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jīng)過試驗研究我們得出,水稻稀植大苗的旱育稀植的中苗抗逆性強,返青快,早生快發(fā),生育進程加快,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而且還節(jié)約種子,節(jié)省人工成本等,并且有資料表明,超稀植栽培比旱育稀植栽培平均增產(chǎn)10%左右,其經(jīng)濟效益十分顯著。
【關(guān)鍵詞】水稻;超稀植栽培;技術(shù)
1.育苗技術(shù)
1.1壯苗標準
秧齡35~40天,葉齡4.5~5.5葉,苗高16~17厘米;葉綠挺拔,有彈力,莖基扁平,莖粗4毫米,單株分蘗1~1.5個;百株地上部干重5克以上,根系粗大彎曲,白根多,再生力強;每平方米成苗5100株,秧苗整齊一致,無病蟲草害。
1.2中棚育苗
中棚較小棚增溫效果好,可提前播種,便于管理,是育大苗、育壯苗的基礎(chǔ)。
1.3秧田選擇與培肥
秧田應(yīng)選背風向陽,地勢平坦高燥,排水良好,土質(zhì)肥沃,靠近水源的地方,在園田或旱地上建立永久性專用秧田。秧田要增施腐熟的稻草、草炭和豬糞等農(nóng)家肥,逐年培肥,使床土肥沃、疏松。無病蟲雜草,最好偏酸性。
1.4秧田面積及規(guī)格
每公頃育苗120平方米,綠色面積100~105平方米。棚材因地制宜,有條件的最好使用鋼骨架,棚寬6米,長20、米,高1.7米。棚四周挖好排水溝,夾好防風障,備有防風網(wǎng)、攔布繩及防寒草簾。
1.5苗床調(diào)酸、施肥和消毒
翻地前,每平方米施腐熟豬糞15千克,硝酸銨35克,磷酸二銨100克,硫酸鉀50克,均勻地混于10厘米土層中,整平輕壓;用工業(yè)硫酸進行調(diào)酸,使pH值達到5,或用壯秧劑進行調(diào)酸;結(jié)合澆底水,每平方米澆70%敵克松1000倍液3千克,進行苗床消毒。
1.6種子處理
1.6.1種子質(zhì)量
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7%,發(fā)芽率不低于90以上的種子。
1.6.2曬種
在4月上旬,選晴天,把種子攤成3~5厘米厚,曬種 2~3天,打破種子休眠,提高種子的吸水能力和發(fā)芽勢,要防潮、防暴曬。
1.6.3選種
種子進行風選和篩選后,再用鹽水選(每50千克水加人7.5千克鹽)或泥水選,可用新鮮雞蛋測試鹽水濃度,雞蛋在水中露出5分硬幣大小即可。
1.6.4浸種和消毒
先配藥液,每袋901(100克)或惡苗靈(200毫升)兌水50千克,可消毒40千克稻種。配好藥液后,從多效唑溶液中撈出種子直接放入藥液中消毒,每天早、晚翻動種子2次,浸種7天以上。
1.6.5催芽
催芽開始時的溫度要達到30℃,高溫破胸,破胸后,將種子攤開,溫度降到25℃,恒溫催芽,種子有80%露白即可。在整個催芽過程中,每隔2~3小時就要翻動一次,使種子受熱均勻,出芽整齊。
1.7適時稀播
超稀植,要培育大齡壯苗,因此稀播非常重要。
1.7.1播期
當氣溫穩(wěn)定通過5~6℃時,于4月10~20日開始播種,做到不播5月種。
1.7.2播量
每平方米播催芽種150~200克。
1.7.3播種
要落種均勻,分兩次播勻,播種后,拍壓種子,使種子三面人土。
1.7.4覆土
用無草籽的過篩沃土覆蓋0.5~1厘米,把種子蓋嚴,并用平板刮一次,防止覆土不勻。
2.整地插秧
2.1耕翻整地
耕翻整地一定要在適宜的土壤含水量范圍內(nèi)(25%~30%),翻地深度為15~18厘米,旋耕深度也應(yīng)達到10厘米以上。提倡秋翻,最好在封凍之前進行。春翻地塊在4月初土壤化凍到20厘米左右深開始。要做到不漏耕,不跑茬,不重耕,地頭、耕邊耕深要整齊一致。
2.2插央
2.2.1插秧期
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2~13℃時開始插秧,5月15~20日,就應(yīng)插秧。
2.2.2插秧規(guī)格
以30厘米×20厘米為宜,每穴2~3苗,每平方米17穴,34~51株基本苗。超稀植因為單位面積穴數(shù)少,插秧質(zhì)量要求高,不能丟穴,不能深插,入泥深度不超過2厘米。
3.本田管理
3.1合理施肥
超稀植栽培的施肥量一般是:每公頃施純氮100~200千克,純磷46~60千克,純鉀50~70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5:0.5。施肥方法是:結(jié)合耙地均勻地施足基肥,施氮肥總量的60%,鉀肥總量的50%和磷肥全部。其余用做追肥:
蘗肥:返青后,及時追施氮肥總量的20%,提高有效分蘗數(shù)。
穗肥:7月15日前后,追施氮肥總量的10%~15%和剩余的全部鉀肥做穗肥。
粒肥:齊穗后,追施氮肥總量的5%,貪青晚熟地塊可不追氮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促進早熟。
3.2灌水管理
超稀植栽培在水層管理上應(yīng)以淺為主,以水保溫、增溫,以水促控,以氣養(yǎng)根,以根保葉,達到活稈成熟的目的。
插秧時,灌花達水,做到淺插,防止漂苗;插秧后,灌苗高2/3的深水層護苗,加快返青;返青后,水層保持在3厘米,增溫促進分蘗;孕穗期如遇低溫,應(yīng)灌15厘米深水,護胎,防冷害;抽穗開花期保持淺水層,滿足生態(tài)需水;灌漿期開始間歇灌溉,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增強根系活力,保持葉的功能期;到黃熟期停灌,一周后收獲。
3.3本田除草
3.3.1插秧前藥劑封閉除草
插秧前1~2天,每公頃用12%惡草靈3000毫升或 25%惡草靈1500毫升,水耙后混水甩施。
3.3.2插秧后除草
插秧后5~7天每公頃用60%丁草胺1200 1500毫升混10%草克星150克,拌人潮濕土或結(jié)合追肥拌入肥中,均勻撒施。施藥以后,保持5厘米水層5~7天。
3.4防治病蟲害
堅持綜合防治、達標防治的原則,在農(nóng)業(yè)、生物、物理防治的基礎(chǔ)上,加強病蟲害的預(yù)測預(yù)報,嚴格科學地使用農(nóng)藥,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杜絕使用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同時選準對路藥劑,把握防治適期,正確使用施藥方法,執(zhí)行安全間隔期,才能確保好的防治效果。
水稻生長期應(yīng)加強紋枯病、稻曲病和螟蟲等病蟲害防治。稻紋枯病是真菌為害葉片及葉鞘形成病斑,防治適期為分蘗后拔節(jié)前,防治指標為病叢率20%左右,防治措施上著重改善栽培管理,淺水勤灌,適時烤田。稻曲病是真菌侵染谷粒,使谷粒變質(zhì),防治適期為孕穗后期,防治措施上要避免在病田留種,及早除去有病小穗以防蔓延。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對稻紋枯病和稻曲病防效較好。水稻二化螟易造成枯鞘、枯心和白穗,重點要抓好秧田期1代二化螟和大田期2代二化螟的防治,卵孵高峰至枯心形成前為防治適期,防治指標為有卵1500塊/hm2。稻飛虱群集在稻株下部吸食汁液,水稻被害后在分蘗階段莖稈下部形成褐色秧苗逐漸枯死,在抽穗期和灌漿臘熟期造成倒伏、谷??諝せ虬雽嵙?,防治指標為1.5萬頭/hm2以上,噴藥時要均勻?qū)实局曛邢虏浚瑹o水田塊可在晴天中午高溫時拌毒土撒施。稻縱卷葉螟幼蟲躲在葉苞內(nèi)啃食葉肉,剩下表皮,形成長短不一的白色條紋,造成水稻減產(chǎn),防治指標為750頭/hm2,傍晚防治效果較好。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