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地理課外活動,是中學地理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教委頒發(fā)的九年義務教育的教學大綱和調整后的全日制中學地理教學大綱都明確指出:為了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擴大學生的地理知識領域,教師應根據(jù)地理學科的特點,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地理課外話動。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深化課堂知識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關鍵詞 地理教學 課外活動 國情教育
中學地理課外活動,是中學地理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理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地理課程標準規(guī)定:“要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聯(lián)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地理學科的特點,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地理課外活動。
一、開展地理課外活動,是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需要
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旺盛時期,組織他們參加一些活動,可以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正常發(fā)育,課外活動以感性認識為主,這正適合青少年學生認識事物偏重感性的特點。經常為他們開展形象化的課外活動、并加以啟發(fā)引導,就是提高他們的認識能力。
中學生具有好動、好奇、喜歡新鮮事物的心理特點。經常為他們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正符合他們這一心理愿望。
中學生還具有興趣廣泛,喜歡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他們的興趣愛好得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就能漸漸形成技能和特長,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礎。
二、開展地理課外活動,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任務,是造就新世紀人才的需要。開展地理課外活動,在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課堂知識得以驗證和運用。并通過學生親身實踐,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靈活多樣的地理課外活動,如舉辦地理科普講座、地理知識競賽、進行氣象觀測、地理小制作、地理野外考察、社會調查、撰寫小論文……,這樣,一方面讓學生接觸社會,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地理行為素質;另一方面,努力做出成績,創(chuàng)出地理課外活動的新路,贏得人們對地理教育的重視和投入。最終能更好地發(fā)揮地理教育在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中的作用。
三、開展地理課外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地理學科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情國策教育的重要陣地。我國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遼闊的國土,豐富的自然資源,廣為分布的名山大川,秀麗多姿的湖光山色,是具體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根據(jù)這一特點,可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如觀看錄像片“長江三峽”“長白山風光”“井岡山風光”等,組織“中國地理知識競賽”,出版“中國地理”手抄報專輯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開展地理課外活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傳遞者,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在指導和帶領學生開展課外活動中,應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良好的氛圍,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整個活動過程,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同時,在活動中,教師更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增進相互了解,加深師生情誼,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而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表現(xiàn)出他們的真實思想、情緒、觀點、行為,更便于教師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對他們的思想、言行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幫助。教師在課外活動中接觸學生、關心學生、誘導學生,有助于建立一種穩(wěn)固的、友好的新型師生關系。
五、開展地理課外活動,開拓學生視野
中學生的求知欲非常旺盛,課堂教學的時間、深度、廣度都是有限的,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而地理課外活動是一個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在內的廣闊天地,讓學生投入其中,既可開拓他們的視野,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又可讓他們的意志得以鍛煉,才干得以增長。如開展地理野外考察活動,學生能觀察到各種地理現(xiàn)象,并搜集與積累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同時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意志。
六、開展地理課外活動,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
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能夠使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產生的過程,增強學生地理實踐的能力。同時也是對知識的運用和提高過程。這一過程中取得的每一點成就,都能讓學生受到極大的鼓舞和激勵;每一次失敗,又能讓學生受到極大的震動和啟發(fā)。在這樣不斷地接觸矛盾和問題,又不斷地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鍛煉自己,提高自己,并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如在學習了“地圖”一章后,組織學生測量學校,運用比例尺、方向和圖例繪制學校平面示意圖。這樣,不僅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并能運用于實際中去。同時也使學生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總之,地理課外活動是地理教改三大板塊的組成部分,我們的著眼點必須從培養(yǎng)跨世紀的一代新人高度,從地理教育擔當?shù)臍v史責任,要十分重視沉重的素質教育和儲能教育,要把課內與課外,知識與能力,動腦與動手,自覺與自理,智能與個性特長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統(tǒng)籌考慮,使地理教育培養(yǎng)出更多的有時代特色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段愛瓊.東莞市中學生環(huán)境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德育天地,2010.
[2]吳國強.談中學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J].教育革新,2007.
[3]趙華.中學地理課堂活動的思考[J].觀察思考,2009.
[4]鐘啟泉等主編《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師范生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5]王樹聲主編《中學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