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素質教育、藝術教育和音樂教育的關系入手,探討分析了學習音樂對于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圍繞音樂教育的核心與本質,強調了對于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深遠意義。
關鍵詞:音樂 審美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c)-0182-01
在我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進一步挖掘音樂財富的潛力,發(fā)揮音樂在培養(yǎng)人的全面素質中的巨大功能,使之充分地參與到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工程中去,是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也是值得全社會來探討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1 素質教育、藝術教育與音樂教育的關系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為宗旨,以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李嵐清副總理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而藝術教育則是素質教育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實施途徑。藝術教育對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2002年7月,教育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音樂教育,特別是高校的普通音樂教育,不僅僅是一種以單純的技能傳授和單純娛樂為目的的藝術教育,而是通過音樂美的形式和內容,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質和人生觀、民族藝術審美觀、愛國主義精神等得以全面提高為宗旨的素質教育。
2 音樂之于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
音樂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瑰寶。同時她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古代先賢孔子提出:“為政”必須“興禮樂”,“成人”必須“文之以禮樂”。他把音樂列為“六藝”課程的第二位。他將“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作為育人修養(yǎng)的格言。如何提高人的素質,音樂教育有著其他學科所不可比擬的獨到之處。因為它對人的影響更直接、更形象、更容易、更方便、更生動,特別是它對人的思想、文化、生理、心理等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都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提高文化素質。在我們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音樂能夠起到的積極的作用。經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左右腦有著不同的具體分工:左腦負責人們的書寫、閱讀、說話、排列、計算、分類、言語會議、時間感覺等,而右腦則負責人們的視覺,形象記憶、想象、做夢、音樂、節(jié)奏及感情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大部分生產、生活等活動,只用到左腦的功能,無形中增加了左腦的負擔,右腦的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與發(fā)揮。而學習音樂,通過訓練恰恰能夠起到開發(fā)右腦的作用?!敖o右腦配以恰當音樂刺激,可以使大腦既放松又敏捷?!保ㄎ錆h華中理工學院藝術系沈建軍教授·《音樂與智力》)。這樣左右腦均衡發(fā)展、相互融合,使人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揮,提高智力水平。
——提高思想素質。我國遠古就把音樂放在培養(yǎng)人的思想道德的極其重要的位置上?!抖Y記》中有記載:“……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于中,發(fā)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懌?!蔽覈鷮W者梁啟超也非常強調音樂的育人作用,他說:“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币魳肥亲罡挥星楦械乃囆g,它通過塑造生動的感性形象去感染人,使之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情感是行為的動力,精神力量可以協(xié)調人的意志行為。因此,音樂的精神力量能夠從政治態(tài)度、倫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主體的情感品質向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發(fā)展,促進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另外,許多音樂作品是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學習、演奏和欣賞本國的民族音樂精品,可以振奮民族精神,促進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入開展。
——提高生理素質。學習音樂最基本的一個作用,就是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得到鍛煉。例如:我們在演唱時,頭腔、鼻腔、口腔、咽喉、胸腔、腹腔甚至整個身體都在隨著音樂節(jié)奏的律動呈現(xiàn)有規(guī)律的運動。它使人氣息貫通,身心舒暢。那么,在演奏樂器的時候,我們要把手指、手腕、手臂、肩膀甚至腿腳等各個部位巧妙自然地協(xié)同運動,使身體變得更加協(xié)調、和諧。
——提高心理素質。一般來說,人們在聽到一首樂曲,哪怕是一個樂句,就會在頭腦中產生某個畫面或某種情感。音樂的語言具有不確定性,復雜又豐富,每個人對它都有著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同一個人,對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時間里感受也大相徑庭。也就是說,音樂能豐富人的聯(lián)想力、想象力,使人的發(fā)散性思維得到發(fā)展,促進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技能的增強。良好的音樂教育,能夠開發(fā)人的思維潛能,提高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從小缺乏音樂藝術教育的人,不利于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培養(yǎng)。為什么我們提倡對小孩子進行早期音樂教育,甚至在利用音樂進行胎教。因為經過研究表明,長期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人,他的心理素質都高于普通人。愛因斯坦曾說,音樂給了他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如果沒有音樂,也就沒有相對論,人如果沒有想象就很難會有所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
3 音樂教育的核心與本質
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音樂教育其實就是音樂審美教育。通過音樂教育使受教者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學會感受音樂美、鑒賞音樂美、創(chuàng)造音樂美、從而使人得到音樂美的陶冶和塑造,使人全面發(fā)展。
現(xiàn)在,許多孩子的家長都在帶著孩子學習唱歌或者是一種樂器的演奏。他們學習音樂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接觸藝術,從中得到美的熏陶與享受。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的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形成美好的感情和人格,提高審美素養(yǎng)。帶著孩子學習樂器演奏的家長,可能都有一種體會:練琴太苦了!對于孩子來講近乎殘酷。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阉鼒猿窒聛砟??因為學習演奏樂器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有一技之長,或者以后有一個謀生的手段。事實上,學習樂器演奏,對于每個孩子來講都是毅力與耐力的鍛煉。就以練鋼琴為例,對剛開始學習的孩子來講,手指如何支撐、手型怎么擺、手腕怎么抬,都是必須經過的課程,每個手指都要重復做多少遍。同一個動作,十個手指一一彈下來,恐怕兩個小時就過去了。而對于某個有難度的技術片段,則要練習幾十次、上百次,甚至更多。我們能說這不是毅力與耐力的磨練嗎?而對于具備如此堅強毅力和耐力的孩子來講,這是他長大后獲得成功的一個基本要素。
音樂審美教育能夠陶冶人的高尚清操,培養(yǎng)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種完善和高尚的道德人格,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的發(fā)展。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不帶有強制性、功利性,它在訴說人的情感和喚起人的情感的過程中,以審美的方式來培養(yǎng)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它對人的感染力強烈,深入、自然和持久,對道德情感有凈化作用。好的音樂不僅是一種教育手段,能培養(yǎng)人形成避惡揚善的良好道德品質,而且是一種政治手段,可以扭轉社會不良風氣,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審美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協(xié)調健康地成長、個性自由和諧的發(fā)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中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加強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對于提高全民族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面向21世紀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長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