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化酶活性是反映魚類消化機能的重要生理指標,魚類消化酶活性的高低決定著魚類對營養(yǎng)物質消化吸收的能力,因而消化酶活性的研究可為人工配合飼料的研制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此外,它還可以為改善魚類飼養(yǎng)方法、提高產量、制定魚類合理飼養(yǎng)策略、降低養(yǎng)殖成本提供必要的基礎資料。隨著魚類養(yǎng)殖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和生理生化的研究進展,國內外對魚類主要消化酶的研究也取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國外對魚類消化酶的研究比較早,1940年獲得了第一個魚胃蛋白酶的結晶,后來先后報道了野鯪、蟾胡子鯰、叉尾鯰、狗魚擬鯉等魚類消化酶消化性的研究情況。國內對這方面研究的起步比較晚,但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吉林農大的周景祥教授等人研究了大眼獅鱸淀粉酶,郭善軍教授等人研究了團頭魴等三種魚的淀粉和蛋白酶的活性。本文選擇北方養(yǎng)殖的團頭魴做研究對象,研究它的消化器官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最適pH值和活性強度。
關鍵詞:團頭魴;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S9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7-0042-1
1 材料和方法
試驗用團頭魴購于活魚市場,共4條,均為一齡魚。
2 方法
2.1 酶粗提物的制備
活魚運回后,測體長、體重等,殺死后置于碎冰解剖盤中解剖,取出肝胰臟,胃,腸,脾臟,用冷卻去離子水沖洗內容物,將腸分為前中后三段(因為團頭魴為無胃魚類,所以前腸代替部分胃的功能),將團頭魴肝胰臟、胃、中腸、后腸分別合并,用分析天平稱重,然后加入樣品重10倍的冷卻去離子水在勻漿器中勻漿,然后在10000r/min的離心機中離心8min,取上清液置于4℃以下冰箱中保存,24h內分析完畢。
2.2 淀粉酶活力的測定
2.2.1 活力測定原理 碘——淀粉比色法:淀粉經一定粉酶催化水解成麥芽糖及糊精,在底物淀粉已知且過量的條件下,反應后加入碘液與未被催化水解的淀粉結合成藍色復合物,其藍色的深淺與未經酶促反應的空白管比較成比例。從而計算出淀粉的量,推算出淀粉酶活力。
2.2.2 最適pH測定 用磷酸氫二鈉一檸檬酸緩沖溶液,設置pH值為2.0、2.2、2.4、2.6、2.8、3.0、3.2、3.4、3.6、3.8、4.0、4.4、4.8、5.2、5.6、6.0、6.4、6.8、7.2、8.0.設置溫度40℃,每個pH設計兩個平行組,在恒溫水浴中控制溫度。
2.2.3 活力的計算 淀粉酶活力=(Ab-Au)/Ab×0.4×(30÷7.5)×組織稀釋倍數
式中:Ab=空白管吸光度,Au=測定管的吸光度。淀粉酶活性定義:1mL酶濾液中的酶,在40℃和底物淀粉作用30min,水解10mg淀粉為1個淀粉酶活性單位。
2.2.4 測定步驟 取4支試管(其中1支為空白對照管,3支為平行測定管)分別加入底物緩沖液1mL(0.4g/L淀粉溶液),然后按所測的pH值再分別加入1mL不同梯度的pH溶液于40℃水浴5min。在測定管中加入0.4mL酶粗提物(內臟勻漿上清液)于40℃水浴7.5min。在空白管中加入1mL碘稀釋液(0.1mol/L)和5.2mL去離子水,最后在722分光光度計波長在660nm比色,并通過公式計算其酶活力。
3 結果
在不同pH下團頭魴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在pH為2.0-8.0范圍之內,團頭魴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最適pH分別為:肝胰臟為6.4,中腸為6.4,后腸為7.2,胃為6.8,脾臟為7.2,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在肝胰臟中最強,脾臟中也較強,而在胃中最弱。
在最適合pH下團頭魴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為:肝胰臟為60.0,脾臟為58.21,胃為40.63,前腸為40.00,后腸為41.12。
4 討論
團頭魴各消化器官中淀粉酶活力最強的是肝胰臟,活力最弱的是中腸,在脾臟中淀粉酶的活力也較強,后腸和胃中淀粉酶的活力則相對較弱。因此可以推測團頭魴消化器官中,肝胰臟和脾臟為主要的淀粉酶分泌器官,而胃和腸起輔助消化淀粉的作用,但有報道指出脾臟的功能并非分泌淀粉酶,其具有一定的淀粉酶只是因為脾臟中彌散分布著一定肝胰臟組織,所以它的淀粉酶活力也較高,這與本實驗的結果是基本相符的。
作者簡介:王鐵彥(1955-)男,中專 就職于吉林省亮甲山水庫管理局,從事水產養(yǎng)殖工作;尤新智(1962-)男,中專,就職于蛟河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從事水產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