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的味道幾乎可以稱作是幸福的味道,然而那里面竟還暗含著一層悲傷,那悲傷是大提琴式的,低沉、醇厚、內(nèi)斂,發(fā)生自遙遠的味蕾的深處。
這悲傷的味道跟那幸福的味道,是巧克力的兩種元素,它們是辯證的,是對立統(tǒng)一,互相映襯著、彼此消長著,挽留著對方,最終又都一起超越了這兩種元素,一起在舌尖上融化成了回味無窮的美麗的悵惘。
正是這由內(nèi)向外像漣漪一樣緩緩擴散著的悲傷的味道,使得巧克力區(qū)別于其他任何一種輕浮的糖果或者花哨的糕點,成為食品中的貴族。那悲傷浩蕩到仁慈,如同晚鐘從遠處的教堂傳來,使得靈魂如此富饒,足以承載起那有些粗重樸拙甚至苦悶著的身體,歷經(jīng)煉獄直達天堂。巧克力有著彈性的矜持,將細膩柔情深藏,在封閉的塊狀里面沉睡著,需要用多種感官去用力將它來喚醒,鋪展開那塊飄著暗香的絲綢,這完全不同于桔子糖、蜜餞和桃酥,那些把甜蜜和芬芳掛在臉上的暴發(fā)戶們。其中的可可含量越高,則品格越高,即使最沒落的巧克力,仿佛也有著縱深的來歷背景和世襲的爵位。所以巧克力通常的包裝自然要繁復(fù)和奢侈一些,要堂皇一些,盛它們的盒子和袋子往往西裝革履,讓人認識并理解買櫝還珠的成語,很多時候它們還會穿上有蕾絲花邊和大蓬蓬袖的千層褶裙,像19世紀(jì)的貴婦穿的那樣,最里面的那層胸衣很可能是錫紙的,閃著微光,被浸染得又苦又香,到了最后,也許,還要在頸項前系上飄帶吧。
巧克力有著壓抑的隱秘的渴望,有著一個幽暗的燃燒的核心,有著全神貫注的自白和孤獨的圓滿,它是可貯存的固體化了的激情,以“克”來計量,可以像核反應(yīng)堆那樣提供力量,驅(qū)動一場行動。其能量來自異邦,來自太陽直射著的熱帶的遺傳,來自某種樹木的夢幻和潛意識。它還是超現(xiàn)實主義的,可以使人的大腦和神經(jīng)中樞興奮,接下來就是彷徨了,最后是寂寞,很深的寂寞,回到無底深淵。
據(jù)說巧克力最初是哥倫布在美洲發(fā)現(xiàn)的。巧克力的確是一種偉大的食品,幾乎跟新大陸一樣偉大。對巧克力的熱愛,曾使我胡思亂想,妄想這個世界如果是用巧克力做的就好了,樓房、汽車、馬路、橋梁、車站、碼頭、機場、書包、貓、狗、樹木、電腦、鋼筆、山脈、國家統(tǒng)統(tǒng)都是巧克力做的……當(dāng)然這只有在童話書里才可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