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發(fā)布的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饑餓人口為9.25億,雖比去年峰值10.23億有所下降,但世界上每7個人中仍有1人在挨餓。事實上,每6秒鐘就有一名兒童因食物不足而死亡。
透過這冰冷、理性有余的數(shù)字,飽食終日、味蕾麻木的我們依然很難想象“因食物不足而死亡”是什么樣的過程,什么樣的心情,什么樣的悲慘。而那些曾“有幸”目睹的人,卻從此對一餐一飯有了不止是感恩那么簡單的情感。
心懷天恩
如果不是那次非洲之旅,我可能永遠認為吃飽喝足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可是,2011年的夏天,我在索馬里的加里薩一個叫做haodoa的小鎮(zhèn)上曾經(jīng)有過30個小時滴水未進的經(jīng)歷。這樣的經(jīng)歷,是這里生活的人們生活的常態(tài)。為了讓牛羊活下來,男人們趕著牲口去尋找水源,女人與孩子們留守,他們挖荊棘的根莖、接樹脂為食——即便是這樣苦澀的食物,也需要足夠的運氣才找得到。我背包里的餅干和礦泉水都已經(jīng)發(fā)完。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位母親從孩子的手里搶過礦泉水,喂給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羊的情形。她的孩子“號啕大哭”——盡管他拼了命表示對那瓶水的渴望與被奪走的絕望,但所謂的號啕也因沒有力氣而表現(xiàn)得像一個被安裝了靜音的火藥筒。更令我心碎的是,他如此傷心,卻擠不出一滴眼淚——他的身體里實在沒有多余的水分了。
我了解母親的狠心,因為只有讓那只羊活下來,才可以用它來換取食物,才能讓她的孩子活下去。我無數(shù)次在想,母親做出那個搶的動作時,內(nèi)心那份無助無奈的疼。饑餓當(dāng)前,所有的情感都變得無力、蒼白……
離開haodoa,一路飛車到達機場,看著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尤其是食物,我依然毫無食欲。拿起一小瓶礦泉水,我感到了一份撕心裂肺的悲慟。我為自己還能哭出眼淚而百感交集——慚愧、感恩,以及種種我說不出來的復(fù)雜情感。
那次非洲之旅過后,我不僅不再浪費食物,相反,我常常將一日三餐的八分飽改為五至六分足矣。因為,飽暖多么容易令人對食物與天恩失去敬畏,同時,無限量的飽暖常常使悲憫缺席、欲望上位。
適度的饑餓,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修行。僅就飯食而言,吃到意猶未盡,便有了美味之覺;職場之上,不必錙銖必較賺得盆滿缽溢,總要留下余地和空間給別人;為人處世,小虧即贏,失了眼前,卻換回了一份久遠……
可可西里
我曾經(jīng)有過三年的“支教”經(jīng)歷,在貴州的六盤水。去之前,跟單位說好為期一年,可是一年結(jié)束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走不了了。孩子們和他們的家長拿著山芋、雞蛋——這些當(dāng)?shù)刈顬橘F重的食物為我送行,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淚珠。這一留,便又是兩年。兩年里,遠在城市的父母和同事、朋友不定期地為我寄來各種食物,我都沒有舍得吃,而是分發(fā)給我的學(xué)生們??粗麄凎吟堰^后貪婪地舔著小手指的樣子,我覺得那些食物的美味不僅入了他們的腸胃,更有一份人性的甘甜從此常駐了他們心間。我想,這便是食物最完美的歸屬吧。
三年后我離開了那里。走的前一天,我對孩子們說:“明天,咱們每個人都煮一枚雞蛋,頂碎的雞蛋老師帶著路上吃。頂不碎的,你們留下做紀念?!?/p>
第二天早上,四十二個孩子拿著雞蛋聚在操場上,我組織他們頂雞蛋,他們興奮得大喊大叫。一顆顆碎掉的雞蛋被他們小心地放在了我的書包里,那不僅僅是一枚碎掉的雞蛋,是孩子們最美好的心意。我只想用這樣一種歡樂的方式來完成這次告別。但我還是失算了,當(dāng)蔣小勛的雞蛋從四十二枚雞蛋里勝出,我要他留著這個“常勝將軍”做紀念時,這個男孩迅速地彎下腰去,將雞蛋碰了石頭,然后他把碰了石頭的雞蛋放在了我的背包里。那一刻,我再也沒有控制住自己的眼淚。
那些碎掉的雞蛋如今還在我的冰箱里,加了防腐劑,還做了密封處理。多年來,我每天早晨都會看見它們。這些雞蛋對于很多人來說太平常,可是對于那里的孩子來說,既是美食,也是美好生活的希望與象征。
后來,我和朋友一起發(fā)起了“為一只雞蛋而暴走”的活動,就是一個人只要徒步走十公里,就會有相應(yīng)的公司免費為一個農(nóng)村的孩子每天的早餐提供一枚雞蛋?;顒雍艹晒?,很多人雖然沒有走完全程,卻自掏腰包,讓孩子們的早餐有了一枚充滿著人生營養(yǎng)的雞蛋。
食物不僅可以果腹,還可以凈化心靈。只有當(dāng)食物有了故事也才有了生命的五味——這也是這些年我始終讓自己不過食、不浪費的原因。
主持人
美國??怂剐侣劸W(wǎng)報道,華盛頓大學(xué)的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適度饑餓可以幫助人戰(zhàn)勝疲勞,保持大腦清醒。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人在饑餓時大腦會忽略睡眠需求,而在肚子很飽時睡意則更容易襲來。此前有解釋說這是因為進食后血液會涌入消化系統(tǒng),從而降低大腦的工作效率,讓人容易疲憊、想要休息,新研究證明了此種推斷。
適度饑餓的好處還有很多。美國布雷格醫(yī)生指出,饑餓可以有效地消除機體里的各種廢物和毒素,消除機體積累物,皮膚會變得年輕,膚色會變得健康,減少肥胖發(fā)生概率,延長人的壽命。
一位醫(yī)生說,適度的饑餓感是有益健康的。人在不饑餓的時候,巨噬細胞也不饑餓,它便不肯履行自己的職責(zé);只有在人有饑餓感的時候巨噬細胞才活躍起來,吞噬死亡細胞,扮演起人體清道夫的角色。他甚至說:“饑餓不是藥,比藥還重要?!?/p>
昊昊辣媽
兒子昊昊曾經(jīng)是眾多挑食兒童里很普通的一員。我絞盡腦汁做的“山珍海味”常常換來的是他輕蔑的一瞥。奶奶唱歌,爺爺跳舞,爸爸以買玩具誘惑——這曾是我們家讓孩子吃飯時的真實場景。后來,我心一橫,決定對其采取饑餓療法,一頓不吃,行。兩頓不吃,“真是好樣的”。三頓想吃,卻提出一堆的條件:“你好像也不是很餓,咱還是別吃了?!钡谒念D,對著米飯、土豆絲,他說:“我想吃排骨?!蔽艺f:“好吧,還是不夠餓,咱別吃了?!苯Y(jié)果,他把米飯和土豆絲吃了個精光。后來,還陸續(xù)餓過他幾次,只給些水喝,后來,昊昊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用朋友們的話來形容:“這孩子怎么像餓了好幾輩子了似的?!?/p>
張麗鈞
尼采說:“幸福就是適度貧困?!币徊糠窒雀黄饋淼膰寺牭竭@話肯定很不爽吧?他們可能會罵尼采在胡說,罵他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我們好不容易富起來了,你卻跟我們扯什么“適度貧困”!
食物富足了之后讓人適度饑餓,跟鈔票寬裕了之后讓人適度貧困一樣惹人不快。曾幾何時,貧困和饑餓恣意蹂躪無辜的生命;今天,走向小康的我們還不該報復(fù)性地揮霍一番嗎?就這樣,淺薄的炫富斷送了必要的理性,餐桌上的神圣感遲遲不肯降臨……
我很喜歡為母親炒幾個可口的小菜,再陪她慢慢吃,那么享受,那么陶醉。我知道我總是試圖替歲月償還它虧欠母親的那一餐餐的飯。菜炒咸了,母親說正好;菜炒煳了,母親說無礙。我?guī)е赣H下館子,吃完了打包,她跟服務(wù)員說:“除了盤子不要,其余的都要?!?/p>
在物質(zhì)極其豐富的今天,為了銘記傷痛,為了留住健康,為了感謝天恩,我們太應(yīng)該喚醒自己對一蔬一飯的神圣感,在珍愛中祝禱,在微饑中惜福,在宴饗中感恩——不是嗎?
楚河漢界
在這個世界里,弱者被淘汰,強者能生存,這是自然的選擇,也是生存的法則。 那么,強者是怎樣造就的呢?除了遺傳和機遇的因素外,適度饑餓,這就是上蒼給我們的答案——
饑餓造就人。冰河時期的來臨,無邊落葉蕭蕭下,逼使我們的老祖宗從豐茂的林子里落地覓食,于是就有了直立行走的人。沒有饑餓的驅(qū)使,我們今天還是在樹上蹦來蹦去。
饑餓練就強者。動物園里的獅子,雖然它有兇猛的遺傳,但放歸森林后不會捕抓奔跑的羚羊,只能坐以待斃。圈養(yǎng)的豬,沒有野豬壽命長。
飽食終日者沒有了饑餓的刺激,機體里調(diào)節(jié)血脂和血糖代謝的功能在逐漸衰退,于是就有了高血脂和高血糖。
員工的待遇太好,鐵飯碗里盛滿了各種福利待遇,于是就不思進取,不為稻粱謀,只為權(quán)術(shù)謀了。
所以,為人者,千萬不要忘了適度饑餓,這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重要啟示!
主持人
有一位作家曾經(jīng)說過:我所有文字里的那點靈性都來源于想象力,而我全部的想象力其實來源于饑餓。身空時,心就會變得格外靈犀。
用一粒種子讓中國告別饑餓的“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說:精神上要豐富一點,物質(zhì)生活上則要看得淡一點。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的方面以清淡和衛(wèi)生為貴,穿的方面只要樸素大方就行了。少走彎路,少留遺憾,身心才會健康,心情才會愉快,事業(yè)才會做得長遠。
說到底,在物質(zhì)充裕的今天,適度饑餓,就是把欲望壓縮一下,留一點空間給心靈,讓感恩、悲憫、惜福等等人類情感世界里這些美好的東西舒展開來,讓一餐一飯的清香不僅潤澤舌尖上的味蕾,同時,也滋養(yǎng)住在心靈深處的幸福感。
在微饑中惜福,福才源源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