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土地污染的治理,農村土地污染是環(huán)境保護的一個重要課題,它對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危害可想而知。如何治理農村污染土地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近些年農村土地污染范圍加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修復治理。文章主要論述了污染土地的修復、農村土地污染的治理途徑以及農村宅基地的使用現(xiàn)象。
關鍵詞:農村土地;污染;修復;治理途徑;管理
中圖分類號:F30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0-0037-1
1 修復污染土地
近些年,農村土地污染越來越嚴重,需要制定一份完善的土地修復方案。污染土地的修復需要技術支持和資金援助。根據(jù)國務院《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guī)劃》精神,相關部門(農業(yè)部和財政部)做了全面部署,并且還印發(fā)了《農產(chǎn)品產(chǎn)地重金屬污染防治實施方案》。為了落實國務院的政策,財務部向農業(yè)部撥款8.27億用于農村土地污染的治理。在五年內農業(yè)部要對國內農產(chǎn)品生產(chǎn)地進行全面的調查,并成立了專門的污染防治專家組,這就為農村受污染土地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技術指導。如果僅依靠國家的資金援助是很難完全治理被污染土地,這就需要推廣和完善融資機制。而且還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追求污染者的責任。融資機制在我國進行了試點嘗試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污染土地修復主要有有下面兩種方式:其一,異位修復;其二,原位修復。這兩種方式要根據(jù)受污染土地土層的薄厚以及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進行選擇。如果條件允許,盡量采取原位修復方式,這種修復方式成本相對較低,修復土層深,而且對土壤的破壞小,適用于更大面積的土壤修復工程。
我國目前農村受污染的土地修復借助一些植物,這種技術叫做物化固定修復技術。我國在2005開始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環(huán)江縣利用這項技術,修復當?shù)厥芪廴镜霓r田和廢棄的土地1280余畝,修復的土地可恢復到正常土壤的90%左右。土地修復還有一種方法是工程修復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對淺層土壤進行修復,結合暴露途徑阻隔、改變土地用途等方法進行修復。
2 農村污染土地的防治途徑
2.1 加強農村現(xiàn)有土地的調查和評估
我國是人口密集的大國,人均占有土地面積尤其是人均耕地面積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說明我國的土地資源是匱乏的。針對我國農村土地匱乏的現(xiàn)狀,我們應該加強對土地進行調查與評估,展開對全國的農用土地污染調查工作,整理出耕地污染的詳細資料,這樣有利于污染土地的治理。
2.2 加快耕地污染防治法的步伐
防治農村土地污染需要法律作為后盾。防治土地污染不能完全依靠我國的財政支持,需要追究污染者的責任,如果沒有法律的限制,污染現(xiàn)象會愈演愈烈。有相關法律的支撐,能夠監(jiān)督各部門嚴格執(zhí)法履行自身責任,土地使用能夠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理,能夠很好的限制重工業(yè)以及一些其他污染嚴重企業(yè)占用農用土地,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小對農村土地的污染。
2.3 加強對農戶的科技培訓,引導農民科學使用化學肥料、農藥以及地膜等
我國已經(jīng)慢慢進入現(xiàn)代化農業(yè)階段,機械化作業(yè)在農村逐漸得到普及。這是一個科技時代,農民也要適應這個時代,提高自身素質,做到科技務農,讓農民們知道污染土地造成的危害程度。我國在十五屆三中全會就明確指出:“農業(yè)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農民是農業(yè)科技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所以廣大農民要提高自身素質,與科技同步。農戶自身素質的提高與培訓是密切相關的,農業(yè)部門要有計劃的組織農戶進行培訓,讓其了解、接觸最先進的作業(yè)知識和工具,了解如何保護耕地不讓耕地污染。在我國農村還存在很多盲目使用化肥和農藥現(xiàn)象,認為化肥越多效果越佳,忽略了化肥的配比問題,如果長期這樣使用會造成土壤理化結構的改變。農藥對土壤的危害也很嚴重,在噴灑農藥時會有一部分滲入到土壤中改變土壤性狀,所以在使用農藥時,也要配好比例,不用誤認為使用量大就能達到效果。在農村地膜的使用率在增加,亂扔亂放現(xiàn)象比較嚴重。這一點也與農村沒有固定垃圾存放場有關。地膜存留在耕地中會讓土質板結,土壤的透氣性、透水性差,會影響植物的生產(chǎn)以及產(chǎn)量。所以要引導農民科學使用化肥、農藥和地膜。
3 農村宅基地的使用現(xiàn)象
我國農村宅基地的使用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還是存在占用耕地違建等現(xiàn)象。農民建房隨意性很大,沒有規(guī)劃性。
一戶多宅現(xiàn)象在農村普遍存在,他們認為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筑房屋理所當然,并沒有觸犯法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guī)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的標準。這不僅嚴重違反了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而且還造成大量農用土地的流失、浪費。
參考文獻
[1] 陳士銀,周飛,吳明發(fā).論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宅基地合理利用.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14).
[2] 江輝,焦衛(wèi)平,路婕,徐丹.關于中國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問題的探討.中國農學通報,2007,(12).
[3] 姜愛林,陳海秋.農村宅基地法制建設的基本現(xiàn)狀與完善對策研究.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
作者簡介:張宇(1977-),男,漢族,吉林柳河人,柳河縣國土資源局工程師,研究方向:土地整理與開發(fā)、地籍管理、土地總體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