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一個多月前,我還在北京,聽人講起一位藝術(shù)家的事情,我記得其中一個故事是講藝術(shù)家和狗的。據(jù)說藝術(shù)家住在一個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養(yǎng)了小狗,它和藝術(shù)家相處很好,藝術(shù)家常常用吃的東西款待它?!拔母铩逼陂g,城里發(fā)生了從未見過的武斗,藝術(shù)家害怕起來,就逃到別處躲了一段時期。后來他回來了,大概是給人揪回來的,說他“里通外國”,是個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認,就痛打,拳打腳踢,棍棒齊下,不但頭破血流,一條腿也給打斷了。批斗結(jié)束,他走不動,讓專政隊拖著他游街示眾,衣服撕破了,滿身是血和泥土,口里發(fā)出呻喚。認識的人看見半死不活的他都掉開頭去。忽然一只小狗從人叢中跑出來,非常高興地朝著他奔去。它親熱地叫著,撲到他跟前,到處聞聞,用舌頭舔舔,用腳爪在他的身上撫摸。別人趕它走,用腳踢,拿棒打,都沒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邊。最后專政隊用大棒打斷了小狗的后腿,它發(fā)出幾聲哀叫,痛苦地拖著傷殘的身子走開了。地上添了血跡,藝術(shù)家的破衣上留下幾處狗爪印。藝術(shù)家給關(guān)了幾年才放出來,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買幾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鄰居告訴他,那天狗給打壞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選自《小狗包弟》)
上面的片段描寫了一個什么事件?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解析:概括事件,可以結(jié)合對整個文段的理解進行分析。該段中的主要描寫對象是藝術(shù)家和小狗,具體概括事件時,一定要將這兩者的關(guān)系體現(xiàn)出來。分析該段所表達的情感,可以結(jié)合一些具體語句來體會。如文中的“相處很好”“款待”“高興”“親熱地叫著,撲到他跟前,到處聞聞,用舌頭舔舔,用腳爪在他的身上撫摸”“痛苦”等語句,充分表現(xiàn)出藝術(shù)家對小狗的喜愛,更生動展示出小狗對藝術(shù)家的忠誠與感恩。
參考答案:描寫的是藝術(shù)家慘遭迫害時,他收養(yǎng)的小狗對他不離不棄的事件。通過這一事件,表達了人與動物之間相互依戀的情感,展示出一種感恩與回報的品質(zhì)?!八H熱地叫著,撲到他跟前,到處聞聞,用舌頭舔舔,用腳爪在他的身上撫摸”一句,充分表明小狗對藝術(shù)家深深的依戀與不舍。
【閱讀指導】
我們把握文中真摯的感情,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一、 體會意境氛圍
抒發(fā)真摯的情感,需要在一定的意境氛圍中進行。這樣,就會使這種情感表達得更為真實。因此,在具體分析寫人記事散文中的情感時,必須緊緊抓住這一特點,透過濃厚的意境氛圍,深入體會作者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如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作者在開頭部分交代寫作緣由時說了很多,如果仔細體會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就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是借寫作緣由,營造出一種非常廣闊的意境氛圍,把發(fā)生慘案兩周來的社會背景進行了概括。從進步力量方面看,學校為死難者舉行追悼會,程君深情地懷念著劉和珍,可以證明當時的正義力量并沒有屈服于政府的淫威,他們以最大的悲痛悼念著被誣為“暴徒”的戰(zhàn)友;從反動勢力的所作所為看,通過寫“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diào)”,表明當時社會大環(huán)境的不健康;從作為中間狀態(tài)的市民方面看,則以一種無奈的語氣描繪出一種淡漠與麻木的狀態(tài),并認為在他們心中僅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最后,通過“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一句,概括了當時的政治形勢。這樣,我們就看到作者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情感歷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大悲,大哀,大憤,大怒。
二、剖析內(nèi)心世界
真摯的感情,源于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結(jié)合時代背景,對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深入剖析,會幫助我們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主觀傾向。在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一文中,作者所描述的只是與小狗相處的經(jīng)歷。而在這一經(jīng)歷中,作者卻向讀者展示出動亂年代的人們對生活表現(xiàn)出的無助與絕望。在那種情形下,每個人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活著,自身都難保,哪里還有心思顧及一條狗?于是,為了生存而拋棄一條小狗,這是很平常的事情??墒牵瑑?nèi)心世界豐富的作者并未為此而解脫自己,他的語言包含著一種對人生的勇氣,體現(xiàn)了作者所欣賞的盧梭式的“誠實”,更重要的是,展現(xiàn)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與之聯(lián)系的對國家、歷史、人民的高度責任感。
三、抓住典型細節(jié)
人物的情感,往往要通過典型的細節(jié)來表現(xiàn)。在具體分析作品的情感時,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些細節(jié),充分理解作者在其中寄托的情感。如《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文中,作者為了表達對梁任公的景仰之情,在描寫這次演講的主要情況時,選取了相關(guān)的精彩細節(jié)——他的講課內(nèi)容,他的背誦方式,他興會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都讓學生們感動;他那大汗淋漓、狀極愉快的演講風格,更是交代出演講的獨特個性。正是這種講演,充分地展現(xiàn)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也吸引了聽眾,使人們對文學產(chǎn)生興趣。這樣,在分析作者對梁任公的情感時,就可以結(jié)合這些內(nèi)容進行分析。
【閱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開荒第一天
□韓少功
手掌皮膚撕裂的那一刻,過去的一切都在疼痛中轟的一下閃回。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墾荒,把耙頭齒和鋤頭口磨鈍了,磨短了,于是不但鐵匠們叮叮當當忙個不停,大家也都抓住入睡前的一時半刻,在石階上磨利各自的工具。
那是連鋼鐵都在迅速消融的一段歲月,但皮肉比鋼鐵更經(jīng)久耐用。耙頭挖傷的,鋤頭扎傷的,茅草割傷的,石片劃傷的,毒蟲咬傷的……每個人的腿上都有各種血痂,新傷疊著老傷,但我們早已習慣。我們的身心還可一分為二——夜色中挑擔回家的時候,一邊是大腦已經(jīng)呼呼入睡,一邊是身子還在自動前行,靠著腳趾碰觸路邊的青草,雙腳能自動找回青草之間的路面,如同一具無魂的游尸。只有一不小心踩到水溝里去的時候,一聲大叫,意識才會在水溝里猛醒。
有一天,我早上起床發(fā)現(xiàn)自己兩條腿上全是泥巴,不知道前一天晚上是怎么入睡的,不知道蚊帳忘了放下,蚊群怎么就沒有把我咬醒。還有一天,我吃著飯,突然發(fā)現(xiàn)面前的飯缽已經(jīng)空了四個,可肚子還是空空,兩斤米不知填塞到了哪個角落……
我差點兒忘記了自己對勞動的恐懼:從那以后,我不論到了哪里,最大的噩夢還是聽到一聲尖銳的哨響,然后聽到走道上的腳步聲和低啞的吆喝:“一分隊!耙頭!簸箕!”這是我以前的隊長哈佬吆喝開始勞動的聲音。
三十多年過去了,哈佬應該已經(jīng)年邁,甚至已經(jīng)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疼痛的那一刻閃回,聲音洪亮震耳。不知為什么,我現(xiàn)在聽到這種聲音不再有恐懼。就像太強的光亮曾經(jīng)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夠的黑暗,光明會重新讓人懷念。當過去的強制與絕望逐漸消解,當我身邊的幸福正在消退,勞動就成了一個火熱的詞,其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喚醒了我沉睡的肌肉。
坦白地說:我懷念勞動。
坦白地說:我看不起不勞動的人。一個脫離了體力勞動的人,會不會有一種被連根拔起沒著沒落的心慌?會不會在物產(chǎn)供養(yǎng)鏈條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會不會成為生命實踐的局外人和游離者?連海德格爾也承認:“靜觀”只能產(chǎn)生較為可疑的知識,“操勞”才是了解事物最恰當?shù)姆绞?,才能進入存在之謎——這幾乎是一種勞動者的哲學。我在《暗示》一書里還提到過“體會”“體驗”“體察”“體認”等詞語,它們都意指認知,但無一不強調(diào)“體”的重要,無一不暗示四“體”之勞在求知過程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古往今來的流行理論,總是把勞力者當做失敗者和卑賤者的別號,一再翻版著勞心者們的一類自夸。
一個科學幻想作品曾經(jīng)預言:將來的人類都形如章魚,除一個過分發(fā)達的大腦以外,無用的肢體將退化成一些細弱的游須,只要能按按鍵盤就行。我暫不懷疑鍵盤能否直接生產(chǎn)出糧食和衣服,但章魚的形象至少讓我鄙薄,一臺形似章魚的多管吸血機器更讓我厭惡。這種念頭使我立即買來了鋤頭和耙頭,買來了草帽和膠鞋,選定了一塊寂靜荒坡,向想象中的滿地莊稼走過去。陽光如此溫暖,土地如此潔凈,一口潮濕清冽的空氣足以洗凈我體內(nèi)的每一個細胞。從這一天起,我要勞動在從地圖上看不見的這一個山谷里。我要恢復手足的強壯和靈巧,恢復手心中的繭皮和面頰上的鹽粉,恢復自己大口喘氣、渾身酸痛以及在陽光下目光迷離的能力。我要親手創(chuàng)造出植物、動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鏈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們的生活,收回自己這一輩子該出力時就出力的權(quán)利。這決不意味著我蔑視智能,恰恰相反——這正是我充分運用智能后的開心一刻。
(選自《山南水北》,有刪改)
1.如何理解“那是連鋼鐵都在迅速消融的一段歲月,但皮肉比鋼鐵更經(jīng)久耐用”這句話的含義?
答:
2.用一個四字短語概括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內(nèi)容,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
3.分析“坦白地說:我懷念勞動”這句話,說明作者為什么要“坦白”,又為什么要“懷念勞動”?
答:
4.從全文看,作者在安排文章內(nèi)容時,主要運用了一種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