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小說(特別是短篇)可供說話的篇幅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篇幅之內(nèi),如何把話說準確、說精微、說豐富、說得與整體境界諧調(diào),應該是寫小說的人時時考慮的問題。一句話、一段話,寫在了紙上,通??赡軅鬟_三個層面的內(nèi)容:一是“物”,包括看得見的人、事和直接表現(xiàn)出來的“情”;二是“物外之物”,這是語言直接刻劃之外讀者所能“看”到的;三是“物外之意”,這是前二者之外或之上的,即形而上的旨趣、意緒之類的“味道”的方面。
初學寫作者,于第一層面的考慮較多,這也是小說寫人記事的基本功夫,這一方面做不好,其他的就免談,如同彈琴的人連基本音準、節(jié)奏都不對卻要彈玄論道一樣。此時考慮的重點是形象刻劃的效率,用盡可能簡白的語言讓人看得見你所要寫的人與事物。舉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黎明時分,兩個漢子站在火車站月臺上,等待列車到來。正是隆冬時節(jié),風又大,徹骨的冷讓兩人縮起身子。
語言不算多,時間、地點、人物的基本狀態(tài)算是交代得比較清楚了。
但這些“清楚”的內(nèi)容可以用另外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這鬼天氣,”A扔掉煙頭,把手塞進大衣袖子里,“車他媽的怎么還不來?”
“天快亮了,真是冷得受不了?!盉看到一只貓縮在車站值班室的窗臺上,屋里面的燈光像一塊濕毛巾貼在窗戶上。
再舉兩個例子:
都是這個時間,都是合歡花盛開。
走出婚姻登記所,陽光很刺眼,A站在街頭的合歡樹下,突然有些恍惚,他覺得十年之內(nèi)自己的三次婚姻似乎是在緊連著的三天完成的。
“別哭了,行嗎?”
B不說話,扭頭看遠處,那里有好多挖掘機騎在炸毀的橋梁垃圾上,發(fā)出巨大的聲音。
“人死不能復生,明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盇把傘往B那邊又挪了挪。
B低下頭,她發(fā)現(xiàn)左腳小趾甲上畫的藍色的花朵已經(jīng)脫色了。
這樣寫,間接地把基本的時間、地點、人物帶出,同時直接地進入狀況甚至感覺,文句之外,可見其他的“物”,效率就不一樣。
但是,這么說,只是讓學生們明白小說語言的可能,并不是說后者就一定比前者高級,因為所謂“語言的效率”是因文而異的,有時此篇中的“低效”在另一篇中即可能是“高效”。同樣多少的文句,可以傳達多與少的信息,這得由不同的目的決定。有的時候,可能需要大量的文句傳達出極單純的信息,以表現(xiàn)作者特殊的目的,比如,延滯時間感、堆積某種特別的情緒、與其他部分形成特定的關(guān)系等等。但至少,寫作的人應該知道語言效率這么回事,以使在具體寫作中做到自覺地選擇。這一點,不少作者并不知道,一味地寫,語言就容易陷入單一甚至陳腐。
有關(guān)小說語言的品質(zhì)和格調(diào),我們后面還會再講,這課只大概地說到“效率”,可以這么說,“高效”的小說語言,是準確、有力的,這樣的小說語言起碼應該讓人感到,是有耐力、咬得住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