阿彌陀佛!從今天起,你就是海明了?!?/p>
我想,這故事多半是后人附會的,但來自“夢啟”的神力在歷史上已經(jīng)多如牛毛,如同洪秀全落第而高燒昏迷四十余日后,煥然以“天王”的名頭徒手升起濃云。反正從這天起,海明開始云游四方,遍訪名師,苦研佛經(jīng)。據(jù)說他到湖北的破頭山閉關(guān)修禪,立誓以七日為限,刻期取證。在閉關(guān)到最后一天,他發(fā)誓:“悟不悟,性命在今日矣!”竟于中午,信步舉足,墜于萬丈懸?guī)r之下,將左腳跌傷而豁然開悟。
破山和尚因為源于佛門中影響最大的天童派,最終成為身祧臨濟、曹洞兩宗的一代宗匠。他不僅是明末清初西南以至全國的佛壇領(lǐng)袖,也是一位聲名遠播的詩人、書法家、繪畫大師。
破山和尚在1633年到梁山縣(今梁平縣,1950年—1953年隸屬大竹專區(qū),署大竹縣)弘法,修建寺廟雙桂堂,廣收弟子,弘揚佛法,前后逾30年,使西南地區(qū)的佛教興盛到歷史頂點,成為佛教發(fā)展史上的“最后活躍及其終結(jié)”。雙桂堂落成后,方便了破山和尚每年與師兄、師姐在五峰山小石林的相會。為此,破山和尚有一首偈語:“萬竹山中無剩言,擬開口處便還拳。連連打徹自家底,勝遇諸方五味禪。”(《破山明禪師語錄》卷十四)
大竹縣史料記載說,他們之所以要在小石林相會,是緣于此地有石、竹、蘭,石是破山化身,竹是破山師兄的化身,蘭則是破山師姐的化身。小石林便被易名為“三友園”。
讓我驚心的,還是破山那“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出典。八大王張獻忠攻打渝城,在城外的廟里駐扎,強迫里面的和尚吃肉。當時的破山和尚說,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結(jié)果張獻忠答應(yīng)了他。破山一邊吃肉,一邊說出了這句話。這是一句多么悲痛的話呀,可惜往往被人們兒戲為詭辯之辭。如佛祖所言:“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心如竹空的破山,其實是以自己的利石,打通了所用的竹節(jié),他承渡了萬千人的性命!
置身五峰山的無垠竹海間,一輪一輪的波濤把山巔送往云間。與其說我聽到的是拔節(jié)之聲,不如說是破山打通竹節(jié)的拆骨之音,有撼動天靈之痛。
責(zé)任編輯: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