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生是我同鄉(xiāng)文友,早年在沙灣工作時曾一起創(chuàng)編油印文學刊物。那時他寫散文,我寫詩,我們經(jīng)常因文學聚會在一起。那是一個難忘的文學時代,許多年輕人懷揣文學夢想,埋頭讀書寫作。文學猶如遙遠天際的一縷星光,引領我們走過青春期的夢幻與迷茫。
后來辛生忙于仕途,公文寫得多,散文寫得少了。但他一直沒有放棄?!缎挠行枪狻繁闶撬嗄陙戆l(fā)表在各類報刊的散文結(jié)集。我也是第一次通讀一個同鄉(xiāng)好友的散文集。都說讀文如讀人,我跟辛生交往多年,時常促膝暢談,但讀文的感覺還是不一樣。人是熟人,文中卻時有意料不到的陌生。
《心有星光》全書分三輯,第一輯言大義,第二輯敘親情,第三輯論人事。從國家民族大義的思考,到親情倫理的傾訴,到平凡人事的書寫,辛生的文字老成歷練,情感炙熱坦誠,思想踏實深刻。這是一個成年人的成熟之思,是長出了皺紋的滄桑文字。我讀之時有會心一笑,亦有意外一驚。全書可讀篇章很多,我撿其中最喜歡的兩篇與大家共享。
辛生的《追憶父親》寫于2004年,我現(xiàn)在才有幸讀到。我也寫過父親,一個在我不記事的童年就走了的父親。辛生的父親活到了老年。一個多么不一樣的父親,一篇多么不一樣的文字。整個下午我都沉浸在他的追憶里?!熬拍昵?,父親走了。三十多年前,他鐵了心要走,要離開這個世界,但被我們兄弟硬拉了回來。”
辛生寫了一個至死沒有跟兒子交流過的“嚴厲”而“孤獨”的父親?!八麕缀跏且徽煲徽斓夭徽f一句話。”文中寫到,父親對他唯一的一次親情流露,是在“文革”期間,他去給關在“牛棚”的父親送餅子,父親問他吃了沒有,他搖搖頭,父親拿出一塊餅子給他,充滿憐愛地看著他。“我吃著吃著,眼淚就下來了。父親見我流淚了,一把把我摟在懷里,他的淚水一下就濕了我的脖頸。這是我打記事起父親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摟抱我,突然而至的父愛使我郁積心中的委屈頃刻間就無影無蹤?!备赣H不跟兒女說話,也不跟自己的妻子說話。對于母親,他是一個除了吵架再無話說的丈夫。但文中最溫情感人的卻是父親生病住院后的親情描寫:“父親和母親打打鬧鬧幾十年,老了,生病住院了,卻有了一種誰也離不開誰的依戀之情?!闭恼率亲窇浉赣H,也是在追認父親,傾訴一個兒子對父親的無盡思念和原諒。全文都是獨白傾訴,說給已經(jīng)不在的父親聽,也是說給作者自己聽。那個早已不在的父親其實就在我們身體里。我們是他的一部分。他是我們的全部。他可以在生活中離開我們,我們卻無法在心靈中失去他。
《大道滄桑讀小平》同樣是一篇追憶文章,前者寫跟自己生活了一輩子卻沒怎么說話的父親,后者寫從未謀面卻一直在內(nèi)心對話的偉人鄧小平。這是一篇將國家民族大義與個人情懷融為一體的大文章。作者從“不舍大義”、“不棄大道”、“不自受封閉”、“不求做官”、“不居功諉過”五方面“讀”小平之偉?!白x”是學習,是欣賞,是敬仰?!白x”也是溝通,是心靈對話,是情感交流。辛生以“讀”的心態(tài)敘述小平之偉,將自己的領悟和情感融入其中,在對偉人的追憶中寫出了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
將《大道滄桑讀小平》和《追憶父親》放在一起閱讀,會讀出諸多味道。從自己的血肉之父,到精神和思想之父,在父親那里缺失的,在偉人那里得到了補償。寫作是一種自我拯救,如果沒有這些文字,我也許永遠不會知道辛生有這樣一個寡言孤僻的父親,也不會知道他在心中樹立的有著完整人格情操的精神之父——鄧小平。
文學藝術是心靈溝通術,最重要的是與己溝通。我們得先跟自己溝通好了,才有能力與他人與世界溝通。辛生通過文學完成了這樣一種溝通。這對辛生來說是重要的。作為一個文化人,他有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作為一個官員,他需要有信仰,有思想道德典范?!缎挠行枪狻肥嵌叩暮椭C呈現(xiàn)。無論為官為人,我們都需要心懷理想,需要心有星光。
心有星光,是多年不曾熄滅的理想,時而隱入遠空,黯淡渺茫,時而映照頭頂,燦爛輝煌。
“心有星光,我堅定地走在路上?!?/p>
這是辛生的內(nèi)心信念。也是全書的主旨。我已很久沒在散文中讀到如此珍貴的“信念”了。
是為序。
責編: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