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貨幣主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人民幣主權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針對此本文主要從法律層面介紹了貨幣主權涉及到的相關問題,并以國際法的慣例為借鑒,試圖對中國人民幣升值問題可能引發(fā)的訴訟提供一定的法律意見。
關鍵詞:貨幣主權 法律 人民幣前不久,美國國會參議院不顧大多數的反對聲音,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jiān)督改革法案》,這種以立法方式逼迫貿易伙伴貨幣升值的不明之舉,實為向中國的貨幣主權發(fā)起的挑戰(zhàn)。人民幣“被升值”在當下已經成為一個很燙手的國際話題,它總是會在多方利益博弈中反反復復地浮現于公眾的視野。人民幣被迫升值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日益凸顯,作為捍衛(wèi)人民幣主權的有力回擊,不管是周小川的“超主權貨幣”還是央行的一系列加息動作,都可以看到我國保持貨幣主權獨立的堅決意志,從法律層面,貨幣主權涉及到哪些問題呢?
一個國家的主權主要是指國家在國際法上所固有的獨立處理對內及對外事務的權力,而貨幣主權是指國家自由定義、鑄造本國貨幣,并且可以自由管理其流通、使用和兌換的權力,很顯然,貨幣主權是一個國家主權的核心內容和重要體現。在國際法上,雖然沒有具體明確地授予國家獨立的貨幣主權,但法無禁止亦即允許,況且由“塞爾維亞公債案”確立的原則就是任何主權國家發(fā)行的貨幣應當受到法律保護。
從合同法角度出發(fā),按照現行的國際慣例,大部分國家都采名義價值原則,即當用某一主權國家的“法幣”表示了合同中應當履行的債務后,債務人只需按照“法幣”國家的法律使用當時該國合法有效的“法幣”名義價值進行支付即可完成履行義務,而忽略此國“法幣”近期內可能出現的價值變化。
針對我國人民幣最開始“被升值”的升幅不大的情況,遵循國際慣例的名義價值原則可能不失為一種較為通常且合理的方式,但隨著人民幣升值幅度進一步加大,名義價值原則也逐漸失去了其適用的基礎,在此種情況,如仍采用名義價值原則對合同雙方當事人來講是不公平的,更與合同的基本原則相違背。合同賦予當事人最大程度上的契約自由,只要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或者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其內容均應合法有效,理應受到法律保護,這是各個國家合同法以及跨國合同的例行做法。最近人民幣升值愈演愈烈,合同雙方當事人必將增加或減少人民幣支付的問題納入合同履行的重要因素,這個問題如何解決?筆者認為首先應遵守合同基本原則,如果當事人對于增加或減少人民幣支付的具體事項通過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則應當視為有效給付而受法律保護,作為國家即便享有貨幣主權亦應尊重當事人的此類約定,不得任意加以干涉和阻礙。其次,如果合同雙方當事人沒有相關約定,則應按合同的準據法處理,即可以根據合同當事人的國籍、住所、居所、合同締結地、合同履行地、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等確定適用的具體的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進而按照以此確定的法律決定是否增加或者減少人民幣支付。
上述情況發(fā)生在具體的合同領域,其實在私法層面,幾乎所有的國際經貿合同當中都會涉及到不同貨幣的跨國履行問題,作為合同雙方當事人,債權人和債務人應當以何種貨幣進行支付的有效履行亦是一個很棘手的新生問題,尤其在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前面談到的人民幣支付往往過于理想化,令很多國家和合同當事人頭痛的可能更多的是貨幣支付的選擇,其中國家的貨幣主權和合同當事人的私權發(fā)生了直接的對話和沖突,法律的天平應當向哪一方傾斜,原因何在,我們又應如何分清楚兩者孰輕孰重?
在全球化經濟的背景下,此難題顯得愈發(fā)不可收拾。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絕對地保護本國法定貨幣主權的意旨都幾乎化為泡影,國家在行使貨幣主權的過程中對相關外國人的財產利益造成的影響是一定的,這顯然不利于國際經貿合作,這也是國家貨幣主權受到非議的很重要的原因。貨幣主權是彰顯一個國家主權的最高領域之一,必須得到極力維護。如此一來,國家的貨幣主權和合同當事人的私權需要相互的妥協與禮讓,甚至通過各自的自我限制來實現各方利害關系人的平衡,使得國家有決定本國貨幣升貶值的權力,同時不妨害國際經濟往來,當然,這種平衡一定秉持公平合理的理念。
中國在貨幣主權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已有悉數出臺,2003年修訂的《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2008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亦表明,我國實行外匯管制,這都是體現我國貨幣主權的制度。但這些制度顯然太過于單薄,我們看到的結果是:人民幣逐步升值,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匯率首次破8;201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6.5;到2012,創(chuàng)17年新高的突破6.3,人民幣累計升值超過21%。隨著奧巴馬的連任,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很有可能進一步加大,甚至有超出中國貨幣主權可控范圍之虞。作為世界將來很有可能的第一大經濟體,人民幣主權似乎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國家主權中稍顯薄弱。筆者認為在前述兩權的平衡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時段采取最佳的平衡策略,不能一直追求所謂的和平對話與禮讓,在一定的時期,需要加固人民幣主權來進一步增強我國的國家主權,為更寬廣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鋪平道路。(作者單位: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鐘 偉;2001:國際貨幣體系的百年變遷和遠瞻, 國際金融研究, 2001年第6期。
[2]Mundell,Robert;2000: Currency Areas,Exchange Rate Systems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form, Paper delivered at Universidad del CEMA,April 17,2000
[3]韓龍;《美國有關人民幣匯率立法的晚近動向與對策》;《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8;第6期
[4]Ghosh,A;1986: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In a Uncertainty World,Economics Letters, no.3
[5]管榮;論WTO對人民幣匯率爭端的管轄權.法治研究,2009;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