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檔案】
袁衛(wèi)星,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教研員,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專業(yè)委員會理事,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曾獲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全國語文教師教學業(yè)務大賽“四項全能”、江蘇省“五四杯”十杰名教師、蘇州市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學術(shù)帶頭人等稱號,曾獲首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彩虹獎”、全國語文教師教學研究成果專著類一等獎,出版有《細數(shù)陽光》、《美麗的過程》、《中學語文教與學》、《情感:像霧像雨又像風》、《生命課——一個父親的諄諄教誨》、《生命課——一個教師的教育手記》、《生命課——一個學生的必修課程》、《聽袁衛(wèi)星老師講課》等10余部專著?,F(xiàn)致力于語文課程評價研究及生命教育的課程化建設。
教學時間:2011年11月17日下午
教學場合:蘇州市中小學2011年課改展示活動
教學班級:江蘇省昆山中學高一(1)班
【執(zhí)教背景】
課前一天下發(fā)教材《與君書(節(jié)選)》及《學情調(diào)查表》讓學生預習?!秾W情調(diào)查表》為表格式,主要內(nèi)容為:
①摘出課文中的生難字詞(查詞典注音或解釋)。
②你去過平江路嗎?課文寫了平江路的哪些特點?請概括說明。
③你認為作者對平江路有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④摘出課文中你最欣賞的句子,并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進行簡要賞析(表現(xiàn)手法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jié)合、想象、聯(lián)想、類比、象征、烘托、對比、渲染,以及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反問、借代等多種修辭)。
⑤寫出課上你希望老師同學一起討論的問題。
課前半天收起《學情調(diào)查表》,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備課。正式上課時,發(fā)回《學情調(diào)查表》給學生。
【教學實錄】
一、簡單導入
師:蘇州已故著名作家陸文夫先生,人稱“陸蘇州”。他在他的散文《夢中的天地》中說:“我也曾到過許多地方,可是夢中的天地卻往往是蘇州的小巷。”今天,我要和同學們一起走進的,是有著眾多蘇州小巷的一條蘇州老街——平江路。(師板書:平江路)
師:從《學情調(diào)查表》上得知,我們班只有4位同學去過平江路,其他絕大部分同學都沒有去過平江路,因為它畢竟是在蘇州,而不是昆山。去過的同學請舉手?。?位同學舉手)
師:其實,去過沒去過都沒有關(guān)系,因為,今天我們要走進的,是作者筆下的平江路。
二、概括特點
師:那么,作者筆下的平江路是怎樣一條路呢?請同學們自由散讀一下,概括出它的特點。所謂散讀,就是你可以讀快點,也可以讀慢點,你可以讀出聲,也可以默讀,由著你的性子來。
(學生自由散讀全文,師巡視)
師:同學們基本都讀完了。剛才我發(fā)現(xiàn),盡管是自由散讀,但同學們有的做法值得我提一提:大部分同學都標好了節(jié)次,有的在課前預習的時候就標好了;不少同學在散讀的過程中把筆抓在手上,一邊讀一邊在文章中圈畫?!喿x是要養(yǎng)成一些好習慣的。還有幾位同學沒有從第1節(jié)開始讀,而是從第4節(jié)開始讀的,這是為什么呀?(示意從第4節(jié)開始讀的一位同學)
生:因為老師你讓我們找的是平江路的特點,課文真正寫平江路是從第4節(jié)開始的。
師:非常好!這位同學預習到位,抓住了要害。我們這次閱讀,是帶著任務的閱讀。怎樣的任務?。浚◣熒黄鹫f)概括出平江路的特點!那么現(xiàn)在,我請兩位同學到前面來,把他概括的特點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在下面和前后左右同學交流一下。
(師根據(jù)《學情調(diào)查表》反饋的情況,點了方寒和王怡雯兩位女生上黑板。方寒同學在《學情調(diào)查表》上概括出的平江路特點是“保存相對完好,歷史悠久,引人遐思,悠閑,隨性散淡,富有文化內(nèi)涵”;王怡雯同學在《學情調(diào)查表》上概括出的平江路特點是“歷史悠久、保存完好、富有生活情趣、文化氛圍濃厚(具有文化底蘊)”。經(jīng)過這次閱讀,她倆寫在黑板上的特點分別是:方寒:“保存完好,歷史悠久,引人遐思,富有文化內(nèi)涵,隨性散淡?!蓖踱骸皻v史悠久、保存完好,歷盡滄桑依舊清澈無比,具有文化底蘊,閑適和散淡?!逼渌瑢W在下面交流,偶見爭論,教師參與了部分同學的交流,強調(diào)說服同學要有根據(jù))
師:好,現(xiàn)在我們回到黑板上來,看看兩位同學的概括。我們先“求同”,找她們的共同點。粗略地看,兩位同學是“英雄所見略同”??!
生:(齊)保存完好!
師:好,“保存完好”(用紅筆劃線標注)。這算不算平江路的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兩位同學概括得準確嗎?
(有同學點頭,有同學搖頭,有同學不表態(tài))
師:在文章中能找到嗎?
生:能找到,第4節(jié)開頭:“平江路是古城蘇州保存相對完整的一條老街。”
師:現(xiàn)在看到標節(jié)次的好處了吧,一說節(jié)次,我們就能很快找到。
師:文章說的是“保存相對完好”,兩位同學寫的是“保存完好”。這里面有沒有差別?
生:有,程度不同。
師:可是我們是“概括”,概括不是字越少越好么?
生:可是省掉了“相對”兩個字,意思就不一樣了。
師:是的,概括要求簡明,但是不能把重要的信息丟掉,不能改變作者的原意。(用紅筆補上“相對”二字)我們再來看——
生:(齊)歷史悠久!
師:好,“歷史悠久”(用紅筆劃線標注)。課文中哪里有說“歷史悠久”???方同學,你來回答下!
生:第4節(jié),“這條老街,綿延三四里,兩側(cè)伸出眾多歷史悠久的小巷”。
師:好,這里有“歷史悠久”!的確是這樣,小巷的歷史悠久,暗示著老街的歷史悠久。悠久到什么程度呢?文章當中有沒有相關(guān)的數(shù)字說明?
生:有!第5小節(jié),講平江路的“老伴”平江河有“幾百年,不,應該是幾千年”的歷史;第7小節(jié),講平江路上的古井,“兩千年了,歷盡滄桑”。這些都反映了平江路歷史的悠久。
師:好,從你剛才的分析中,我們似乎還看到了平江路的其他特點,比如小巷眾多、依河而建等等,你們同意不同意?(眾生表示同意,師用紅筆補上:“小巷眾多、依河而建”)
師:接下來我看看,應當是這兩條了——我們的方同學說“富有文化內(nèi)涵”(用紅筆劃線標注),我們的王同學說“具有文化底蘊”(用紅筆劃線標注)。意思基本相同,在哪里能找到這個特點?王同學,這回請你回答。
生:第8小節(jié)。
師:好,請你把第8小節(jié)讀一讀,讀完給我們分析一下。
(生讀第8小節(jié))
生:這里提到了平江路有昆曲館、評彈館、百花書局……
師:等等,是中張家巷有這些。但我們前面說了,平江路的特點之一就是“小巷眾多”,小巷和平江路主街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街區(qū)式的平江路。因此,這些具有文化底蘊的東西,的確也屬于平江路。
師:但是在這一小節(jié),除了這三樣遺產(chǎn)或文物式的傳統(tǒng)文化所在外,還有沒其它的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東西?
生:(思考片刻)還有老蘇州們早晨花兩小時買一個燒餅,下午花兩小時聽一曲評書的生活方式。
師:對了,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文化??!老蘇州們的生活方式是土生土長具有蘇州特點的。注意,這里有兩個字,“寥寥”。我看到《學情調(diào)查表》上有同學給它作為生難詞列了出來,并自己查詞典注音、解釋了一遍?,F(xiàn)在請查過的同學說說,這兩個字是啥意思?
生:表示很少。
師:完全正確?,F(xiàn)在我們來看,王同學寫的是“具有文化底蘊”,方同學寫的是“富有文化內(nèi)涵”,兩位同學自己看看,到底選哪一個更合適?
生:“富有”程度比“具有”深,用她的吧?。ū娦Γ?/p>
師:好的,不過你的“底蘊”也不錯,我們就改成“富有文化底蘊”或者“文化底蘊豐厚”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板書:文化底蘊豐厚。眾笑。)
師:接下來是這一條:方同學是“隨性散淡”(用紅筆劃線標注),王同學是“閑適和散淡”(用紅筆劃線標注)。意思基本相同,在哪里能找到這個特點?請同意這一特點的其他同學來回答。
生:第10小節(jié)。
師:好,你把第10小節(jié)相關(guān)句子給讀出來。
生:“而這藕園,仿佛當年園子主人在攤開的圖紙上只畫了寥寥的幾筆,顯得太過隨性,太過散淡。但正是這隨性和散淡,合了平江路的風韻?!?/p>
師:好,一步到位。那么,你來看看,“隨性散淡”和“閑適散淡”取哪一個好?
生:還是用“隨性散淡”吧,這是文章中的語言。
師:是的,在進行信息篩選、文本概括的時候,盡量用原文語言。
師:兩位同學的共同點找得差不多了,現(xiàn)在來看看她們不同的地方:方寒同學還有個“引人遐思”,“引人遐思”能不能作為平江路的特點?
生:不能。
師:我也覺得不能,因為,引人遐思的東西太多了。
師:王怡雯同學有個“歷盡滄桑依舊清澈無比”,這個在課文中是描寫什么的?
生:古井。
師:一點不錯。古井能“清澈無比”,平江路無法“清澈無比”。至于“歷盡滄桑”,可以歸入“歷史悠久”。
師:(用紅筆劃掉“引人遐思”和“歷盡滄桑依舊清澈無比”這兩條)兩位同學是否同意?(生點頭)
師:好了,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平江路的特點(根據(jù)板書):保存相對完好、歷史悠久、小巷眾多、依河而建、文化底蘊豐厚、隨性散淡。我現(xiàn)在提一個要求:這么多特點,要是讓你只選最重要的三點,你會選哪三點?
生:(討論并明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隨性散淡。
三、品味情感
師:那么,對于這樣一條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隨性散淡的平江路,作者又有怎樣的感情呢?這也是《學情調(diào)查表》上的問題,請同學們回答。
生:喜愛,贊美。
生:喜愛,向往。
生:喜愛,贊美。
師:三個“喜愛”,兩個“贊美”,一個“向往”?!跋蛲笔且蚓囱隽w慕而希望能得到或達到,這里作者已經(jīng)身臨其境,已經(jīng)不是希望得到或達到了。同意“喜愛”和“贊美”的同學請舉手?。◣缀跛型瑢W都舉手)
師:都同意。那我來問大家,文章有沒有直白地表示這兩種感情的句子?
生:有。第11小節(jié):“平江路是多好的一條路啊,平江路是多美的一段歷史!”
師:是啊,這里有兩個感嘆句,有一個“多好”,一個“多美”,真是由衷贊嘆?!@兩個句子句式有沒有什么差別?
生:前一個是一般句子,后一個是用了修辭——暗喻,把平江路比作一段歷史。
師:分析得很到位?,F(xiàn)在,請我們飽含喜愛和贊美之情,一起來朗讀這句話。
師生:(深情朗讀)“平江路是多好的一條路啊,平江路是多美的一段歷史!”
師:除了這兩句直白話語外,文章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平江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F(xiàn)在,請同學們披文入情,各找一處句子來品讀,一要讀出感情,二要簡要分析,分析的時候,結(jié)合《學情調(diào)查表》提示的各種表現(xiàn)手法。誰先自告奮勇?
生:我找的是第4小節(jié)這幾句(感情朗讀):“這就仿佛一棵飽經(jīng)風霜的老樹,累了,倦了,躺倒在青石板上,但枝枝蔓蔓依舊擴展開來,爆出春天的嫩芽;又如一個久經(jīng)滄桑的老人,倦了,累了,閉目于歲月的躺椅,已無風雨已無晴,一任兒孫自繞膝?!?/p>
師:讀得很好,讀出感情來了,但還得分析一下。
生:這里,作者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平江路小巷眾多、生機勃勃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師:分析得很好!不僅說出了采用的修辭,而且對修辭所產(chǎn)生的作用和效果也說得很到位!來,同學們一起來把這些生氣勃勃的眾多小巷的名字給讀一讀——
生:(齊讀)“獅林寺巷、東花橋巷、曹胡徐巷、大新橋巷、衛(wèi)道觀前、懸橋巷、菉葭巷、丁香巷、傳芳巷、大儒巷、中張家巷、蕭家巷、鈕家巷等等?!?/p>
師:(接讀)“光這些個巷名,念叨念叨,就很有些味道,就會讓你心底輕泛起些許漣漪,腦中平生出許多遐想?!?/p>
生:(在教師示意下再一次感情接續(xù))“這就仿佛一棵飽經(jīng)風霜的老樹,累了,倦了,躺倒在青石板上,但枝枝蔓蔓依舊擴展開來,爆出春天的嫩芽;又如一個久經(jīng)滄桑的老人,倦了,累了,閉目于歲月的躺椅,已無風雨已無晴,一任兒孫自繞膝?!?/p>
(師生自發(fā)鼓掌)
師:讀得比剛才更好,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字:美!現(xiàn)在,給你一個獎勵,請你推薦一位同學來朗讀、分析。
(生推薦了旁邊的一位男生)
生:第6小節(jié)。“要穿軟底的平跟鞋,甚至納底的粗布鞋走在平江路上,不要在凹凸不平、老實厚重的長條街石上敲擊出‘的咯的咯’的聲音,不要去驚動歷史。要打望舒先生在《雨巷》中‘撐’過的那把‘油紙傘’走在平江路上,不管逢不逢見‘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要把心頭事了無塵埃地放下,不是為尋覓而來,也不是為排解而來,為只為,什么也不為,什么也不為……”這一段也用了很多修辭手法,比如“不要去驚動歷史”,這里的“歷史”是暗喻;再比如引用了戴望舒《雨巷》中的詩句,給人以寧靜、深遠、詩意的感覺。作者的喜愛之情蘊含在其中。
師:(請前面推薦的學生)你推薦的,你來評價一下。
生:我覺得王宏同學讀得很好,讀得很投入,讀出了感情,而且分析也很到位。我原來以為“不要去驚動歷史”的“歷史”是借代,現(xiàn)在看來的確應當是“暗喻”。
師:我同意你的觀點。這一段其實是很難讀的,不僅要讀好引用部分,而且“納底”、“凹凸不平”、“的咯的咯”等幾個詞的音就很難讀。再有,“要把心頭事了無塵埃地放下,不是為尋覓而來,也不是為排解而來,為只為,什么也不為,什么也不為……”,最后兩句字面上是一樣的,但意思和讀法都不應當一樣。一個是表示目的的“為”,一個是解釋為“做”的“為”。王宏同學不僅讀準確了,而且語氣節(jié)奏把握得很好?!仓x謝你,讓我們認識了讀得好的王宏同學!來,王宏同學,你來推薦下一位。這回我有個要求,請你推薦一位女生!
(生推薦了一位女生)
生:第7小節(jié)?!熬瓦@樣,走在平江路上,你會覺得走出了另一片天地,走進了夢中的世界。一側(cè)枕河石欄把時光流轉(zhuǎn)、歲月冉冉訴說給你,兩眼擋路古井將幾多往事、幾多風雨深蘊其中。俯身探視石欄光滑、苔痕青綠的井口,你會平添感慨:兩千年了,歷盡滄桑,它依然清澈無比!”
師:這段文字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在哪里有見到過?
生:我想起來了,中考!中考語文改錯別字的材料?。ū娚形?,一陣激動)
師:既然是“老相識”,可以讀得更好一點是不是?來,你再多投入些“喜愛”和“贊美”,讀一讀。
(生重讀一遍,讀得比前面要好許多,堪稱完美)
師:你看,你這一讀,我認為分析都不需要了,因為感情都被你讀出來了。不過這一小節(jié)后面沒讀的部分,大家要注意一下,引用陸文夫陸蘇州的話,這里面充滿著聯(lián)想和想象,課后各位同學再去品味一下。
師:還有沒有同學可以來交流一下?
生:(自薦)我來!不過我找的只有一句話,而且是在第3小節(jié):“但我不會先帶你去那些地方,我要帶你先到平江路去走一走?!蔽矣X得這句話雖然平實,沒有前面那些同學所讀的那么優(yōu)美,但也是充滿喜愛和贊美的感情的。
師:首先我要說,你找了一句在文章結(jié)構(gòu)上非常重要的句子:它在文章中是一個轉(zhuǎn)折,將讀者的視線由對蘇州的敘寫轉(zhuǎn)向本文的重點平江路。其次我想問問你,這句話中間,有兩個字很重要,很能表達作者對平江路的喜愛和贊美,你能找出來么?
生:但,先。
師:同學們說他找得對不對?(眾生:對!)
師:這么一句重要的話,我們還是一起來讀一讀吧!注意,還是要讀出感情來哦!
生:(齊讀)“但我不會先帶你去那些地方,我要帶你先到平江路去走一走?!?/p>
四、討論文題
師:課文品得差不多了,那接下來的時間做什么呢?別忘了,《學情調(diào)查表》上還有這么一項:“寫出課上你希望老師同學一起討論的問題?!贝蠖鄶?shù)問題,我們在前面討論和品讀的過程中已經(jīng)解決了,但有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比如,不止一位同學就文章題目提出了問題:“與君書”(師板書:與君書)的含義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要用它做題目啊?有這般問題的同學請舉手!(學生舉手,七八位)還不少!那誰來回答?當然是沒提這個問題的同學來回答了?。ㄕ埑鲆晃粵]舉手的同學)
生:“君”就是“你”,“書”應當是“信”吧,“與君書”就是“寫給你的信”吧?
師:(請出剛才舉手的一位同學)你對他的回答滿意嗎?
生:滿意!
師:(請出另一位剛才舉手的一位同學)你呢?
生:滿意!
師:你們滿意,我還不夠滿意。這里的“君”是“你”,但這個“你”又是誰呢?(引導學生和教師一起思考,一起作答)可以是具體指某個人,也可以泛指所有讀這篇文章的朋友,還可不可以指作者自己?(停頓,讓學生思考)你看,文章最后寫到,“我轉(zhuǎn)過身,在你,也在自己耳邊低語”……作者也可以是寫給自己的心靈獨白,你說是不是?(生點頭表示同意)
師:而且,這也只是解決了一個問題:“與君書”的含義。為什么以它為題,你還沒有說。你現(xiàn)在說說?
生:因為它是作者長篇散文《與君書》開篇。
師:對,是沿用。還有沒有?從人稱的角度?
生:以此為題,就是全文用上了第二人稱,讓讀者讀來感到親切自然。
師:這下比較完整了!又解決了一個問題。
師:老師也有問題,能不能也拿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征得學生同意后)平江路真有那么好嗎?我們班四位去過的同學呢?請你們來回答一下!
生:沒有想象得那么好。很雜,也很吵,可能是因為我去的時候剛好是節(jié)假,人多吧!
生:我覺得還行,因為我去的時候剛好下雨,所以人少。還是有點味道的,不過我看到有賣洋酒的酒吧,不協(xié)調(diào)。
生:我覺得一般般。
生:還可以。
師:看來,什么時間去,什么天氣去,什么心情去,最重要的,是和誰去,這個很重要?。ū娦Γ┑拇_如此,作為去過平江路很多次的我來說,我認同四位同學的觀點:沒有課文寫得那么好!那么,既然沒有那么好,作者為什么偏要寫得這般唯美呢?(停頓,讓學生思考)
師:現(xiàn)在,請女同學一起來讀讀課文的前三小節(jié)。男同學從她們的朗讀中來尋找答案。
(女生朗讀前三節(jié))
生:因為對蘇州的熱愛吧!
師:是的,因為作者對蘇州的熱愛?!扒槿搜劾锍鑫魇保拖衲猩矚g一個女生,看到的往往都是她的優(yōu)點。(眾笑)因此,作者筆下的平江路是唯美的!我對第1小節(jié)特別有感覺。有沒有和我一樣有感覺的?(有女生舉手)那好,你能不能把第1小節(jié)再讀一遍,把這種感覺給讀出來?
(女生聲情并茂讀第1小節(jié),生自發(fā)鼓掌)
師:現(xiàn)在,請男同學一起來讀讀課文最后兩小節(jié)。女同學從他們的朗讀中來尋找答案。
(男生朗讀末兩節(jié))
生:作者不希望失去平江路,呼吁珍惜。
師:從哪里看出?
生:“這個城市,曾經(jīng)到處都是平江路……”
師:這句話中的“平江路”是一個修辭,你看出來了么?
生:(略作思考)是借代。
師:借指什么?
生:借指那些和平江路一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隨性散淡的蘇州老街。
師:很好,到現(xiàn)在還沒有忘了平江路的主要特點。平江路對與蘇州來說,用一個成語就是——(停頓,引導學生說出)碩果僅存;套用孔乙己的話就是——(停頓,引導學生說出)多乎哉?不多也!因此,作者把平江路寫得這么唯美,是為了引起大家的重視,倍加珍惜。
師:有人會說,這是我們的分析,作者是不是這么想的呢?按照錢鐘書先生的觀點,咱們吃了一個雞蛋,是大可不必追究這只雞蛋是哪只母雞下的。但今天我們不妨問一問作者。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作者就是這么想的?!驗?,這篇文章是我09年寫的。
五、簡短結(jié)語
師:當然,一篇文章寫出來,某種意義上說,讀者讀了去,就是讀者的世界了,因此,最重要的是作為讀者,我們自己的理解。但有一點我相信我們能夠達成共識。在座的各位沒去過平江路的同學,將來有機會去蘇州,你會去平江路嗎?會去的舉個手?。▽W生全都舉手)我想我們都不希望哪一天去到平江路,回來后也像袁老師一樣寫一篇文章,寫到最后,寫的不再是“這個城市,曾經(jīng)到處都是平江路……”,而是另一句,“這個城市,曾經(jīng)有過平江路……”
師:好,課就上到這里。課后,請同學們用眼睛,用筆,更重要的,是用心靈,去記錄我們身邊的“平江路”吧!
(袁衛(wèi)星,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