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學家嚴濟慈,是德高望重的中國光學研究和光學儀器研制工作的重要奠基人。他一生追求真理,愛國情深,以“探索未知,發(fā)展科學”為己任。在上世紀30年代時他就說過:要努力讓科學在中國生根。尤為令人欽佩的是,他很早就追隨中國共產黨而矢志不渝,最終以80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位著名科學家對黨組織的追求,在某種程度上集中代表了我國知識分子對共產黨的充分信任、尊崇和熱愛。
(一)
做人的首要之處,就是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要熱愛自己的祖國,這在嚴濟慈幼小的心靈里很早就播下了種子。
1900年1月23日,嚴濟慈出生于浙江省東陽縣下湖嚴村一個并不富裕的農民家庭。1914年,14歲的嚴濟慈小學畢業(yè)后,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東陽縣立中學。當時的校長程品文聘了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到該校任教,其中有傅東華先生。他是浙江金華人,畢業(yè)于南洋公學,是位杰出的英語教師,后因在中國首譯美國名著《飄》而聞名。他英語水平很高,思想十分活躍,經常鼓勵學生們學好英文,采用《泰西五十軼事》《莎士比亞故事集》等書作為課本,并介紹各種英文書刊給學生閱讀。嚴濟慈良好的英文底子就是在那時打下的。他常常從拮據的生活費中勻出錢來,訂閱上海出版的英文《密勒氏評論報》,還經常參加《英文月刊》《英語周刊》(商務印書館出版)舉辦的征文競賽,因為得了獎便可免費訂閱,這樣就能減輕父母的負擔。傅東華很喜歡嚴濟慈這個勤奮好學的農村學生,給他取字號為“慕光”。有趣的是,嚴濟慈正是在光學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制造了各種先進的光學儀器;而他的子女們的名字中也都嵌有一個“光”字。
1918年,嚴濟慈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0年改建國立東南大學)。1923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于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數理化部,同時獲得物理系理學學士學位。
作為一名科學家,嚴濟慈深知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富強的重大意義。作為20世紀20年代出國學習的第一代知識分子,他也親身體驗了“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這一真理。
1923年11月,滿懷學習國外先進科學理想的嚴濟慈赴法國巴黎大學深造。他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考得巴黎大學三門主科——普通物理學、微積分學和理論力學的證書,獲數理科學碩士學位。之后,師從物理學家夏爾·法布里。1927年,剛剛當選法國科學院院士的法布里在他首次出席的科學院的例會上,宣讀了在他指導下由嚴濟慈完成的博士論文《石英在電場下的形變和光學特性變化的實驗研究》,這是法國科學院第一次宣讀一位中國人的論文。論文以其精確性和獨創(chuàng)性震動了法國物理學界。論文答辯通過了,掌聲響起來了,這些法國科學界最高權威們的掌聲震動了整個巴黎。嚴濟慈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精確測定石英壓電定律“反現(xiàn)象”的科學家,也成為第一位獲得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的中國人。第二天,《巴黎晨報》第一版便刊登了“新院士法布里教授和中國學者嚴濟慈”的醒目照片。這是炎黃子孫了不起的光榮!
戴上博士帽后,嚴濟慈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回國。1927年夏秋的一天,一艘向東航行的輪船,載著這位27歲風華正茂的青年科學家從巴黎回到祖國。在回國的郵輪上,他結識了國民黨元老、留法前輩生物學家李石曾及留法的青年美術家徐悲鴻,而嚴濟慈和徐悲鴻的結交相當有趣。當時,一位比他年長幾歲蓄著長發(fā)的同胞熱情地走過來向他打招呼:“您好,嚴濟慈博士,我在《晨報》上看到過您的玉照和大名,我叫徐悲鴻?!眱扇穗m是初遇,卻一見如故,特別投緣。途中,徐悲鴻還為嚴濟慈畫了一張肖像素描,并題寫了一行法文小字:“致我的朋友嚴濟慈——科學之光,1927年,徐悲鴻”??茖W之光!多么精辟的概括啊。這一行題字既寓含著嚴濟慈為之獻身奮斗的光學研究事業(yè),又緊扣了嚴濟慈的字號(慕光),還表達了徐悲鴻希望嚴濟慈能成為祖國的“科學之光”去照亮當時黑暗的中國、在中國大放光芒的心愿!從此以后,他們成了終生赤誠相交、肝膽相照的好朋友。后來,這張素描一直掛在嚴濟慈的書房里,潔白的紙張雖然隨著歲月的流逝已經泛黃,但是素描中的嚴濟慈表情非常專注,那行秀麗的法文依然十分清晰。
回國后,嚴濟慈在上海大同大學、中國公學、暨南大學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學擔任物理學、數學教授。
1928年冬,嚴濟慈攜夫人張宗英再次赴法國從事研究工作,期間到居里夫人的實驗室?guī)椭惭b調試顯微光度計并用以進行測試研究。
1930年12月,應李石曾的盛情邀請,嚴濟慈夫婦攜子坐火車經西伯利亞回到祖國,定居北京。嚴濟慈受命創(chuàng)建北平研究院,出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專任研究員兼所長,一年后又兼任鐳學研究所所長。
在以后的七年時間里,嚴濟慈以“加倍的努力與拼命的苦干”從事科學研究。他白手起家,在十分簡陋的條件下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從事學術研究,取得了壓電晶體、壓力與照相以及光譜學等方面的重大成果,在美、英、法、德各國科學期刊上發(fā)表了53篇論文;另一方面,他循循善誘培養(yǎng)了一大批以后成為中國科學棟梁的人才,如錢三強、鐘盛標、錢臨照、陸學善、顧功敘、呂大元、楊承宗、余瑞璜、霍秉權等。期間,嚴濟慈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曾經發(fā)現(xiàn)指南針、火藥、造紙與印刷術的中華民族,不久當能異軍崛起,獨樹一幟,在各種學科上,占據它應有的地位。青年朋友們,大家起來努力建設中國的科學?!?/p>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正在巴黎參加國際會議的嚴濟慈對日軍的燒殺掠搶憂心忡忡、義憤填膺。他在會上慷慨陳詞:“北平是聞名于世的千年古都,我提請世界輿論公共遣責日本侵略者這一毀滅文化的罪惡企圖。”隨即,他毅然率大批留法學生回國投入抗戰(zhàn)。他感到,國家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作為一個中國人,他不能袖手旁觀,自己雖不能拿起刀槍,但可以用自己的知識為國家效力。
1938年春天,正當嚴濟慈埋頭于科學研究之時,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硝煙已漸漸彌漫到他身邊。迫不得已,嚴濟慈全家離開北平抵達昆明黑龍?zhí)?。這時,熊慶來在云南大學當校長。嚴濟慈特地去找他商討今后的出路,最后決定在昆明成立北平研究院昆明辦事處。嚴濟慈決心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學問來報效祖國。
在抗戰(zhàn)八年中,嚴濟慈將抗戰(zhàn)需要作為科研的第一課題。他住在竹屋茅舍里,吃著粗茶淡飯,領導助手研制了防空警報器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還制作了500架可放大1500倍的顯微鏡供給戰(zhàn)時救護的醫(yī)院和學校。此外,他還研制了炮兵用的無角測遠鏡、無線電通訊用的壓電水晶振蕩器、大炮瞄準鏡等,為我國自制光學儀器奠定了基礎。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赴美前夕,嚴濟慈堅決反對在出國手續(xù)書上蓋手印,表現(xiàn)了高尚的愛國氣節(jié)。由于他的出色貢獻,抗戰(zhàn)勝利后,嚴濟慈榮獲國家頒發(fā)的勝利勛章。
回到北平后,嚴濟慈馬上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北平研究院的恢復和重建工作中去了??箲?zhàn)雖然勝利了,但蔣介石又發(fā)動了內戰(zhàn)。一心想以科學救國的嚴濟慈用思考科學的智慧大腦,思索著中國的未來。沒有經費,沒有設備,研究工作無法進行了。嚴濟慈是個不甘閑散的人,他感到自己20多年來沒教過書是一大損失,就趁此機會為青年做一些事。于是他拿起筆,為學生寫下了精辟易懂、條理分明的《大學普通物理學》《高中物理學》《初中物理學》等書。其間,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部長朱家驊有意請他去剛剛收復不久的臺灣大學任教,被他斷然拒絕。
(二)
嚴濟慈一直密切關注著國共兩黨在中國大地上進行的前所未有的“物理撞擊”。他與共產黨人有較多的接觸,也愿意為共產黨做點事情。還是在抗戰(zhàn)前夕他第三次去法國的時候,有一天,僑居法國的李石曾找到他,說有一中共要人剛從莫斯科來,想會晤法國著名物理學家郎之萬教授,希望嚴濟慈能從中牽線搭橋。嚴濟慈因此結識了吳玉章這位德高望重的中國共產黨人,并安排了二人會面。此后,嚴濟慈多次幫忙,使吳玉章從莫斯科到巴黎辦起了《救國時報》。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嚴濟慈毅然決定舉家從昆明繞道香港回到北平,住在后椅子胡同2號。他迅速感受到了古都已久違的盎然生機。
過了不久,中國科學院成立了。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出任第一任院長。他找到嚴濟慈,希望他能擔負起中科院辦公廳主任的職務。
想到要離開清苦卻魅力無窮的實驗室,嚴濟慈有些猶豫:“一個科學工作者一旦離開了實驗室,就是他科學生命的結束。”但郭沫若充滿激情的勸說又使他無法拒絕:“倘因此而能使成百上千人進入實驗室,豈非更大的好事!”
嚴濟慈被打動了,邁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出任中科院辦公廳主任兼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后來他擔任過中科院東北分院院長、中科院數理化部委員兼技術科學部主任、中科院副院長、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校長、研究生院院長等職務。
1979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科學的春天再度來到,大辦科學的熱潮重新興起。嚴濟慈十分興奮,欣然寫下了《三十年來我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一文,發(fā)表在11月2日的《光明日報》上,引起了國內外的重視。
此時此刻,一個早年的愿望在嚴濟慈的心中蘇醒了。解放前,他就對共產黨有一定的認識,解放后及至“文革”前的17年,又使他深深感到知識分子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有出路。如今,共產黨實事求是的作風、大刀闊斧的撥亂反正又深深地感動了他。
1979年年底在他80歲生日前夕,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嚴濟慈回顧自己走過的道路,決定提出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書桌旁邊的墻上,掛著53年前徐悲鴻為他畫的素描,“科學之光”映入他的眼簾。是啊,科學之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放出異彩。于是,他欣然提筆,莊重地寫下并向黨組織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向崇敬、仰慕已久的中國共產黨傾吐了心中最真誠的肺腑之言。
在討論關于嚴濟慈入黨事宜的支部大會上,黨組織根據他的一貫表現(xiàn),一致通過,決定吸收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0年1月26日,這個終生難忘的幸福時刻來臨了。由郁文、秦力生介紹,80歲高齡的嚴濟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這莊嚴時刻,老人家抑制住澎湃、激動、興奮的心情,舉起握緊的拳頭,站在鮮紅的黨旗下,向黨莊重、虔誠而神圣地宣誓表決心。
宣誓完畢后,這位80高齡的新黨員禁不住熱淚盈眶。多年的夙愿終于實現(xiàn)了!
這天,嚴濟慈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在支部大會上入黨時的照片送給幾個兒子每家一張,還在照片背面鄭重地題了字。
為此,感慨萬千的嚴濟慈曾在《青年報》上發(fā)表過一篇題為《我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入黨》的文章,其中寫道:
解放以前,我曾懷有科學救國的志愿。從事科學研究是人的最崇高的事業(yè),因此我不問政治,整天埋頭科學,但是舊社會的現(xiàn)實使我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志愿。解放以后,由于社會性質的變化,在黨的領導下,科研工作很快地開展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工作的實踐,生活的比較使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離不開科學;科學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又離不開黨的領導。因此說,黨的領導是根本。在長期的斗爭磨煉、比較中,我逐步加深了對黨的認識,因而產生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
嚴濟慈晚年特別關心的大事之一就是青年的成長建設。他在自己的《入黨申請書》中像誓言一樣寫道:
努力去做一個不自滿自足的閉門幽居以科學術士自居的人,不讓自己以老一輩科學領導者自居的人,懂得年長科學人員與年輕科學人員聯(lián)合的意義和巨大力量的人,自愿和樂意給年輕人打開一切科學道路使他們奪得科學高峰的人,承認科學的未來是屬于科學青年的人。
這正是他晚年活動的一個重要綱領和行動指南。
嚴濟慈入黨的消息在報上公布后,許多親友、學生紛紛來信來電表示祝賀,特別是在青年知識分子中間產生了很大反響。
(三)
縱觀嚴濟慈數十年來的言行,他的確真正做到了如他的字號“慕光”所寓意的那樣,一生追求真理和光明,80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后的嚴濟慈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竭誠奉獻聰明才智的勁頭更足了,老當益壯,全神貫注地從事科學研究,培養(yǎng)科研人員,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甚至在國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80年5月,嚴濟慈第五次出訪法國,受到法國科學界異乎尋常的熱烈歡迎。許多退休多年的老院士也專程趕到巴黎。在歡迎會上,有“高壓電子顯微鏡之父”之稱的杜普錫院士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嚴濟慈先生在中國做出了巨大的事業(yè),他是科學研究及其應用第一個規(guī)劃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和實行者。由于他所具有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杰出的工作才能,使他在物理學及這一學科的最新領域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982年,嚴濟慈被選任為中國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光學學會名譽理事長。
1983年6月,嚴濟慈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他當選后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兒孫們叫到一起,他對大家語重心長地說:“以后我的責任更重了。”他對孫兒孫女們說:“你們到學校不要說爺爺當了副委員長,不要搞特殊化。”并讓他們回家各自寫一篇《爺爺當了副委員長以后怎么辦》的300字短文。
1991年,嚴濟慈被法國政府授予“榮譽軍團軍官”勛章。1996年11月2日,嚴濟慈在北京逝世。
嚴濟慈一生對中國教育、科技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中國培養(yǎng)了幾代科技人才。他在壓電晶體學、光譜學、大氣物理學、壓力對照相乳膠感光的效應以及光學儀器研制等方面成就卓著。他用畢生對科學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貢獻,展現(xiàn)了一位愛國科學家對黨的無限摯愛和忠誠!
(責編 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