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語文教材和作文教學,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構建健全人格。
關鍵詞:心理教育;和諧人格;語文教材;作文教學
一、滲透心理教育、構建健全人格的內(nèi)涵和背景
鄧小平同志說過:“未來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一個人要想成為于國于民有用的“人才”,除了應具有相關的專業(yè)技術知識外,還應具有健康的心理??梢赃@樣說:在現(xiàn)代社會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邁向成功的關鍵因素,這是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
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旺盛時期,健康的心理對其身心的健康成長顯得尤其必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育“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為此,當今的語文教育應努力滲透心理教育,促進學生和諧人格的構建,這是語文教育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二、提高心理素質,增強教師人格魅力,發(fā)揮模式作用
要培養(yǎng)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教師首先應是一個心理健康,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種種價值取向主要通過模仿和認同獲得,學生個體如果想要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必須接受社會存在的“模型”,并且將這些模型加以內(nèi)化。教師的重要職責就是將教師角色行為模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樹立起一個可供模仿的“榜樣模型”??鬃右舱f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笔聦嵣?,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影響確實是不可估量的,他們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作為教師不僅要知識淵博,而且要心理健康、具有人格魅力,這也是培養(yǎng)具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學生的前提。
三、利用語文教材,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構建健全人格
1.引導學生正視挫折
現(xiàn)代社會是紛繁復雜的,而人生更無法避免挫折和磨難,我們當代的學生對此往往準備不足,缺乏適應能力,稍遇挫折便驚慌失措、抱怨失望,逃避、甚至走向絕望。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學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所需要的人才。因而我們有必要引導自我意識日益強烈的中學生正確應對失敗和挫折,從中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培養(yǎng)堅強的心理承受力。而目前新課程下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資源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品格。在足球比賽中,往往會有一些黑心的裁判吹出一些黑哨,令運動員的情緒波動極大,嚴重地干擾球員的正常發(fā)揮。因此,一些有心的教練員在訓練時,往往會故意吹一些“黑哨”,以鍛煉球員的心理素質。這種做法,我們在教育方面完全可以借用。教師不應該在學生面前粉飾太平,應該帶領他們客觀地認識真實的世界,并同家長配合,在平時的學習中、生活中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挫折,吹一吹“黑哨”,以增強學生的心理免疫力。
2.引導學生感悟親情
血濃于水。親情看似平凡,實則孕育著偉大。有親情的孩子既能愛父母,也能愛他人。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為撫育子女成人、成才,歷盡艱辛,可謂嘔心瀝血;而學生身受父母疼愛,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甚至和父母的關系越來越冷淡、僵化。教師要適時給予點撥,使學生對父母形成正確的認識。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可以說是感悟親情的典范之文。
難忘朱自清的《背影》,父親辛苦地攀過石欄為兒子買下朱紅的橘子,提著的難道只是橘子嗎?還有沉甸甸的父愛!離開的時候,走幾步,回頭看……舍不得。擔心、期盼和關心,仿佛書寫在他的背影上,清楚而又深刻,不能忘卻!兩年后,他的思念隨著信向朱自清寄來。家境一日不如一日,父親離大去之期不遠。在這個貧病交加、凄慘冷落的季節(jié),“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朱自清嘆息著!悔恨、歉意與思念交織在晶瑩的淚光中化開了……
愛,就是樸素中顯出高尚;愛,就是無聲中響出歌曲;愛,就是透明中折出光彩。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會一下子認出那個步履蹣跚的背影,那個正是當天為“自己”買橘子的父親。
四、利用作文教學,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構建健全人格
對學生來說,寫作是他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訓練學生作文時,應引導學生在作文時不斷審視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發(fā)展。
1.培養(yǎng)學生博大深摯的仁愛之心
愛心是人一切善行的基石。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應有意識地在這方面擬題,如《母愛深深似小河》《親情無價》等等,讓學生明確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溫暖環(huán)境中,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人生,成為一個全情貫注的人;讓學生有意識地描寫鄰里的互助、同學的情誼、教師的關愛,懂得珍惜他人給予自己的一份愛心,進而引導學生尊重、熱愛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切好人,如見義勇為的英雄、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引導學生向他們學習為人處世的準則;還要引導學生關心、同情并幫助困難、弱小的人,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2.培養(yǎng)學生自強不息的堅定信念
現(xiàn)代的青少年由于多屬獨生子女,受寵多于嚴教,享受多于磨難。他們長期生活在順境里,很容易養(yǎng)成懶惰的生活作風,往往不思進取,怯于競爭,情感脆弱,意志軟弱。鑒于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應注重強化挫折教育,激發(fā)自強意識。教師可根據(jù)一定階段的學生思想實際,選材擬題,讓學生在作文中自塑,就可以達到規(guī)范其思想行為、培育其人格精神的目的。
因此,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應該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充分開發(fā)其心理潛能,從而最終構建起學生健全的人格。
相信有了心理教育,語文教學枝頭定會花團錦簇。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城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