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級社會工作實務課程是MSW的核心課程,實務課重在對學生們能力的培養(yǎng)和技巧的訓練,而參與式教學法正是這樣一種教學方法。通過討論參與式教學在MSW《高級社會工作實務》課程中的應用以及課堂實際教學方式的總結,分析這一教學方法對教師和學生成長的幫助,同時反思運用此方法的一些問題,以更好地促進教師運用此方法開展教學。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高級社會工作實務》課程;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9-0284-02
一、參與式教學概述
參與式教學是現代教育理念的重要部分,該方法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西方的大學教育中獲得普遍認同而逐漸普及。
所謂“參與式教學”,是指在民主、寬容的課堂環(huán)境中,充分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參與課堂教學,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強調聽課者高度參與的教學法。其理論依據主要是心理學的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關系的理論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論,強調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能力、作用和潛質。
傳統(tǒng)教學方式強調教師的權威,由教師講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參與式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與學生平等,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鼓勵學生的參與,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潛力,充分體現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增權賦能、助人自助的理念?!皡⑴c式”教學在許多方面都與社會工作內涵有高度契合性。
社會工作實務課重在對學生們能力的培養(yǎng)和技巧的訓練,主要應使學生了解實務的領域,深化社會工作理論、提高實務能力、掌握事物技巧、加強理論研究素養(yǎng)。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們的充分參與,才能有更好的掌握。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而參與式教學是較好的選擇。所以筆者在MSW社會工作實務課程中主要運用了參與式教學法。
二、參與式教學在社會工作實務課程中的運用
筆者將“參與式教學”法貫穿于整個課程的教學中,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體現,一種是由教師通過設置較多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一種是由學生們自己選擇實務專題進行策劃和組織教學過程,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課前熱身游戲
筆者帶的MSW《高級社會工作實務》課程是每次四節(jié)課,因此筆者會在每次課前安排5~10分鐘的時間,讓大家一起做課前游戲。第一次課的課前游戲由教師帶領、組織開展,之后每次課輪流由一位同學來組織。這樣的課前游戲,占的時間并不多,但作用很大。首先,通過課前游戲,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感受游戲的魅力。其次,可以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通過每位組織游戲者的解說、帶領、游戲分享等環(huán)節(jié)學習游戲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的應用。再次,我們堅持每次課前做熱身游戲,這樣每位同學在參與的過程中也積累了很多實用的游戲可以在實務中有更多的積累和選擇。最后,每位同學都可以來組織游戲的開展,可以培養(yǎng)鍛煉他們選擇合適的游戲、組織游戲開展的能力。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參與活動,每位同學都有機會組織游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學生們對此種方式都表示歡迎,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很多。
(二)多形式的案例教學
實務課中,案例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筆者的教學中不僅有文字型的案例表述和問題討論,還有形象、直觀的視頻案例以及學生們身邊經歷的現實案例。在每次做案例討論時,筆者都盡可能給更多的學生發(fā)言的機會,讓他們都參與到教學討論中,這樣更利于他們對相關理論和技巧的掌握。尤其是視頻案例的引入,一方面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可使案例更生動地呈現,便于開展更深入的討論。通過學生們的集中的、熱烈的討論,相關知識點會更明確,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更多的思考角度。對于教師來講,也是教學相長的過程。
(三)隨堂角色扮演及分享
在實務課中角色扮演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是參與式教學的主要體現。在講到一些主要技巧時,教師應設計一些合適的情境讓學生做角色扮演,不用太復雜的案情設計,關鍵要引導學生們把之前學到的技巧在情境中練習使用。更重要的是,在每次角色扮演結束時要安排簡短的分享,既要讓觀看的同學談談他們認為扮演的同學做得是否到位,是否在合適的時機運用了已學的技巧;也要讓扮演的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他們做角色扮演時內心的體會和感受是什么,他們怎么設計的,是否將自己的設計和所想通過角色扮演表現出來,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方面。這樣做,一方面是加強同學們對相關技巧的認識;另一方面也給角色扮演的同學補充的機會,同時讓學生們體會到很多技巧僅是知道是不行的,而要在實際中靈活運用是很難的,需要多加訓練和體會。
(四)綜合角色扮演及分享
在實務階段和各階段技巧都講解完后,還可以安排學生們分組做一次綜合的角色扮演。由他們自己設計案情,分別扮演案主、社會工作者等角色,將實務過程和實務技巧做一次完整的展現。這樣的設計,一方面讓學生們體會、經歷完整的社會工作實務過程和實務技巧;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們全力參與、全程參與、通過他們自己的設計,自導自演出來,每個人都有很多的感觸,在角色扮演后的分享中,都有說不完的話。
(五)學生為教學主體,選擇社會工作實務領域做專題分享
為更直接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更充分體現參與式教學法的特點。教師可在教學的后半段,安排一些社會工作實務領域專題,由每位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題,把時間充分交給他們,由他們來組織開展教學。實際教學中,學生對此反應也很好,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調動了起來。他們可以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專題收集資料,組織教學,鍛煉對時間的把握。這對他們以后開展實務工作的組織、協(xié)調和時間控制等能力的培訓都很有幫助。
三、社會工作實務課程運用參與式教學的效果與反思
(一)社會工作實務課程運用參與式教學的效果
1.增強了學生的專業(yè)認同。通過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們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得以更快的成長。而且,這種方法提高了學生對專業(yè)的興趣和認同。筆者帶的這屆學生中有一半本科都不是社會工作專業(yè)的,但他們表示在參與的過程中對這個專業(yè)及專業(yè)的價值理念、工作技巧都更加了解了。
2.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及專業(yè)技巧。通過課前游戲鍛煉了學生們選擇合適的游戲、組織游戲開展、控制游戲節(jié)奏、領導小組活動等能力和技巧。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中模擬社會工作者的工作開展等活動讓學生們親身實踐了相關實務技巧,為他們今后開展社會工作實務奠定了基礎。
在各種教學活動的參與中,還增強了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團隊精神等。
(二)社會工作實務課程運用參與式教學的反思
雖然參與式教學與社會工作實務課程的要求有較高的契合度,而且運用過程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不能忽視參與式教學的一些限制和條件要求。
1.參與式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較高。由于參與式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更多學生可參與的活動,很多時候設計的討論問題也是以開放式無固定答案為主的問題。這些要求教師不但需要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對學生行為進行適時的控制、監(jiān)督,對存在較大爭議的問題應能及時進行協(xié)調和引導。
2.對班級人數的限制。開展參與式教學的班級人數不宜過多,一般是30人左右比較合適。人數過多會影響學生的充分參與,對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也會帶來影響。
3.對課程性質的限制。參與式教學比較適合實踐性強的課程,這樣的課程在活動設計和學生的參與環(huán)節(jié)都比較好操作。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參與式教學法是MSW《高級社會工作實務》課程中可以選擇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但具體運用則要根據教師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以上只是筆者個人教學實踐中積累的點滴心得,僅供各位同人參考。
參考文獻:
[1] 陳曉敏.參與式教學:社會工作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應然選擇[J].現代教育科學,2011,(4):102.
[2] 和秀涓.在參與中成長——參與式方法在團體社會工作教學中的運用與反思[J].甘肅農業(yè),2006,(5).
[3] 岳書葦.參與式教學法在《保險學原理》課程中的應用[J].河南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
[4] 李霞,譚謙章.參與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與效果評價[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責任編輯 陳 鶴]