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絲擰得太緊就會滑絲,彈簧壓得太緊就容易失去彈性。這其實是個常識問題,可是很多時候人們過于繃緊自己的人生,沒有把握好生命的彈性。近幾年,我國“英年早逝”的悲劇大都發(fā)生在40~55歲年齡段的男士身上。上海社科院公布的“知識分子健康調查”顯示,在知識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59歲降到了53歲。
有一個男士獨自去看心理醫(yī)生。他原本有很大的希望,被晉升為業(yè)務部主管。然而,一個與他暗中競爭的同事,竟然將他以前工作中所出現(xiàn)的失誤羅列出來,公之于眾。于是,他在對方的嫉妒和攻擊下,不得不提早退休。
然后,他又告訴心理醫(yī)生,最令他不能容忍的,是他的妻子對他十分不理解?,F(xiàn)在,他的精神幾乎要崩潰了。
那位心理醫(yī)生并沒有做過多的解釋,他起身出去了一會兒。在回來時,他手中多了一個細細的橡皮圈和兩個帶掛鉤的砝碼。當著那個男子的面,醫(yī)生把那兩個砝碼掛在了橡皮圈上面。那兩個砝碼的重量,幾乎把橡皮圈繃緊到了極限,如果稍一用力,就會有斷裂的可能。此時,他只是疑惑地看著醫(yī)生怪異的舉動。
而后,醫(yī)生就問他:“那個陷害你的同事升職了嗎?”
他搖了搖頭。
醫(yī)生繼續(xù)問道:“那么,請你如實告訴我,你的那個同事所說的事情是否真實?”
他思忖了一會兒.回答說:“應該有一半是真實的吧。”
聽了之后,醫(yī)生就笑了,說:“既然他也沒有升職,而且還給你指出了那么多的不足,那么你不但不該仇視他,還應該感謝他。人生有夢,但筑夢要踏實,一步一個腳印。能知道要什么,能夠做到什么,不可能做到什么,就很不錯。人的成長,其實就是從簡到繁,再由繁到簡的過程,年輕的時候,總會想有更多嘗試,恨不能抓住每個機會,吸收更多的東西。等到人慢慢成熟了,知道一個人的精力終歸有限,雖心有不甘,但力所不逮,必須學會做減法。放棄,也是為了另一種堅持。世界上什么人最快樂?只有重度智能不足者最快樂,因為他們單純得不明白什么叫不快樂,所以一般人唯一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聰明一點,懂得尋找人生的快樂?!?/p>
那個男子贊同地點了點頭。醫(yī)生隨手摘下一個砝碼,橡皮圈頓時彈回去大半。
接著,醫(yī)生又問:“你的妻子雖然一時不理解你,但是你們之間感情的裂痕已到了無可挽救的地步了嗎?”
他又搖了搖頭,回答說:“感情上還算過得去,至少我還有一個很乖很爭氣的女兒?!?/p>
醫(yī)生又把另一個砝碼從橡皮圈上摘了下來。然后,心理醫(yī)生將那個恢復原狀的橡皮圈遞給了他,并解釋道:“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沒有一點負擔了,又恢復了先前的彈性,你還是那個完好無缺的‘橡皮圈’呀?!?/p>
聽到這兒,那個男子才恍然大悟,只要去掉生活中那些缺少價值的砝碼,生命又會恢復先前的彈性。
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也曾說:“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后總能再度升起?!边@種有彈性的生命狀態(tài),才能快樂地經(jīng)歷風雨,笑對人生。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