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大斑病又叫煤紋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廣泛分布于世界主要玉米栽培區(qū)。近幾年來玉米大斑病在吉林省有加重趨勢,為害嚴重,在大發(fā)生年份,一般減產15%~20%,嚴重可減產50%以上。
關鍵詞:玉米大斑?。话Y狀;病原;發(fā)生條件;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1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0-0068-1
1 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病癥狀
玉米大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葉鞘和苞葉。一般是先從底部葉片開始發(fā)生,逐步向上擴展,但也常有從中、上部葉片開始發(fā)病的情況。起初在葉片上產生小橢圓形,黃色或青灰色水浸狀斑點。小病斑逐漸沿葉脈擴大,形成長梭形病斑,病斑一般長5~10厘米,寬1厘米左右,有的可長達15~20厘米,寬2~3厘米,后期變?yōu)榍嗪稚螯S褐色。
2 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生特點
田間地表和玉米秸垛內殘留的病葉組織中的菌絲體及附著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為第二年發(fā)的初侵染來源,而埋在地下10厘米深的病葉上菌絲體越冬后全部死亡。玉米生長季節(jié),越冬菌源產生孢子,隨雨水或氣流傳播到玉米葉片上,適宜溫、濕病條件下萌發(fā)入侵。感病品種上,病菌侵入后迅速擴展,約經14天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組織壞死,進而形成枯死病斑,潮濕的氣候條件下,病斑上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田間始見病斑時間:在東北地區(qū),春玉米6月上旬,夏玉米7月中旬。由于氣候條件與玉米感病階段吐絲灌漿期相吻合,夏玉米病情發(fā)展快,受害重。
3 玉米大斑病的病原
病原菌為大斑病長蠕孢菌,屬半知菌亞門。分生孢子梗多由病斑上的氣孔抽出,單生或2~6枝束生,不分枝,欖褐色;分生孢子著生在分生孢子梗頂端,一或幾個,淡欖褐色,梭形、長梭形,多數(shù)正直,少數(shù)有向一邊微彎的,中部最寬,向兩端漸細,頂細胞鈍圓形,長圓形,基細胞尖錐形,有2~9個分隔,臍點明顯凸出于基細胞之外,分生孢子在越冬期間能形成厚壁孢子。菌絲體發(fā)育溫度范圍為10℃~35℃,以23℃~30℃為最適宜孢子形成的溫度范圍為13℃~30℃,適溫為20℃。孢子萌發(fā)和侵入的適溫為23℃~25℃。
4 玉米大斑病的侵染循環(huán)
玉米大斑病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地面和玉米秸稈垛上的病部越冬,位于土面5~10厘米以下,病殘組織內的病菌,同受其他微生物影響,逐漸失去活力。大斑病在玉米苗期即可發(fā)病,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由玉米的氣孔及表皮侵入,形成發(fā)病中心病株,以后繼續(xù)蔓延,可形成多次再侵染,對玉米產量影響較大。
5 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病條件
5.1 品種抗病性
品種抗病性是影響病害發(fā)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生和危害逐年加重。有些地區(qū)常流行成災,是種植感病品種促成玉米大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選擇高抗玉米大斑病的品種。
5.2 連作制度
連作地由于越冬的病原體多。初侵染發(fā)生較多,導致再侵染也發(fā)生較早較多,加上適宜的氣候條件造成的損失也就較為嚴重。相反輪作造成損失,也就較輕。
5.3 氣象條件
在品種感病和有足夠的菌源前提下,氣象條件是影響病害發(fā)生輕重的決定因素。一般溫度在20℃~25℃之間,相對濕度在90%以上,有利于孢子萌發(fā),侵染和孢子形成。在長春地區(qū)6、7、8月份的平均氣溫多在15℃~28℃之間,雨量比較集中,當雨量超過80毫米則病情發(fā)生嚴重。尤其是7月份雨量在40毫米以下,即使在8月份雨量適中,當年也為輕病發(fā)生年。
5.4 栽培條件
栽培條件對病害輕重有一定影響。如秋翻地病輕,不翻地病重;間作病輕,清種病重;輪作病輕,連作病重;肥沃地病輕;瘠薄地病重,合理密植病輕,種植過密病重;追肥病輕,不追肥病重??傊材艽龠M玉米生育健壯,而不利于病菌侵染的栽培措施都有利于減輕病害,反之則使病害加重。
6 病情調查
為了掌握病情發(fā)生程度和發(fā)展趨勢,選擇代表田塊,每塊田選五點。品種抗病性鑒定應以玉米吐絲后15天左右的病情為標準。玉米大斑病發(fā)病情況共分7級。即:0級,全株葉片無?。?.5級,全株葉片有零星病斑,占葉面積1%左右;1級,全株葉片有少量病斑,占葉面積5%~10%;2級,全株葉片有中量病斑,占葉面積10%~25%;3級,植株下部葉片有多量病斑,占葉面積50%以上,出現(xiàn)大片枯死,中上部有中量病斑占葉面積10%~25%;4級,下部葉片病枯,中部葉片有多量病斑,出現(xiàn)大片枯死,上部有中量病斑;5級,全株基本枯死。
7 防治方法
7.1 綜合防治
針對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從生產實際出發(fā),當前應采取選用高抗玉米大斑病的品種,種植抗病品種是防治玉米大斑病主要而最經濟有效的措施。玉米大斑病菌屬于弱寄生菌,當植株從營養(yǎng)生長過渡到生殖生長時最易受到病菌的侵染,因此增施糞肥可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如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氮、磷、鉀合理配合。由于該病存在階段抗病性問題,可適當早播以避免病害的發(fā)生和流行。此外,應注意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間濕度。
在病殘體中越冬的病菌是第二年的初侵染來源,因此搞好田間衛(wèi)生,及時清除病株(葉)效果較好,如深埋病殘體,及時打除底葉等。
7.2 藥劑防治
所需藥劑:①50%多菌靈500倍液;②41%木春3號乳油1500倍液;③25%吡唑醚菌酯1000倍液;④40%克瘟散乳油500倍液。發(fā)病初期葉面噴霧,以后每隔10天噴一次,共噴2~3次即可。
作者簡介:郭秀珍(1971-),女,吉林省榆樹市大坡鎮(zhèn)農業(yè)站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