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使廣大的玉米種植戶免遭病蟲害的影響,及時防治病蟲害,筆者結合實踐經(jīng)驗介紹了玉米常見的主要病害如玉米大斑病、玉米絲黑穗病、玉米穗粒腐病、玉米青枯病的癥狀識別、影響發(fā)病的因素以及防治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玉米;大斑病;絲黑穗??;穗粒腐??;青枯病;癥狀識別;防治方法
玉米是粗糧中的保健佳品,對人體的健康頗為有利。玉米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及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對預防心臟病、癌癥等疾病也有很大的好處。德國營養(yǎng)保健協(xié)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因此,多年來玉米是我國農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之一。由于種植品種更新不及時,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近年來玉米的病蟲害時有發(fā)生,給廣大的玉米種植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對此,筆者結合實踐經(jīng)驗談談玉米常見的主要病害及防止措施。
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稱條斑病、煤紋病、枯葉病、葉斑病等。
1.1癥狀識別
主要為害玉米的葉片、葉鞘和苞葉。葉片染病先出現(xiàn)水漬狀青灰色斑點,然后沿葉脈向兩端擴展,形成邊緣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縱裂。嚴重時病斑融合,葉片變黃枯死。潮濕時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層。下部葉片先發(fā)病。在單基因的抗病品種上表現(xiàn)為褪綠病斑,病斑較小,與葉脈平行,色澤黃綠或淡褐色,周圍暗褐色。有些表現(xiàn)為壞死斑。
1.2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
應采取選用抗、耐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重點施藥保護待綜合防治措施。
①選用抗(耐)病品種。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雜交種有:京早7號,桂單16等。
②實行輪作。倒茬制度可以避免玉米連作,秋季深翻土壤,深埋病殘株、消滅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桿,開春后及早處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殘體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稈肥最好不在玉米地施用。
③改善栽培技術,增強玉米抗病性。夏玉米早播可明顯減輕發(fā)病,適當增施磷肥,注意氮、磷鉀肥合便搭配,重施喇叭口肥,實行玉米大豆間作,或與小麥、花生、甘薯等間作套種,寬、窄行種植;合理灌溉,低洼地注意田間排水。
④噴藥防治。由于玉米植株高、密植等客觀條件限制,可重點對制種田、間作田各高產試驗田等進行藥劑防治。一般于病情擴展前防治,即可在玉米抽雄前后,當田間病株率達70%以上,病葉率20%左右時,開始噴藥。防效較好的藥劑各類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敵菌靈可濕性粉或90%代森錳鋅,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噴霧。每畝用藥液50-75公斤,隔7-10天噴藥1次,共防治2-3次。
2.玉米絲黑穗病
本病主要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發(fā)病,通常全株顆粒無收。因此,該病的發(fā)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損失率,為害相當嚴重。許多地區(qū)常將本病與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統(tǒng)稱“烏米”和“灰包”,但兩種病實際上是由不同病菌所產生的不同病害,應加以區(qū)別。
2.1癥狀識別
本病是苗期從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統(tǒng)性病害,癥狀表現(xiàn)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觀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頂部沒有花絲抽出。有時一側苞葉裂開,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變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飛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維管束的殘余物。天花發(fā)病的植株一般無花穗,剛抽出的花軸頂端病變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時天花抽出后后小花畸變?yōu)槿~狀物。
2.2影響發(fā)病的因素
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糞肥或被種子攜帶的一種能夠抵抗不良環(huán)境的特種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適宜的條件下,厚垣孢子萌發(fā)并通過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絲進入植株生長點,隨植株生長,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環(huán),無再侵染產生。
土壤和糞肥的帶菌量以及土壤的溫濕度條件是影響本病發(fā)生的最重要因素。土壤溫度較低并且比較干燥時,玉米出苗遲緩,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機會,發(fā)病率高,有利于絲黑穗病的流行。反之地溫高、出苗快,發(fā)病則輕。
2.3玉米絲黑穗病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品種間對本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中單2號、中單14號、中單12號、遼單18號、丹玉13號、陜單9號、豫玉2號、豫玉11號等。
②實行輪作、深耕:連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發(fā)病重。實行3年以上輪作,基本上可消滅土壤中病的為害。另外,深翻土壤,將病菌孢子壓倒播種層以下,再減少菌源,減輕發(fā)病。
③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燒毀,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④藥劑防治: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藥劑預防病菌的侵入,將會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發(fā)生。第一,用25%的粉銹寧或羥銹寧,按0.3%劑量拌種,防治效果可達90%左右。也可用玉米糊作粘著劑增加藥效。第二,用70%五氯硝基苯做成含藥量不超過0.7%的藥土,播種時覆種效果較好。第三,利用種子衣劑防病。目前生產上有多種種子包衣劑,可有效地防治病蟲害。據(jù)吉林省四平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報道,玉米種子包衣處理后,對絲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可達63.3%-87.3%。
3.玉米穗粒腐病
玉米穗粒腐病由于為害玉米的病原不同而分為許多類型,但主要的有鐮刀菌穗腐病、曲霉穗腐病、青霉穗腐病和色二孢屬菌引起的干腐病等。
3.1癥狀識別
果穗從頂端或基部開始發(fā)病,大片或整個果穗腐爛,病粒皺縮、無光澤、不飽滿,有時子粒間常有粉紅色或灰白色菌絲體產生。另外,有些癥狀只在個別或局部子粒上表現(xiàn),其上密生紅色粉狀物,病粒易破碎。有些病菌(如黃曲霉、鐮刀菌)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毒素,由它所引起的穗粒腐病子粒在制成產品或直接供人食用時,會造成頭暈目眩、惡心、嘔吐。染病子粒作為飼料時,常引起豬的嘔吐,嚴重的會造成家畜家禽死亡。
3.2影響發(fā)病的因素
由于病菌的多樣性,因而造成病菌來源有多方面,帶菌的種子、病殘體以及其它作物的病殘體均能引起田間發(fā)病,在后期多雨的年份易造成病害流行。
3.3防治方法
目前尚無很好的防治方法,但品種間抗性有顯著差異,可選用抗病品種。第二,收集病殘體,燒毀或深埋并實行2-3年輪作。第三,注意選種及播種前的種子處理,用200倍福爾馬林液浸種1小時有殺菌作用,也可用50%二氯醌以種子重量的0.2%拌種。第四,加強田間管理,做到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另外應及時防治玉米螟,因為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第五,貯藏時,保持通風、干燥、低溫。
4.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發(fā)生在灌漿末期,是一種暴發(fā)性的、毀滅性的病害,易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
4.1癥狀識別
玉米灌漿末期常表現(xiàn)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葉片呈水燙狀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葉枯死;莖基部初為水浸狀,后逐漸變?yōu)榈稚?,手捏有空心感,常導致倒伏?/p>
4.2影響發(fā)病的因素
青枯病的病因尚有爭論,因內存在三種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鐮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鐮刀菌的復合侵染引起的。但是,灌漿至乳熟期的大雨,對病害的發(fā)生有重要影響,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發(fā)生的重要條件。
4.3防治方法
目前尚無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種間抗性差異極為顯著,可選用抗病品種。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豫玉4號、遼單18號、陜單9號、豫玉11號、豫玉18號等。在栽培措施上應促進全苗,注意排水。
【參考文獻】
[1]徐利治.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方法[M].農業(yè)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尚志.如何防治玉米病蟲害[M].湖南農業(yè)技術出版社,2010.
[3]金回饋.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方法的探索[J].中國農業(yè)信息,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