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絲垂柳為楊柳科柳屬。落葉喬木葉披針形枝條下垂樹姿優(yōu)美,小枝生長季節(jié)呈黃綠色、休眠季節(jié)呈金黃色,生長快、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可在我國有廣泛栽培。金絲柳樹扦插育苗技術主要有插條采集與處理、作畦扦插、澆水、打杈、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作畦扦插;腐爛病;打杈
中圖分類號:S792.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7-0061-1
1 育苗技術
1.1 插條采集與處理
插條采集要選擇木質化程度好、無病蟲害的優(yōu)質壯條,一般應用1年生扦插苗干為宜。生長健壯、發(fā)育較好的側壯枝或幼樹上的壯條也可采用,粗度以0.8-1.5cm為宜。秋季落葉后(大約在11月中下旬)采取1年生扦插苗,苗干可整株假植于寬90cm深60cm的假植溝中,來年春季挖出剪成10-15cm的插條,每根最少保證有3個芽,頂端第一芽距剪切處1cm進行扦插;或將苗干直接剪成10-15cm的插條,30根或50根一捆進行沙藏。沙藏溝深80-100cm,寬100cm,溝底鋪10cm河沙,將成捆的插條頭向上豎立排放于溝中。一層插條一層沙子,沙子含水量60%。溝上覆蓋草簾防寒。第2年春季取出扦插。春季采集木質化程度較好、較充實的側枝剪成10-15cm長的插條,在水中泡1-2天,扦插于育苗地或營養(yǎng)缽中,放于大棚內育苗,等生好根后再移栽大田。
1.2 作畦扦插
育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日照充足、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土或壤土。pH值在6.5-7.5之間,含鹽量不高于0.2%的偏堿或偏酸土壤均可,但忌重鹽堿、薄土層和沾重土壤。每畝施有機肥3立方米復合肥40-50kg,并施入1.6kg的鋅硫磷1-1.5kg,以防地下害蟲。深耕20cm-30cm,細耙整平稍加鎮(zhèn)壓后作畦開溝,溝深10-15cm,以抗旱防澇。作成2m寬的畦,畦面一定要整平,否則高處苗木吸水不足影響成活率。有條件的將剪好的插條在水中泡1-2天,按株行距35cm×60cm進行扦插,每畝插條3500-4000根最適宜,這一扦插密度可充分發(fā)揮最佳的經濟效益,保證苗木數(shù)量和質量。如耕地較硬可用木棍或叉子開縫然后扦插。扦插時梢在上,順畦微斜插入土中,插條入土以第一芽似露不露為準,注意不要將插條上下顛倒。扦插后每根插條都要澆到水,用腳將插條周圍的土踩實,以促進插條生根發(fā)芽提高成苗率。春插一般在3-4月芽萌發(fā)前進行。秋季扦插后覆土6-10cm,以保證插條安全越冬,翌春發(fā)芽前將覆土刨開。
1.3 插后水分管理
金絲柳樹性喜濕潤,要培育壯苗一定要保證水分供應。從扦插到生根最關鍵的管理是澆水,使插條有充足的水分吸收,具體做法是:插后馬上澆透水,7天后澆第2次水,10天后澆第3次水,以后視土壤墑情及時澆水。特別是在金絲柳樹生根期(3-4月)及生長旺盛期(6-8月)要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70%-80%,灌水及雨后要及時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結,以利于插條的生根和萌條。為防止日光直射苗床上部要搭遮陰網及時噴水。每天從早7時至晚7時噴水要做到少量多次,葉面沒有水滴時即噴。遇刮風天水分蒸發(fā)快還要加噴幾次。這樣大約1月左右即可生好根,此時要逐漸減少噴水次數(shù),1周后撤去遮陰網進行煉苗。半個月左右便可栽往大田。
1.4 插后施肥
扦插前結合整地施足基肥以后,在苗木生長的不同階段結合澆水刨埯施化肥。一般在6月上旬第1次施肥,以每畝10kg為宜,7月上旬第2次施肥,每畝15kg,8月上旬第3次施肥,每畝施肥15kg。苗木生長前期以施氮肥尿素為主,后期施適量磷、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形成。苗高1m時可葉面噴肥,噴肥量每15kg水對0.1kg尿素,每隔15天葉面噴肥1次,連續(xù)噴2-3次,8月下旬以后停止施肥,促進枝條木質化防止冬季受凍害。
1.5 打杈
在新梢長到20-30cm時進行初次打杈,剪去多余的萌條。為防止機械損傷或蟲咬造成廢苗,多留些葉子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促進根系的發(fā)育,不要一開始就只留一根枝條。苗高80-100cm時進行第2次打杈,注意只剪去干高1/3以下的側枝,對影響主干生長的杈頭要剪掉,過粗的側枝要短截。苗高1.5m時進行第3次打杈注意事項同第2次打杈。
2 中耕鋤草
注意及時中耕鋤草,特別在苗高50cm之前幼苗生長期間及時鋤地松土保墑,將鋤掉的草清理出苗地防止沾土復生。
3 病蟲害防治
金絲柳樹的病害主要有腐爛病和潰瘍病,病害多發(fā)生于主干、大枝和樹干分杈處。初期癥狀在光皮樹種上患部表現(xiàn)為淡褐色微腫起的水漬狀病斑。當寄主生長衰弱和空氣濕度大時,病組織迅速壞死,變軟腐爛,手壓之流出褐色液體,具酒糟氣味。病斑干縮時下凹,有時邊緣裂開。以后在病斑上生出小粒點,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遇雨由里邊擠出乳白色粘稠液,遇空氣漸變?yōu)榻奂t色至赤褐色。粘稠液不斷伸長,形成卷須,為病菌的分生孢子角。在粗皮樹種病部無卷須,卻在皮縫處擠出粘液堆成孢子塊,呈桔紅色?;疾宽g皮部與內皮層常呈褐色或暗褐色,糟爛如麻,易與木質部剝離。若樹干環(huán)形腐爛時,就產生干枯病狀。
3.1 防治方法
注意適地適樹,加強撫育管理,促使柳樹生長旺盛,促進林木速生,提高抗病和愈傷能力。特別是新移栽樹木要保持好苗木水分,修剪適合及時澆水養(yǎng)護,應加強除草松土、施肥。入冬前后要給柳樹澆足凍水及施肥,如沒有條件對全線樹木實施,也必須保證生長較弱樹木的供給。
3.2 藥物治療
早春在樹干表皮或把病皮順長割幾條傷痕,涂上1:10碳酸鈉液或10%蒽油,涂后可用泥覆蓋??捎?%的退菌特、5%甲基托布津等作為預防劑,于早春涂干。入冬前對樹木主干進行凃白,對于感染了爛皮病菌的柳樹可參考以下配比:生石灰10斤、石硫合劑固體2.5斤、食鹽1斤、水25斤。防止腐爛病的發(fā)生每隔10天噴1次1000倍的多菌靈溶液;發(fā)病較重的樹苗要及時拔除燒毀防止其蔓延;盛夏季節(jié)可見少量的柳葉甲、蝗蟲、瓢蟲、蚜蟲、尺蠖、薊馬、卷葉蟲等害蟲,危害可用甲胺磷或40%氧化樂果0.1%的溶液交替噴霧防治,每月防治1次。采用此種方法育苗嚴格規(guī)范管理,秋季可出圃平均苗高達3m以上地徑2cm以上的壯苗。
作者簡介:郝立權(1969-),男,漢族,雙遼市國有興隆機械林場助理工程師,從事基層林業(yè)生產及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