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人們對一些奢侈品的需求越來越大。針對這種現(xiàn)象,一些商家采取了價格歧視的策略。同樣的商品,商家為什么會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人群?
關鍵詞:奢侈品;價格歧視;商家;消費者
奢侈品;顧名思義,不是普同的物品,在價格上要高于使用價值的物品。比如,對于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說,鉆石戒指就是奢侈品。
價格歧視;商家會以較高的價格把商品賣給對商品評價較高的人,同時也會以相對低一點的價格賣給對商品評價低一點的顧客。對于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消費觀,即使是對同一種商品也有不同的評價。
背景;早在20世紀60、70年代,人們的收入相對比較低,消費水平也比較低,人們對奢侈品的需求也比較小。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對奢侈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加。當然,在20世紀60、70年代,人們沒有過多的金錢去買一些奢侈品,在現(xiàn)在看來可能已經(jīng)不再是奢侈品,而只是一些普通物品。
商家的決策;一件新的商品剛剛被生產出來時,賣家會以新品上市為借口提高商品的價格來增加利潤,當然,針對于別的商品可能會以季末打折,來增加銷售量,以此來提高利潤。即使是低于邊際成本的價格也會銷售,以此來降低損失。
消費者的選擇;消費者在奢侈品價格面前高而卻步,與油米醬醋不同的是,奢侈品作為一種消費品在日常生活中是可有可無的,并不是必需的。既然奢侈品已經(jīng)高的讓消費者難以承受,消費者少去購買,或者不購買,而是去尋找相似的替代品。
如圖所示,假設X是同奢侈品一樣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滿足程度的商品,原先的最優(yōu)點A處,奢侈品與X的需求量分別是P1,Q1。由于奢侈品的價格上漲,原先的預算曲線發(fā)生了變動。隨之,最優(yōu)點隨著無差異曲線向右下方移動而移動至B點。這樣,對奢侈品的需求就會從P1下降至P2。對X的需求從Q1增加到Q2。
這也說明奢侈品在人們越來越理智的購買情況下,將會失去與其他物美價廉的商品的競爭能力。
總結;賣家在針對同一種商品,會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人。會以較高的價格賣給那些對商品評價較高的顧客,獲得應得的利潤,同時也會以低于原來的價格把商品賣給那些潛在的顧客,以獲得超額利潤。
注釋;
①圖形縱軸表示奢侈品的價格
②橫軸表示商品的數(shù)量
參考文獻:
[1]格里高利·曼昆:經(jīng)濟學原理,(機械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